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信、贺词、来宾发言、答谢词、墨宝

2009-06-15

回族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杨先生回族伊斯兰

贺信·贺词

江苏省委党校民族宗教研究所贺电

杨怀中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学者,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辈。他从事学术研究50年,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印记。这是因为,第一,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冲破重重阻力,编辑出版了一批对中外伊斯兰教研究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第二,他50年如一日,笔耕不止,撰写了一批有独到见解的著作和论文,已成为从事伊斯兰教研究学者的必读之作;第三,由他发起,并克服重重困难创办的《回族研究》杂志已成为中外学者、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高度认可,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术刊物;第四,他以其无私的奉献精神、执著的学术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广的胸怀带出了一支受人尊敬的学术团队和一批人品和学问俱佳的中青年学者。一个人的学术生涯是有限的,但能有杨怀中先生这样的学术成就和执著追求的学者却不多。

熟悉杨怀中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既爱自己的国家,又爱自己的民族,并以回族社会的发展为己任的学者,他把自己对本民族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事业上。杨怀中先生,思想敏锐,治学严谨,胸怀坦荡,待人宽厚,凡与他有过交往、或读过他论著的人,对他都十分尊敬。听说宁夏社科院岁末将召开“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50周年”座谈会,我们感到十分高兴。特发此电以表达对杨怀中先生的崇敬之情,也借此祝杨怀中先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江苏省委党校民族宗教研究所

2008年12月13日

宁夏社会科学院:

欣闻贵院将于近期举办“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谨表示热烈和诚挚的祝贺!

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教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充满活力。这种可喜现象的出现,既与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分不开,又与一大批披荆斩棘、乐于奉献的学人分不开。杨怀中先生就是这些可敬的学人中的重要一员。50年来,杨怀中先生扎根回回民族聚居的西北大地,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不断开拓研究领域,先后发表、出版了一批学术性与现实性兼备的优秀学术成果,如《回族人物志》、《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等,并创办和主编《回族研究》季刊,从而大力推动了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教研究事业的发展。

5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在个人却是大半生。在杨怀中先生为国家持续工作50年,为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教研究事业持续奉献50年之际,贵院举办庆祝活动,意义重大,彰显了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繁荣进步,彰显了宁夏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杨怀中先生的50年学术生涯,丰富多彩,诚可谓:

五十年历程曲折,拓荒者终臻辉煌;

新时期老骥伏枥,领路人志在千里。

长期以来,我所与贵院联系密切,我所学者与杨怀中先生也来往较多,对杨先生的学问、人品都十分仰慕。在庆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年之际,我们由衷地祝愿:

杨怀中先生身体健康,百事如意,吉庆长寿!并真诚希望:杨怀中先生老当益壮,继续推出高品质的优秀学术成果,继续发挥好回族伊斯兰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的作用,以推动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教研究事业不断发展和繁荣。

甘肃省民族研究所

2008年12月15日

“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贺信宁夏社会科学院:

欣闻贵院举行“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活动,我谨代表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和中国伊朗友好协会及本人向杨先生和其所在单位表示衷心祝贺与诚挚的敬意!

作为少数民族知识精英的代表,杨先生先后担任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宁夏高级专家联合会副会长以及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等职,努力推动学术界、宗教界等民间组织和政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为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政策的确立与实施建言献计。杨先生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还构建出极具个人特色的学术体系,更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跨区域协作的学术团队。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宁夏人民出版社作编辑,还是在《回族研究》任主编,他总是以学界权威的敏锐和睿智策划出版重点图书项目、刊发热点话题论文,积极推动了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赢得国内外同仁的充分肯定与一致好评,为我国民族宗教研究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此外,杨先生长期致力于伊斯兰文化与文明的研究,通过对史实的挖掘和研究整理,编辑出版了许多重要的文献著作,在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此,经有关方面批准,杨先生担任了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和中伊(朗)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相信杨先生将以他惊人的毅力和热情,为中外民间友好和文化学术交流事业不懈努力。

谨祝杨怀中先生身体健康!

希望杨先生继续为中外民间友好工作献计献策。

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秘书长贾伶

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秘书长贾伶

2008年12月15日

宁夏社会科学院:

作为回族伊斯兰教研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杨怀中先生在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内已耕耘50年。50年来,先生不仅出版发表了大量鸿篇巨制,更是创办了《回族研究》这一极为重要的学术期刊,把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托举到一个举世瞩目的高度,为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借此良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所向杨怀中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杨怀中先生50年来学术生涯的经验与实践,为推动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应有的努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民研所

2008年12月16日

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赛俩目!

请宽恕这迟到的祝贺。

五十载皓首穷经事文化传播开先河

半世纪呕心沥血创回族研究立丰碑

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

2008年12月20日

宁夏社会科学院:

在全国人民和宁夏人民共同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欣闻宁夏社会科学院召开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特在此表达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及刘迎胜、华涛、杨晓春等对杨先生的祝贺!

杨怀中先生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在宁夏从事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更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学术研究和学术组织之中,在白寿彝先生领导下主持并完成了《回族人物志》,出版了《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等重要著述,创办了中国最重要的回族一伊斯兰研究刊物《回族研究》,成功领导了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研究所的发展,对中国回族研究、

中国伊斯兰研究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先生热情支持国内从事回族—伊斯兰研究的各民族学者,对南京大学学者关爱尤加。杨先生热情支持和参与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哈佛一燕京学社开展的“文明对话”研究和工作,关心和支持南京大学学者从事的回族历史研究、小经研究等,推动南京大学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发展,是我们非常尊敬的长者和学术前辈。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和我们个人在此表示忠心感谢!

南京大学全体从事回族—伊斯兰研究的学者和学生谨祝愿杨先生健康长寿!

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

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

2008年1 2月24日

宁夏社科院回族伊斯兰研究所:

获悉贵所举办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研究50周年庆典活动,借此佳机,我局和伊协特向贵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杨怀中先生表示诚挚问候!

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研究的50年,是不平凡的50年,也是硕果累累的50年,对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回族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特别是在对我市水南关清寺古碑的考证和宣传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本局和伊协谨代表焦作市93坊清真寺和7万之众穆斯林群众,特向贵所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杨怀中先生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贵所庆典活动圆满成功!

河南省焦作市民族宗教局

河南省焦作市伊斯兰教协会

2008年12月27日

贺杨怀中先生从教50周年

欣闻杨怀中院长从教50周年即至,心中甚悦,感触良多。杨先生是我国回族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领头学者,几十年如一日,苦心探研回族、伊斯兰教历史和正道知识,骨硬气直,义正不阿,平易近人,治学严谨,著有多部宏篇大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回族学者,可谓苦在一身,泽被千秋。仅在先生从教半百之际,涂鸦数句,以表敬仰和祝贺。

黉门半百苦师杨,

婪吞五车饱私囊;

口吐篇篇心中血,

只为正道三千郎。

铁肩妙笔挥华章,

汗渍点点放墨香;

乐得伏身人踏过,

唯把族魂做脊梁。

吴丕清恭贺

2008年12月6日

50年笔耕不辍,50年风雨兼程,50年历史沧桑,50年桃李满天下!半个世纪以来,您一直牢记白寿彝和马坚先生的教诲,不计报酬、不辞辛劳,虽历经百折而不挠,始终孜孜以求于回族文化研究,筚路蓝缕,对回族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开山凿石的作用”,赢得了海内外“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西北第一流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和苏菲派专家”的赞誉。在祝贺您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的时刻,作为挚友,我衷心祝愿您为回族和伊斯兰教研究再尽心力,重谱新篇!

上海穆斯林张志诚

2008年12月10日

“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贺信宁夏社会科学院:

欣闻贵院举行“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活动,我谨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阿拉伯世界研究》编辑部及本人向杨先生和其所在单位表示衷心祝贺与诚挚的敬意!

