APP下载

地球体检报告:十大征兆堪忧

2009-06-15焦任雷

决策与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南极温室海洋

焦任雷

近期美国生活科学网为地球这个生命家园进行了一次“体检”,把目光聚焦地球各大系统以及居民当前的状态,以确定哪些事情处于良性轨道,哪些地区需要得到改善和提高。从南北两极到浩瀚的海洋,再从人类呼吸的空气到保护免于灼伤的大气层,我们正越来越多地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以及自身产生的影响。

人口增长

人类活动是导致地球系统变化的重要因素,除了影响地球外,人类活动也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健康状况以及不得不适应环境变化上。随着地球人口的继续增长,我们产生并承受的影响将进一步放大。2008年,世界人口已超过67亿,67亿人不得不为有限的资源展开竞争,其中包括水、食物以及燃料。一些科学家表示,当前状况已经达到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人类以及地球的健康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动物深陷险地

由于栖息地改变并受到威胁,很多动物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出的濒危物种数量达到近4.5万种,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面临灭绝危险。在非洲和亚洲,老虎、大象以及一些灵长类动物正成为栖息地变化和偷猎的牺牲品。随着可怕的真菌扩张,全球蛙类数量也已大幅减少。在海洋,鲨鱼、鲸鱼、海豚以及其它一些鱼类动物正逼近危险边缘。2008年,北极熊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新研究发现,在地球的另一端,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以及污染,企鹅也同样深陷险地。

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环保署已将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列为污染物质,这一举措为更好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铺平了道路。一些国家和企业已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他们设定的很多目标并没有实现。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快速发展让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增长速度超过往年。在所有国家中,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列第一,但如果按照人均排放量计算,美国仍是全球第一大“污染源”。虽然针对“碳排放上限和交易制度”,捕获二氧化碳并深埋于地下,发展无排放的可替代能源的提议很多,但是否接纳这些建议并付诸实施的决定权却在政府及其它机构手上。

水资源

水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虽然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水覆盖,但可怕的污染却让很多水资源变质,致使人类无法饮用,动物无法生存。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同样改变了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可利用量,海平面上升促使咸水流入淡水层,已经处于干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一些科学家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压缩美国的水供应量,政策顾问需要制定更为理想的管理措施。由于大面积种植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一些地区的供水状况会因此趋于紧张。

森林砍伐

由于大量砍伐以及其它因素,雨林的命运令人堪忧。森林,尤其是雨林对保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除此之

外,它们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砍伐3200万英亩(约合129497平方公里)森林。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为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腾出空间,更为严重的是,森林砍伐速度似乎有加快趋势。除巴西外,亚洲和非洲的森林砍伐速度也呈加快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让某些地区的形势趋于恶化。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森林则显得幸运的多,这要归功于过去10年来的再造林。

珊瑚陷入危机

有“海洋雨林”之称的珊瑚礁是至关重要的海洋生物栖息地。最近几十年,从加勒比海到大堡礁的珊瑚礁一直惨遭过度捕捞、污染、疾病、水温升高以及海洋酸化迫害。海水酸性提高是由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然所致,随着酸性海水上升,珊瑚虫和其它动物用于构建骨骼的矿物质惨遭溶解。200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到2050年,单是海水酸性提高便会让当前绝大多数珊瑚栖息地由于酸性过高抑制珊瑚礁成长。

海洋死亡区域扩大

海洋“死亡区域”是指溶氧量陷入枯竭的地区,很多鱼类、甲壳类动物以及其它物种无法在这里生存下去。近些年来,海洋“死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据悉,这些令动物窒息的区域是由大量肥料经河流进入海洋导致藻类疯狂繁殖形成的,藻类消耗了所有的氧。控制肥料流入能够迅速改善这种状况,但据研究显示,扩大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将会让更多肥料顺流而下,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单凭一己之力扩大死亡区域面积。

臭氧洞恢复

臭氧层能够通过吸收有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居民。1985年,科学家在臭氧层中发现了破洞。时至今日,在禁止或减少吞噬平流层臭氧的化学物质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已取得成效,臭氧洞正逐渐恢复。但由于污染物质要在周围逗留相当长时间,臭氧洞的完全恢复还需要数十年之久。迄今为止,南极上空的臭氧洞面积尚未出现较大变化,基本上与原来持平,随每年风循环的变化上下浮动。臭氧洞的恢复需要时间,如果各国不采取行动禁止破坏臭氧的物质排放,臭氧层的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北极冰层融化

北极冰层的厚度经过近几年夏季戏剧性的融化后,已经无法和过去相提并论,对于北极海冰的未来存在状态,一些科学家越发感到担忧。据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在短短30年内,北极水域便可能迎来一个无冰的夏季,这一估计大大低于以前的预测。类似这样灾难性的冰层融化将进一步恶化全球变暖趋势,同时进一步危及北极人类、独角鲸、北极熊等生存状态。

南极冰架崩裂

与北极一样,南极也遭受冰层融化的厄运。4月,连接威尔金斯冰架与南极大陆的一座冰桥发生断裂。威尔金斯冰架是南极大陆9个冰架中的一个。最近几十年,这些冰架惨遭消退或崩裂命运,其中最具戏剧性的当属拉森A冰架和拉森B冰架,分别于1995年和2002年突然崩裂。2009年的新研究显示,广阔的南极大冰原也同样经历着升温,但这种趋势一直被臭氧洞的冷却作用所掩盖。目前,《南极条约》缔约国已同意对旅游业进行限制,以保护南极大陆脆弱的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南极温室海洋
难忘的南极之旅
畅游南极之乔治王岛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南极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