作为民族宗教研究界的学术泰斗,杨先生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还构建出极具个人特色的学术体系,更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跨区域协作的学术团队。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宁夏人民出版社作编辑,还是在《回族研究》任主编,他总是以学界权威的敏锐和睿智策划出版重点图书项目、刊发热点话题论文,积极推动了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赢得国内外同仁的充分肯定与一致好评,为我国民族宗教研究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作为少数民族知识精英的代表,杨先生先后担任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宁夏高级专家联合会副会长以及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等职,并在力所能及的权限内努力推动学术界、宗教界等民间组织和政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为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政策的确立与实施建言献计。近年来,杨先生又经专家举荐和严格遴选,荣任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和中伊(朗)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他以惊人的毅力和热情又积极致力于中阿文化交流与务实合作,为拓展我国中东外交的民间空间而不懈努力。

作为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杨先生以伯乐的眼光和博大的胸襟发现新人、扶持后进,这在圈内外已传为佳话,并形成了共识。就我本人而言,2001年底我的博士论文《踩在几片文化上》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久,被杨先生偶尔发现后,立即在《回族研究》上作为新人新作特辟专栏予以连续介绍,从此,我便在杨先生等学界前辈的指点和帮助下,开始了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并较顺利地完成了专业转型,专攻国际问题研究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并负责《阿拉伯世界研究》的编辑工作。2005年底我来宁夏参加“哈佛燕京文明对话会议”,第一次见到了杨先生,他又鼓励我做好研究、办好刊物,并就东西部学术合作等切实问题达成初步共识。2007年我的专著《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出版后,杨先生又在《回族研究》设专栏介绍,并亲自撰写“编者按”……不仅如此,杨先生还常告诫我一定要珍惜回族学者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所拥有的平台和机遇,并鼓励我在学术上应继续努力、不断创新直至形成原创思想与学术风格。正是由于杨先生的言传身教,我深感穆斯林后辈学者责任重大,理当以杨先生为榜样,踏实做人、做事、做学问,为中国的阿拉伯一中东学建设尽全力。忆往昔,感慨万千,我们这些中青年学者能够幸遇杨先生,此乃吾辈之幸!学界之幸!民族之幸!

最后,谨祝杨怀中先生身体健康,为我国的民族宗教研究、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学术刊物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致

敬礼!

马丽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在读阿拉伯学博士后、教授

《阿拉伯世界研究》副主编

2008年12月15日

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研究50周年怀中大哥:

首先祝贺您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我真是为您高兴!

您一直坚持在银川辛勤工作,专心回族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往事,我的父亲白寿彝同您是很有缘分的,直至最终能有忘年之交,其根源只因志同道合,努力搞好回族研究,并始终不渝。

怀中大哥,1951年您在甘肃靖远家乡读初中,读到了我父亲的《回回民族的新生》一书;1953年又读到我父亲的《回民起义》4册资料丛书;1954年您便给我父亲写了一封求教的信;1956年经马坚教授复信介绍,您又读了我父亲的《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和《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两本书;1958年您从陕西师大毕业分配到宁夏文教厅文化局,从事回族历史文化资料的调查搜集工作,从此您专心于回族研究;1963年6月您到上海参加全国武术竞标赛,路经北京,专程前往北师大历史系拜访了我的父亲。如今,当您在讲述第一次见到我父亲的情景时,仍然那样激动,不同的是热泪盈眶,是您对故去老师

的思念。您说:“我去北师大拜访白老,他正在开会,告诉我他家的住址,要我晚上到他家去。当晚我准时来到,在白老的客厅里,一个著名的学者热情地接待一个风尘仆仆的贸然来访的青年人。此前,我曾将一篇写宁夏回族历史的稿子寄给白老,望能指导……白老又问我读什么书,他要求青年人多读几本书,把基础打好,就好比下场子表演武术,必须早晚踢弹腿,有了弹腿功下场子表演就容易了。”以后,我父亲同您的关系真可为“父子般的学术情谊”,您同他在一起编著了《回族人物志》以及《中国回回民族史》等著作。

怀中大哥,我说的这些,哪里像是为您祝贺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的话呀?真是没有办法,您不是每次见到我,比我还喜欢叙旧吗。这也仿佛能使我们非常快乐。那么在此,我就以我们独有的叙旧方式为您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而庆贺吧!

父亲健在时,最喜爱人为事忠厚老实,作起学术来也如人品一样,格外吃苦、专心、细腻的青年人。父亲曾讲过您就是这样的人,也曾寄希望于您,要您对于自己本民族的研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敢于扛大旗”。怀中大哥,您完全做到了,我在您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的日子里,向您表示我由衷的热烈的祝贺!

白至德敬上

2008年12月12日于北京

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研究50周年

欣闻“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即将召开,谨向杨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杨先生身体更健康,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

我是南方的一位学人,与杨先生交往并不多,在大量阅读了其著作,尤其是“论十八世纪哲合林耶穆斯林的起义”一文后,被其深厚的回族情感所打动。这篇论文我阅读了多遍,而每阅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动、新的体会。曾有缘在回族或伊斯兰教会议上与杨先生见面,并有幸与他一起去宁夏回族先贤的拱北。在与先生的交往中,深为其在平和的言谈中所表现出的浓烈的回族情感所感动。我想或许正是这份对于回族、对于穆斯林的情感支撑着他50年的学术研究。其实,只要有了这份情感,有了他那种因功修而显现出的大智慧和50多年的坚持,一切研究之成果皆在预料之中。

杨先生对于宁夏乃至全国的回族研究有较大的贡献,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创办了《回族研究》杂志,经过18年的殚精竭虑,该杂志现已出刊72期。这份杂志,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回族的青年学者;这份杂志,使回族研究多了一个通向世界学术殿堂的路径;这份杂志,使得国内外更多的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能够走到一起来。一句话,这份杂志以及主编杨先生是“有功于圣门,有益于后学”。

最后,借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50周年”座谈会之际,向杨怀中先生,向宁夏社科院的广大同仁,向宁夏广大回族学者致以衷心的祝贺。祝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术大进。

此致

敬礼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博士生倒是季芳桐敬贺

2008年12月13日

怀中学长从事学术活动垂半个世纪,成果丰硕,对于开展回族伊斯兰研究贡献尤大。谨遥寄小诗一首表达祝贺云尔。

笔走龙蛇五十年

华章联翩耀文苑

弘扬醒回继传统

师承白公续遗篇

培育回研誉华夏

端赖园丁勤耕耘

岁月有穷愿无尽

风雨兼程策先鞭

昆明

纳国昌

2008年12月13日

贺杨怀中老师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

杨怀中老师对回族医药学多有研究与指导,是我中医回族医药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今逢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我辈同道贺之。祝先生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博文惠世,大德天下。赋诗一首:

师研回典有殊功,

五十春秋出精品。

温良谦恭皆师范,

厚德文博两相馨,

陈卫川于2008年12月13日

宁夏社会科学院为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举行庆祝活动是件大好事。去秋社科院向我征集贺词的信寄到北京,而我当时正住在银川,耳目闭塞,不知此事。10月中旬回见办公桌堆集了数月报刊。因准备去朝觐事宜,未顾及清理,近日得闲清理时才发现此信,

同时看到贵刊2008年第4期有关报道,已知截稿时间已过,但我与怀中先生的交情促使我不怕献丑撰了数句俚语,略表祝贺之忱。烦转先生赐教、哂存。顺祈

文祺

马贤

2009年1月23日

贺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

五十春秋献文坛,

情系中华梦未还。

纵述先民功绩史,

“四自”励今超先贤。

族体教魂阐真义,

风雨不辍笔如椽。

主创《回研》举旗帜,

为族为史筑论坛。

歌舞升平赞盛世,

塞上老骥不图安。

努尔曼·马贤

2008年12月15日

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

西北宿学文史名家

培成多士名满神州

云南后学马颖生敬贺

2008年12月15日

恭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回族学学术活动50周年

一个人的学术贡献大概不会超过三个主要方面:创立一个学派,创办一个学术园地(杂志),创造一个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基地。杨怀中先生就是在这三个方面都作出杰出贡献的前辈学者。他和他的同仁们创立了中国民族学的回族学派,创办了整刊发表回族学研究成果的“双效期刊”《回族研究》,创造了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这样一个在国内具有相当学术地位的研究性人才培养基地。

我们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同仁素仰先生大名,欣闻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已届50周年,特此恭贺,并希望先生在方便的时候来我院讲学。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白友涛、白莉

2008年12月15日《回族研究》编辑部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与杨怀中先生相识于回族史研究领域,也曾多次见面。承蒙他的关怀,在《回族研究》上也发表了我的几篇习作。在交往中,我也深感杨怀中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尊师重教,对后学扶持不遗余力,对《回族研究》的编辑事业兢兢业业,因此对他十分敬重。在杨先生从事学术研究50周年之际,谨向杨先生表示我的感谢和敬意,并祝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回族研究》越办越好,为我国回汉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广西社会科学院翁乾麟研究员

2008年12月15日

宁夏社会科学院:

欣闻贵院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举办庆贺会,作为他的同行感到由衷高兴,借此机会向怀中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和深厚敬意!

怀中先生是当代中国史学界著名回族史专家,宗教学界著名伊斯兰教研究专家。他不仅具有方正敦厚的人品,而且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杰出学者。怀中从青年时代起由于受家庭环境熏陶和伊斯兰文化的耳濡目染,就立志对回族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30年,他厚积薄发,相继推出了数十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合著,研究领域宽广,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回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显示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鲜明的创新精神,字里行间闪烁着他对

国家和民族的热爱,闪烁着回族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勤劳智慧的品德,从而增进了各民族间的沟通和理解。应该说,怀中先生以自己的学术文化思想,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更可贵的是怀中先生的学术活动中,为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事业还亲手创办了全国唯一全方位研究回族的学术刊物——《回族研究》。该刊创办以来,由他任主编,刊载了大量论文、文章,其中不乏佳作精品,在宣传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交流学术信息,推动回族学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回族研究》(已被评为“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较大影响。忆当初,《回族研究》的申报过程和办刊初期,怀中先生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极大辛劳,至今记忆犹新,真是令人感动!

更令人敬佩的是,怀中在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中国回族通史》的编撰。这部著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精力和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没有精深的史学功底和理论指导是办不成的。怀中先生肩负着民族的期望,在颐养天年之际,仍伏案着力,这种精神也真令人敬佩!

衷心祝愿怀中先生身体健康:为回族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马启成

2008年12月15日

宁夏社会科学院:

今年是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这是回族文化界乃至我国回族的一件盛事,特致函以示庆贺。

我以为中国回族史上有三次大的文化运动,一是17世纪明清之际以王岱舆刘智为代表的宣教保教、自存图强运动。在维护伊斯兰教核心意义和价值下,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相适应。二是上世纪开始,特别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期间,以王宽阿洪为代表的伊斯兰教复兴教育运动,让“民主”“科学”走进伊斯兰,穆斯林信仰宗教,讲求民主,宣扬科学。三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伊斯兰教文化振兴运动。这场运动中,杨怀中先生是领军人物。他和老一辈学者,如马通、勉维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率领老中青三代,团结东西南北四方,使中国回族和伊斯兰学术研究走上新阶段。杨怀中老先生独特之处,还在于他积50年之经验和精力智力,至今仍然顽强地奋斗在此一领域,使回族和伊斯兰研究成为我国一门崭新学科,并带领大家攀登学术新高峰。

值此之际,我谨向宁夏回族和伊斯兰研究的以杨怀中为代表的老中青学者致以崇高的敬佩之情和由衷的感激之意。望乘风破浪高屋建瓴继续前进。

南京大学伍贻业

2008年12月16日

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李兴华

挚友怀中,故乡甘肃,其山其水,吾亦有润。八零银川,得以相遇,两篇文章,得结友情。友之学术,根基深厚:源于回回,得受其灵;垠于华夏,得养其根;学有所本,继于彝老;思有所宗,中华史魂。一生所志,回回成学;毕生所愿,回汉同心。友之文章,各有所重:二元一体,纲领众文;文献提要,为文点睛;论稿数篇,吐露心声。组织会议,细致周详;开放学术,广交朋友;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回族研究,功绩卓著,白手起家,处女地耕。一十八载,树终成荫;一十八载,读者群成;一十八载,回回学立;一十八载,回回新生。最可幸者,一支团队,友带生成,后继有人,前景光明。吾之治学,赖友扶持;吾之文章,赖友放行;吾之进步,赖友鼓励。祝友长寿,学树常青,友谊永在,更上层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12月16日晨

贺怀中先生学术研究50周年

沧桑人生七十五,

埋头治学五十秋。

师承泰斗白寿彝,

著书立说大丰收。

爱国爱教思路正,

谦虚谨慎朋友稠。

盛名远播海内外,

民族之光耀神州。

戊子冬月吴廷富诗并书

2008年12月16日

五十载教乘,先生兢兢业业。

五十载道乘,先生为人师表。

五十载求索,先生已至真乘。

达教乘者能涉世,达道乘者能忘世,达真乘者能出世。

先生三乘贯通,德高望重。

恭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

后生穆宏燕敬贺

2008年12月17日

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祝贺词

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穆斯林学者,杨怀中教授对于当代中国回族学与伊斯兰教研究的奠基性贡献与开创性成果是值得肯定的。这50年来,杨教授在这些专业领域中孜孜不倦的付出和努力,不但让人清楚地理解到,《回族研究》是如何在当代中国学术界中走出一条从萌芽到成长、茁壮的艰辛历程;同时,他个人也为穆斯林学者在兼顾深化学术研究与秉持自身族、教认同的理念实践中,展现了令人尊重的典范效应。

杨教授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在回族史方面的专著,对于台湾学术界正确理解中国大陆回族与伊斯兰教事务的认知上,起着积极与正面的作用。而在这方面,杨教授长期辛勤耕耘的宁夏社会科学院以及《回族研究》,也在此过程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与窗口。今欣逢杨怀中教授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之际,个人作为一位长期受到大陆回族学界提携与协助的汉族研究者,谨在此献上最为诚挚的祝贺之意。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副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张中复敬上

2008年12月19日

敬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

学者笔耕五十年,

皓首穷经多艰难。

训导侪辈扶后学,

追随白公步先贤。

煌煌巨著抒洞见,

鼎鼎名刊载宏篇。

回儒和谐逢盛世,

老骥饮枥志弥坚。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丁俊

2008年12月19日

杨怀中先生:

您对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学术研究贡献巨大,令人敬仰。同时也敬仰您待人接物崇高的道德风范。在此先生从事学术研究50周年纪念之时,顺祝先生取得更大成就,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陈久金

2008年12月19日

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50年

我是在上一个世纪的70年代末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认识杨怀中先生的。那时,我根据领导上的安排,刚把“玛纳斯奇”(演唱《玛纳斯》的歌手)居苏普·玛玛依从新疆接到北京,在学校里进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的抢救工作。杨怀中先生正与著名的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一起进行《回族人物志》的编辑工作,也住在中央民族学院,我们常常见面,经常交谈。由于都是回族,就很自然地多谈一些有关回族发展的问题。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万废待兴。杨怀中先生还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工作,没有很多的时间专门进行回族和伊斯兰教文化的研究工作。在交谈中,我曾建议他能调换一个教学研究单位,以便集中精力从事回族及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工作。后来,杨怀中先生参与了宁夏社会科学院的恢复重建工作,并协助自治区副主席丁毅民同志担任了搜集整理全国回族古籍的组织领导工作。迄今

我尚清楚地记得,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第一次回族古籍研讨会时,杨怀中先生邀请我前去出席了。接着,我被宁夏社会科学院聘为研究员。从那时起,我与宁夏社会科学院的联系更密切了,我对杨怀中先生的了解也就更多了。

杨怀中先生虽然是在宁夏社会科学院工作,但他作出的贡献是远远超出了宁夏。这里只举几个事例:

第一,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机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它带领及影响了全国各地的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工作,起了很好的开拓作用。提议建立并领导这个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就是杨怀中先生!

第二,《回族研究》是我国民族学科方面的核心刊物,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建议创刊和多年来坚持高标准地办好这个刊物的也是杨怀中先生!

第三,全国回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工作,负责组织领导这项工作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精神。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出版的一整套回族的古籍大全,是吴建伟等不少先生的集体劳动成果,但其中也灌注了杨怀中先生的心血!我也清楚地记得,1994年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昌吉市举行全国回族古籍研讨会,杨怀中先生作的主旨报告,但他是带病赴会的,他刚退了高烧,嘴上都烧得起了泡。杨怀中先生对我国回族古籍工作也是作出了贡献的!

第四,杨怀中先生还编著和撰写了许多有较高水平的有关回族和伊斯兰文化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

正因在学术方面的影响,他被选为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的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及被国家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最后,敬祝杨怀中先生健康长寿,在回族及伊斯兰文化研究工作中作出更多、更新的贡献!

胡振华

2008年12月20日

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

自1996年我初次访问宁夏社会科学院以来,至今一直承蒙杨先生的热诚关怀。《回族人物志》、《回族史论稿》等杨先生有关回族历史文化方面的专著以及杨先生创办并主编的《回族研究》季刊,不仅是在中国也是在日本学界有十分大的影响。在日本许多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以及研究人员收藏杨先生的书和《回族研究》。借此良机,我向杨先生致以衷心的谢意以及崇高的敬意!

日本驹泽大学

高桥健太郎

2008年12月20日

杂忆回族一代英才——杨怀中先生《回族研究》编辑部:

当代中国回族一伊斯兰学科领军人物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已届50周年,可喜可贺!今特撰此短文,以聊表贺忱。如蒙贵刊予以发表,则不胜感激。谢谢!

李华英

2008年12月20日

改革开放以来,本人与怀中先生频频交往,由相识到相知,最后成为至交。怀中先生之所以能在回族一伊斯兰史学界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决非偶然。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以科学的历史观和博大的民族情怀,用朴素、凝重而自然的笔触,记述回回民族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展现其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尤其令人敬佩的是,怀中先生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原则立场,以一贯严谨求实、尊重历史的治学态度,奋笔疾书,谱写出了一篇篇动人心弦的乐章,为确保回族文化瓜瓞连绵地代有传人,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愧是一位有胆有识的一代英才!中国史学泰斗白寿彝先生在谈到怀中先生的学术生涯时赞扬他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宁夏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组织出版了一批关于回族文化和伊斯兰研究方面的书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需要一定的学术热情和学术勇气的”(见《回族史论稿》序)。对怀中先生献身国家和民族的胆识,笔者也有亲身体会。

“文革”结束后,根据有错必纠的精神,中央果断决定,应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予以平反昭雪。但受习惯势力的影响,这项大得人心的政策却遇到一定的阻力。记得有关“拨乱反正”的政策出台之后,在一片拥护平反冤、假、错案的主旋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协调的节拍。其中,在为被错划“右派”落实政策期间,诸如“右派翻天,红旗落地”、“摘帽‘右派不等于说政治上就没有问题”之类的反调就曾泛滥一时。具体到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同样也曾遇到不小阻力。尽管作为党和国家的既定方针,对民族宗教领域的平反昭雪,在当年已经是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但一些以“左”为荣,曾在这个领域,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而未退出历史舞台的当权者,却在维护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幌子下,总是企图对20年(1958~1978)间民族宗教工作中出现的违宪行为文过饰非。他们还挖空心思地编造出了欲盖弥彰的“高论”,说什么“要想抑制回回心中的不平,就得尽量把回回的历史说得短一点儿;把回回对历史的贡献说得少一点儿;把回回受的苦-难说得小一点儿”。受这种自欺欺人奇谈怪论的误导,加上担心将来政策有变,在改革开放后的头几年,不少人在记述这20年间的回族历史时,不谈或少谈真实情况的做法一时成了很难扭转的时弊。影响所及,对这段历史实话实说,竟然成了有碍民族团结的“不安定因素”,而对这段历史文过饰非,倒被誉为“顾全大局”。但是,怀中先生在这个问题上,从不随波逐流,而始终是以一个英勇卫士的姿态,坚定地捍卫“实话实说”的原则立场。几十年来,他一直废寝忘食地笔耕不辍,以雄辩的事实和流畅的笔触,为维护法律尊严和回回民族历史的纯正,撰写了一篇篇气壮山河的鸿篇巨制。其为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及其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必然赢得回汉各族人民的交口称赞。

然而,其论著中的仗义执言也曾在大千世界激起过层层波澜。有人说他狭隘;有人怪他偏激;更有人指责他“不接受历史教训”。由于“人言可畏”,连其亲朋好友中也有人劝他不要“锋芒毕露”,以免引火烧身。事实上,所谓怀中先生“不接受历史教训”,正是白寿彝先生赞扬他所具有的那种“学术勇气”!令人高兴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怀中先生发表的真知灼见,及其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这既是怀中先生的一大幸事,也是回回民族的一大幸事!近10多年,怀中先生学术上得到的诸多殊荣,完全证实了本人的这一观点!

怀中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是和他始终站在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进步的战略高度,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真探索实现民族大团结的有效途径分不开的。他说:“历史是一门科学,它应该客观地、真实地记载历史的进程,总结历史的规律,指导现实的发展,预见未来的前景”(见《回族史论稿》一书)。这就是说,真实记述历史,并不是为了一吐为快,而是为了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示后人勿重蹈错误覆辙。只有这样,才是对历史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正确态度。这想必是怀中先生事业有成的原因所在。

怀中先生之所以能够在回族—伊斯兰学术领域独占鳌头,除因其本人的不懈追求之外,也与他受到学术界广大同仁的大力支持不无关系。

尽管怀中先生在回族一伊斯兰学术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他从不居功自傲。相反,他总是把改革开放后这个领域出现的繁荣和发展,归功于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这种虚怀若谷、兼容并蓄的思想境界,自然而然地使之成为学术界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所以,在他周围既有年逾古稀的资深学者,也有年富力强的学术新秀;既有训练有素的专业梯队,也有自学成材的散兵游勇。

应该说,当今活跃在我国回族一伊斯兰学术领域的同仁得益于怀中先生者大有人在。我本人跻身于回族一伊斯兰学术领域就是怀中先生鼓励和提携的结果。借此机会,本人拟将受怀中先生的启迪走上研习回族—伊斯兰文化道路的历程回眸于后。

大概是在1979年,本人就结识了怀中先生。当时他虽年逾“不惑”,但仍血气方刚。记得怀中先生与我的初次谈话,始终就没有离开如何才能使多灾多难的回回民族走向繁荣、进步这个主题。其对回族问题的真知灼见,的确使我耳目一新。受其影响,从那时起,研习回族一伊斯兰历史文化的强烈愿望,自己心中不禁油然而生。

1980年初,本人在当年拥有21个文版的《人民画报》上发表的处女作《中国的穆斯林》,因对推动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对消除人们在宗教问题上对我国的疑虑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不仅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而且也得到诸如白寿彝、纳忠教授,以及怀中先生等专家、学者的认同。但对此文持不同意见者也不乏其人。有的说该文无形中否定了宗教工作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有的对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一句话(即“近代的王静斋、马良骏、庞士谦阿洪,以及1978年去世的马坚教授,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颇有贡献”)很不认同,理由是(曾被划为“右派”的)庞士谦,在政治上虽已受到既往不咎的宽大处理,但他毕竟是历史上有污点之人,故不应与其他三位历史人物相提并论。

当我向怀中先生议及此事时,他却义正词严地表示:“庞老德高望众,是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学者。老人家无辜蒙冤20年,已经是够亏的了!时至今日,还有人对老人家不依不饶,其人性何在!”短短数语道出了怀中先生对庞老的深切同情和对此辈的无比愤懑。其爱憎分明的正义立场已不言而喻!

值得指出的是,在当时“患右不患左”的影响尚未肃清的情况下,一些对错划“右派”负有责任,且未退出历史舞台的当权者,不仅不积极为受害者恢复名誉,而且还居心叵测地大谈什么“事出有因”。此论无非是说明被错划为“右派”者也应自负其责。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以及他们的家人亲友,接受历史教训大多无奈地委曲求全,而局外人为了明哲保身,也只能是采取少说为佳,甚至是不说为佳了。在这种情况下,为被错划“右派”落实政策,特别是为他们彻底恢复名誉大都要经历一个“路漫漫”的过程。尽管有的单位迫于形势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给健在的受害者平反,但对已作古的受害者也就得过且过了。因此,当时曾有“活者可新生,死者长已矣”之说。由此可见,怀中先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公开为故去20多年的庞老鸣不平的确不易!

由于当年“还被错划‘右派以清白”并不容易,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还是没有人在正式出版物中正面提到庞老的名字。

大约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在1982年的春夏之交,当时在北师大与白寿彝先生共同编纂《回族人物志》的怀中先生突然而至,并出乎意料地给我送来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白寿彝先生拟在宁夏出版其《中国伊斯兰教史存搞》一书,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辑入了其有关回族历史的传世之作,而且在其附录中还有6篇最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史资料:1、回族史学奠基人陈垣教授(汉族)的《回回教入中国史略》;2、庞士谦老师的《中国回教寺院教育的沿革及其课本》;3、清末中国穆斯林留日学生的《清真教育会纪事》(含4个史料,见1908年在东京出版的《醒回篇》);4、王宽阿洪的《中国回教俱进会本部通告》;5、原《月华》杂志主编赵振武先生的《三十二年来之中国回教文化概况》;6、清真宗师王静斋阿洪的《五十年求学自述》。

怀中先生在介绍该书的内容之余,高兴地对我说:“多少年来,‘因人废言倾向相当严重,一个人政治上出了问题,其著作便自然地成为禁书。这次白老把庞老的译作列入其书的附录之中,堪称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听到“庞老师”的名字,对我来说已经是如雷贯耳了,庞老师的遗作有机会重新出版,更使我感到喜出望外。

值得指出的是,当年笔者在自己的习作中提到王静斋(1880~1949)、马良骏(1887~1957)、庞士谦(1902~1958)阿洪和马坚(1906~1978)教授四大学者时,完全是以他们的出生年代先后为序的。但是白老在其《中国伊斯兰史存稿》的附录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顺序却与众不同。他首先提到的是其汉族出身的恩师陈垣教授,然后才提到近现代的4位穆斯林学者。这样的排列次序无论从维护“师道尊严”出发,还是从维护“民族团结”的考虑,均属正常。然而,庞老师的名字却出乎意料地被列在比他年长的王宽(1848~1919)、王静斋(1880~1949)和赵振武(1893~1938)3位近现代伊斯兰史上顶级历史人物的名字之前,倒有点儿令人费解。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这肯定是白老为了恢复庞老的学术地位而刻意进行的一次矫枉过正,而不是由于其一时疏忽所致。这在当时“谈右仍然色变”的时弊远未消除的时代背景下,不仅充分反映了白老的学术勇气,而且对盛极一时的“因人废言”的不良学风,也是一次公开的挑战。

谈到这里,笔者还有必要插叙一段自己与怀中先生为出好庞老这篇遗作共同经历的一段趣事:

为了出好庞老的论文,白老嘱怀中先生要以“中阿合璧”的方式在这篇论文中介绍经堂教育教科书的名称。因此,怀中先生便委托我向当年的北京外文印刷厂求助。这个在当今易如反掌的小事,在电脑普及之前却颇费周折。这是因为当年国内唯一拥有阿文铅字的外文印刷厂的厂规,有严禁其阿文铅字流失的明文规定。所以在本人向该厂生产科交涉此事时,便理所当然地被拒绝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去交涉,肯定还会碰壁;如果让怀中先生徒劳往返,自己不光于心不忍,而且既会伤害白老的自尊,也有愧于含冤归真的庞老师。面对这种局面,我不禁心急如焚。而怀中先生则安慰我说:“不要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看能不能找个熟人给疏通一下……”受此言的启发,我遂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一位名叫车大萍的工人师傅求助。令人高兴的是,这位心地善良的工人师傅见我们需要的铅字有限,便坦诚地说:“厂里是有严禁铅字流失的规定。但如果有人急需少量的铅字,只要保证负责还回来,打个借条也不是不可以……”至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才终于摆脱了困境。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

不费功夫”!

这虽是一桩小事,但从中既可看出白老对庞老这篇论文的重视程度,也可体会到怀中先生对完成白老重托的认真负责精神;同时还可以看出怀中遇事沉着、冷静,在困难面前仍能保持乐观情绪的良好心理素质。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我们的国家日益走向开放、民主与法治,我们的社会日益走向和谐与宽容的全新时代。几年工夫,人们的思想观念终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伊协根据广大穆斯林的意愿,于1988年11月26日为庞老师归真30周年举行了有300多人参加的纪念活动。至此,庞老师长达30年的冤案终于正式得到了平反。

经验告诉我们,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时弊的影响,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都有一定的难度。听已故安士伟大阿洪说,落实宗教政策难度更大。尽管这样,笔者认为,这项政策还是缓慢而有序地逐步得到了落实。之所以是这种情况,固然与各级党政部门、宗教团体,以及各族信教群众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但是假若没有回族—伊斯兰学术界、舆论界的积极参与,伊斯兰教界拨乱反正的大好局面至少还会更加滞后。鉴于怀中先生意识到1908年中国穆斯林留日学子在东京创办的《醒回篇》,以及后来全国各地创办的穆斯林刊物,对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对启迪广大穆斯林的国家意识、对密切回汉民族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早在1985年就决心创办一个高档次的回族学术理论刊物。由于这个宏图大略在回族历史上尚无先例,此举且不说要解决经费、编制、办公地点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就连得到社会舆论认同和相关领导的批准也要用几年功夫。此间,怀中先生时而奔走呼号,时而上下求索。一直到1991年,他凭借自己锲而不舍的精神,竟然奇迹般的为翘首期盼多年的《回族研究》季刊领到了正式执照。这不光是怀中先生及其同仁们的一件喜事,也是全体回族人民的一件喜事!因为这是一个研究回族历史的重要阵地,也是一面鼓舞回族人民奋进的旗帜,至今已经出刊70多期。其翔实而丰富的内容、独树一帜的编辑特色,及其图文并茂的版面设计,使之六次跻身于“CSSCI”之林,并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双核心期刊”。更重要的是,这个刊物为方兴未艾的回族一伊斯兰学术研究搭起了一个宽阔的交流平台,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学人。作为《回族研究》的主编,怀中先生可以说“功莫大焉”!但在他的荣耀的背后隐藏的诸多艰辛和无奈,想必知者甚少!

无可讳言,与怀中先生相比,论年龄、阅历、学识、地位、影响,本人均白愧弗如。由于他长我两岁,按说他应该以兄长自居。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其所有赠书的扉页上总是对我以“学兄”或“学长”相称,并缀以“阅正”、“雅正”之类的敬辞。由于我对这样的尊称和敬辞愧不敢当,所以曾要怀中先生在这个问题上“实事求是”。但这位好友对此却一直“我行我素”。我想,这只能说是他“谦虚谨慎,不愿老大自居”美德的结果。

怀中先生的优秀品质并不止于此。其中,在我们近30年“淡如水”般的友好交往中,他不仅多次鼓励我参与回族一伊斯兰学术研究活动,而且还主动给我提供有关文史资料。记得在本人研习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过程中,一度自己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料匮缺。在怀中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满口答应将在这方面尽力给我提供方便。他言必行、行必果,从1983年开始给我赠阅《中国伊斯兰史存稿》一书起,在25年的历史长河中,他始终坚持给我寄书寄刊,即使在其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也未改初衷。其重情义、讲交情的优秀品德由此可见一斑!

写到这里,自己脑际不禁又浮现一件往事:1984年,宁夏同心县穆斯林办起了一所阿文学校。但对此事持不同意见者,以有宗教人士任教于斯为借口而把该校说成是宗教学校,企图将这所来之不易的学校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改变该校的形象,本人和好友曹忠同学应聘前往该校担任客座老师。未料,前往银川车站迎接我们的人群,不仅包括自治区统战部长马飞龙、宗教局长孙鸿书、民委主任勉维霖等党政领导,还包括回族知名人士穆易兰、冶正刚、刘景龙、杨怀中等穆斯林知名人士。翌日,上述人士还赶往距离银川200多公里的同心,参加了为我们举行的盛大欢迎大会。这对我们来说,的确有受宠若惊的感觉。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怀中先生不仅参加了欢迎我们的行列,而且过了不久,又和丁国勇先生不辞劳累地陪同美国学者杜磊先生到同心对我进行了专访。其间,他们时而亲切地询问我们适应不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时而关切地问我们生活上有什么不便,在长达大半天的友好交流中,根据杜磊先生的提问,本人虽回答了他所关心的问题,但这位以研究回族一伊斯兰历史为己任的美国专家流畅的汉语表达能力,及其渊博的文史知识,的确令我敬佩不已。这对本人研习回族一伊斯兰文化是不能不说是一次大的震撼!我之所以有机会结识这样一位美国学者,怀中先生之功也!

长期以来,我虽有志于研习回族—伊斯兰文化,但因忙于本职工作,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所成未儿”,而且仅限于就近稿投《人民画报》、《中国穆斯林》、《中国翻译》等几家刊物。为此,怀中先生曾对我说:你既然有参与学术活动的潜力,你怎么不在我们的《回族研究》上“露露面”呢?根据怀中先生的安排,我于2002年春上才将一篇题为《试论中国穆斯林人口》的文章发至《回族研究》。编辑部热情地回信说:“该文条理清晰,有理有据,针对性强,对于澄清一直以来关于国内穆斯林人口的疑问大有裨益,甚至有一言九鼎之功用。非谙熟国内外近百年发展,不能至此,可敬可佩。”这样的评论也许是人家出于礼貌。但从此以后,我不仅屡屡稿投《回族研究》,而且还蒙宁夏社科院的盛情邀请连续三次出席在银川举行的学术会议,从而使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的学术活动。

尤其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本人参与考证河南沁阳水南关村阿文古碑的过程中,始终得到怀中先生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也非常值得一提。

2006年,这方古碑被发掘后,当地的文物专家旋即对它进行了初步考证。但省文物局的领导强调“必须请对伊斯兰教历史,尤其对阿拉伯语有研究的专家对古碑做出学术论证……”。结果我这个受过伊斯兰专业教育的翻译工作者便被认定为古碑考证的合适人选。起初我满以为,所谓考证,无非是对古碑发表个书面意见和提交一份个人简历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河南省文物局是让我正式承担古碑的鉴定任务。我虽明确表示自己对文物考证隔行隔山,既没有承担这种重任的能力,也没有在众多专家面前“班门弄斧”的勇气,但由于河南文物主管部门领导的真诚相劝,自己别无选择,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

在我向怀中先生介绍了古碑的基本情况之后,这位回族学者不仅热情地鼓励我要义无反顾地承担古碑的考证任务,而且还满口答应要力所能及地为我提供咨询服务。受此鼓舞,从2008年7月中旬

起,我用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沁阳阿文古碑鉴定意见书的草拟任务,与此同时,我又撰写了两篇解读鉴定意见书的论文:一篇是发表在《回族研究》2008年第1期上的《沁阳回回古碑考》;另一篇是发表在《中国穆斯林》同年第1期上的《回回历史重要“里程碑”的失而复得》。目的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古碑考证的意见。值得指出的是,发表在《回族研究》的那篇论文始终受到怀中先生的高度重视,他不仅在银川寓所随时为我释疑解难,就是他在南京休假期间,也还在为古碑的考证操心。其中他从中山陵主动打电话来问长问短,并建议在论文中不要忘记介绍古碑所在地水南关村穆斯林的历史和现状,就很使我感动。在怀中先生审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也无不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不仅如此,他在其亲自撰写的编者按语中,曾字斟句酌地介绍了论文中的关键历史人物回回大将曷斯麦里的生平事迹,并对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介。令人惊奇的是《回族研究》不惜用8个版面的篇幅刊载了这篇长达洋洋14 000字的论文,而且还在该刊的封2、封3和封底上配发了10幅相关彩照。如此图文并茂地在该刊上隆重推出一篇学术论文,在《回族研究》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有鉴于此,这篇论文最后成了河南文物学术主管单位认定沁阳水南关清真寺及其阿文古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怀中先生对此碑的考证成功的确功不可没!

因此,作为《沁阳回回古碑考》一文的作者,我本人不仅感到振奋,古碑所在地水南关的广大穆斯林群众,在得知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已届50周年之时,特意制作了一面精美的锦旗,以向为古碑考证尽心尽力的怀中先生表示热烈祝贺!而锦旗上书写的“社会之栋梁民族之英才”10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既深刻地表达了水南关穆斯林对怀中先生的感激之情,又恰到好处地总结出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回族学者不同凡响的光辉风范!

怀中先生对本人的帮助是多方面的。但因篇幅有限,本人无法一一列出。说实在的,我对怀中先生50年来取得的学术成就,以及此间他对国家、对民族的巨大贡献敬重之余,还对他有满腔的感激之情。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再次向这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回族学者致意,衷心祝愿他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1

2008年12月20日于燕山脚下

爱无声马博忠

欣逢宁夏社会科学院召开“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之际,简单回顾一下1980年至1985年家严马金鹏译著《伊本·白图泰游记》(以下简称游记)出版过程中任责任编辑的杨怀中老师所做的工作和起到的至关重要的组织推动作用,以及该书出版后,在学术、政治、外交、宗教等领域产生的影响,从中看到出版工作中责任编辑的特殊作用和工作的意义。谨以此文祝贺杨怀中老师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

一、《游记简介》

《伊本·白图泰游记》是被摩洛哥人民视为文化珍宝的一部世界名著,也是一部极其重要的研究中西交通史资料和追寻伊斯兰从海路传人中国泉州的历史参考文献。这部名著问世以后,在19世纪先后被译为英、法、德、俄、西班牙、日等多国语言在世界广为传播,成为各国旅行家及交通史、伊斯兰教史研究人员必备书籍。20世纪初中国汉族学者张星娘先生根据德文版本译出《游记》中国部分。但在1985年前中文版的《游记》全译本没有出现。

伊本·白图泰(1304—1377)是著名的穆斯林旅行家、历史学家。与马可·波罗、鄂多力克和尼哥罗康梯并称为中世纪四大旅行家,出生摩洛哥丹吉尔城伊斯兰教法官家庭。他从小记忆力强并好学,少年时就能背诵全部《古兰经》,长大后受过良好的法律和文学教育,精于伊斯兰教法学、教义学。从1325年开始在30年中先后三次外出旅游,四次赴麦加朝觐,周游了亚、非、欧许多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及西亚、中亚、印度半岛、苏门答腊、爪哇、中国、埃及、中非、西非、西班牙等地,行程约12万公里。他游览了各地河流、山川、名胜古迹,考查了各国地方特产、城市建筑、社会设施、政治制度、奇闻轶事、学者、名流、宗教领袖等等。1345年,他经孟加拉到达中国广州、泉州、杭州和大都(北京),描述了中国农产品、金银手工艺制品、瓷器、煤炭、绘画及交通、旅行、社会治安等部门管理情况,记述了中国各城市穆斯林聚集区和区内清真寺的情况并在《游记》中提到法官、道堂、苏菲修道者等等。《游记》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元代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参考文献。1354年他奉摩洛哥苏丹之命归国,口述了一生旅游见闻,由王室书记官穆罕默德·伊本·朱扎伊用阿拉伯文记录,并于1356年整理成书,题名《异国风光和旅途奇观》。此后任摩洛哥法官,1377年归真,享有“忠实的旅行家”美称。

二、《游记》出版经过

1980年,在银川召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时任宁夏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的杨怀中老师向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教授朱威烈先生询问有没有值得推荐的研究选题,朱威烈先生立即推荐了家严(马金鹏)的译著《游记》。怀中老师听了十分高兴,他早就听说该游记是一部世界名著,也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目前国内还没有中译本问世,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他以伯乐的慧眼认识到这是一项好的研究选题,并争取到相关领导的首肯。会后,便奔赴北京拜访了家严,经过交流,双方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怀中老师见到字迹整齐清秀的手稿,如获至宝,回到银川立即向出版社作了汇报,并提出了出版《游记》的计划,出版社将责任编辑的重担放在怀中先生肩头。大家都知道,一部新书能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出版将取决于责任编辑。当时,怀中老师正以副主编的身份协助白寿彝先生编辑《回族人物志》,还经常要撰写民族政策论文,再加上一些常规性的学术活动,十分繁忙。怀中老师在努力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下,责无旁贷地挑起了《游记》责任编辑的重担。

1980年至1985年间,怀中老师不辞辛苦地往返于银川北京之间,与家严交流,对译稿中一些历史问题反复研讨、精心考证,对部分人名地名译法既要做到符合现代语法规范,又要统一化。封面设计也几经反复,征求作者意见达到满意,除以上学术、技术问题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出版单位因担心学术理论著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愿意承接,再加编辑部个人的收入逐步与经济效益挂钩,在这种形势下,杨怀中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不为经济利益所动,坚持为学术研究做切实的工作,这种为发展民族文化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今天更显得难能可贵。

2当时,北京公交和通信设施较落后,从北京城内到地处西郊的北京大学只有332路一条公交线,不但发车间隔大,车型陈旧、四处透风,公交拥挤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时有半路抛锚现象发生,加之车站间隔大,区间车比较多,外地来京人员乘车十分不

便。怀中老师每次到北大与家严交流,只能乘车到海淀站下车,然后步行近2 000米才能到达目的地。曾听父亲说:“有一回怀中先生乘坐的正是区间车,车行驶到黄庄就掉头了,怀中先生为了赶时间,从黄庄步行3 000多米到北大时已是满头大汗。”

3那时,编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一半靠怀中老师奔波于银川一北京之间,一半靠书信往来,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更可贵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出租车面的较多,怀中老师为了节约,仍坚持乘坐公交车,其艰苦朴素作风可见一斑。

为了完成责任编辑的任务,怀中老师夏天头顶烈日额头滴滴汗水,冬天则冒着凛冽的寒风满目灰尘。面对怀中老师这种为发展回族文化事业和为促进中摩两国文化交流而献身的精神,家严感慨地说:“学术界这样的拼命三郎不多了。”经过怀中老师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游记》终于在1985年正式出版发行。

三、《游记》中译本的影响

出版20多年来,在学术、政治、外交、宗教、社会等领域产生了如下一些重要影响。

1《游记》中译本的面世,在学术研究领域填补了没有该书中译本的空白,学术研究中也从原来只能依据张星煨先生从德文译出的游记中国部分的基础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变成引证马金鹏《游记》中译本为主、参考张星煨中译本的局面。对中国摩洛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2使周恩来总理关于尽快把《游记》翻译成中文的遗愿变为现实。1963年周总理访问摩洛哥期间,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拿出视为国宝的《伊本,白图泰游记》,向周总理介绍伊本·白图泰600多年前游历中国的事迹,周总理向随行人员了解到该《游记》还没有中译本,就指示回国后尽快组织人员翻译此书,以增进中摩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游记》中译本的正式出版发行,了却了周总理的心愿。为告慰周总理的在天之灵,家父把新书连同书信一封第一个寄给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信中追述了当年周总理的指示精神,介绍了该书的出版经过。

31987年,中国伊斯兰学者李华英先生根据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安排,前往摩洛哥出席哈桑国王斋月讲学会,携带《游记》中译本作为敬献礼物之一赠给哈桑二世国王。由于《游记》中译本第一次在伊本‘白图泰故乡出现,国王不仅说“好极了”并指示连同其他两件礼物一同收藏在博物馆中。

一时间,此事成为摩洛哥新闻媒体的焦点,记者纷纷采访李华英先生,李先生也成为新闻人物,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文化参赞对华英先生表示祝贺说:“你以中国学者身份把摩洛哥人视为珍宝的《伊本·白图泰游记》的中文译本送到哈桑国王手中,是你在这里备受欢迎的原因所在。”《游记》中译本在伊本·白图泰的家乡产生了轰动效益。1998年,中摩建交40周年摩洛哥首相访华,江泽民主席会见尤素菲首相时说:“我读过《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译本,知道伊本·白图泰是一位大旅行家。”客人表示需要若干本《游记》中译本,当了解到《游记》中译本第一版早已销售一空,为满足客人的要求,外交部联系宁夏人民出版社组织第二次印刷,为提高质量。怀中老师与家严商量书中增补伊本·白图泰出游路线图7幅(笔者有幸参加了制图工作),增印5 000册以解燃眉之急。一部译著在十几年间先后引起两出版社对怀中老师感赞之情。现引证如下。

1985年,第一次印刷在译者的话中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宁夏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杨怀中同志几次审阅译稿,提出宝贵意见。谨以此致谢。”

2001年,第二次印刷译者的话中强调:“在出版《游记》的工作中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朱威烈、宁夏的杨怀中等同志,都大力予以帮助,特别是杨怀中同志,蒙他积极热心的阅稿,提出意见,再次向他们致谢。”

41985年,家严把新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恩师马松亭阿洪,这位已九十高龄的原成达师范学校主要创始人,用双手抚摸着学生的厚礼,感受着教育者的丰收喜悦。他激动地说:“志程(家严的号)这不仅是你的成绩,也是成达师范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光荣。”又细致地询问了出版社和责任编辑的情况,当听说责任编辑杨怀中老师才50岁时,马松老感慨地说:“我已年过九旬,真主快给口唤了,志程,你们这批学生也都70多岁了,还能再奋斗十几年,中国回族的希望就在年轻人的身上,50岁的人有承前启后的责任。”

5《游记》出版后,一时间成为健在的中国回族早期留埃学生交流的话题,纳忠、张秉铎、刘麟瑞、杨友漪、王世清、林仲明、金茂荃、马维芝等纷纷登门祝贺,并询问出版经过,怀中老师成为话题之一。

健在并服务各部门的原成达师范的老学生闪克行(农工民主党)、马人斌(原中国伊协副会长)、周仲仁(原济南伊协会长)、王国华等(原服务于教育、外交、国防、商贸等部门的原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历届毕业生)也三五成群地前来表示祝贺。一时间原本清静的家变得门庭若市。

6《游记》的出版也极大地激发了蕴藏在家严心中几十年学术研究潜能,使他老人家在耄耋之年迎来了一生中第二次翻译高潮,在生命的最后15年里进行了顽强的拼搏,把坚韧不拔的学术研究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推出:《古兰经译注》、《穆罕默德评传》、《曼丹叶合》、《穆罕麦斯》等近300万字的译著。这之中,怀中老师组织出版《游记》所产生的推动力量是不言而喻的。

一部译著能在学术、政治、外交、宗教、社会等领域产生诸多影响也是可圈可点的。除译者外,责任编辑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四、感言

2001年,我从工作单位退下来,转入回族教育史的学习研究,并选择成达师范学校校史和民国期间回族期刊作为研究方向,在学习和阅读资料过程中,有幸拜读了杨怀中老师的《回族史论稿》和《中国伊斯兰教译著提要》等著作。不仅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思路,受益非浅。透过字里行间,读懂了怀中老师心中深藏的那份对祖国真挚的爱和一位回族学者对本民族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感。

后学马博忠

2009年元月

本文参考资料:

1朱威烈:《马金鹏先生——一位承前启后的穆斯林学者》。

2李华英:《默默奉献,功莫大焉》,1987年。

祝贺怀中先生从事回族学术活动50周年纪念

怀中生于陇,学于秦,成名于宁。先生满腹经纶,硕果累累,为回族文化的开花结果奋斗了一生。我与先生相遇于上世纪80年代,时先生工作于出版单位,为拙著《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问世奔走呼唤,终于与群众见面。继而先生在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指导下,汗洒京城,按时完成了《回族人物志》4卷本,在回族文化史上留下了不朽功绩。随后先生为十三届、十四届民族学讨论会尽力,展现于全国回族文化事业上。先生虽已年过花甲,仍宝刀不老,刀枪不愿入库,尽力召开了首届世界回儒文化对话会、郑和600年纪念会,为推动全国回族文化研究费尽了心血,他和他的同行、战友、学子、朋友为在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一名忠实的战士,为继承回族文化事业更上一层楼打下了牢固基础。祝贺他延年益寿。

八二老人马通敬上

2008年12月20日于边城兰州

欣闻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举办“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这是学术界的一个盛事,是回族的一件大事,也是伊斯兰10个民族的大事!特来信表示衷心的祝贺!

杨怀中先生是回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最有成就的开拓者,是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开拓者。50年中,杨先生不懈耕耘,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在学风、研究方法、学术品德等方面,杨先生堪称典范。更为可贵的是,50年来,杨先生为宣传回族历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为搭建回族学研究平台,为培养回族学和伊斯兰文化研究队伍,呕心沥血,并取得了可载入史册的成就。

在纪念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之际,我再一次表示热烈祝贺和钦佩之情。更坚信杨先生老骥伏枥,再造辉煌,为回族学和伊斯兰文化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哈经雄

2008年12月22日

值此宁夏社会科学院特为举办“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之际,谨向怀中先生致诚挚而热烈的祝贺!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1982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学术研讨会(西宁)上,有幸拜识怀中先生,即钦服于他严谨的学风,精宏的功底,雄辩的言辞,《唐代的蕃客》、《宋代的蕃客》遂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回族史研究的扛鼎之作。应当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浩荡东风吹暖中国大地而在社会科学园地里,回族学研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万紫千红景象之蔚为壮观,与早期的包括诸多汉族学者辛勤而卓有成效的耕耘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马坚、纳忠、纳训和白寿彝、杨志玖、杨兆钧诸前辈的业绩,在中国回族思想文化领域将永放光芒,而怀中先生及其同仁,正是这一壮丽事业承前启后的接力者。

西哲培根云:“智慧和学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比权力与统治持久。”这自应成为纯正学人坚贞不渝的理念,以之作为礁石般的定力,恪遵前辈学术大师所诫勉后学者的“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态度,为民族为社会着力在学问上下功夫,方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怀中先生正是这样做了的,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这在时下心气浮躁、急功近利风气下,是最不易做到的。也正是在这一方面,表现出怀中先生高洁的气节,因而赢得了中国回族伊斯兰学术界普遍的尊重,这次座谈会的举办,就是最有力的说明。当此之时,祝愿怀中先生身体健康,诸事顺遂!

青海回族研究会执行会长喇秉德

2008年12月23日西宁宁夏社会科学院:

获悉贵院即日举办“庆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甚感欣喜!

杨怀中先生50年来辛勤、坚持致力于中国回族、伊斯兰历史文化研究,其诸多成果获得学界高度评价,为该学术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认真回顾杨先生50年的学术实践,总结其学术经验,无疑对推动中国回族、伊斯兰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值此座谈会召开之际,谨向杨怀中先生致以衷心祝贺,并祝杨先生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礼!

暨南大学文学院

马建春

2008年12月23日

为人和蔼朋辈尊,

品学双馨学界崇。

贺怀中先生学术生涯50周年

中国伊协马忠杰

2008午12月24日

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年贺信马平所长、马金宝主任及李有智并鉴:

正当2009年新年来临之际,欣闻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年,深感高兴和振奋,并希望通过你们,向院领导和杨怀中先生表达我在遥远的英伦半岛的衷心祝贺与祝福!

杨怀中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培育起来的第一代民族文化战线上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之一。他生长于西北黄土高原深处的黄河岸边,从青少年时代起,便对西北地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亲情感受,特别是对甘宁青地区的回族所处的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处境有着切身的体会与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杨先生漫步于古都长安的大学殿堂,汲取知识和陶冶情操,为他日后从事学术文化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1958年,杨先生积极响应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急需人才的号召,来到宁夏这片热土,与年轻的自治区一路同行、奋斗至今已经整整50年了。他将自己的青春、爱情与智慧奉献给了宁夏,奉献给了宁夏的民族文化事业。5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但对一个人来说,是倾其一生的漫长时段。杨怀中先生在这50年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心智走出了一条爱国爱族的知识分子的追求道路,用自己的人生探索和跋涉诠释了为学的人生与奉献国家社会的高迈情怀。

50年当中,杨先生秉承我国老一辈著名学者如马坚、白寿彝先生的学术传统,知难而进,坚韧拼搏;在学养上,文史哲兼通,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修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厚积薄发,而且善于学习,不断吸取时代的新知。随学杨先生身边多年,从杨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订阅和细读《读书》和《文史知识》两个文化名刊就可见一斑。在研究中,杨先生将中国传统经典知识与西北回族社会的历史进程相结合,与中国回族社会的历史社会现实的多样性、丰富性相结合,特别是早年长期能够深入各地回族社会,对回族各地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事业有着深刻的把握与精微理解;在写作中,杨先生往往有的放矢,严谨求实,言必有据,言之凿凿,立论行文自是史学家“秉笔直书”的风范,而且每每行文,皆有太史公、梁任公之笔法,于平淡、自如的笔调中洋溢着史识、典雅、才情与智慧,所以每次细读杨先生作品,同侪常说大有醍醐灌顶的启发和美感。这样的学术与功力火候,积习有年,非一般学养所能够比肩。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先生的著述,贵在“质”、贵在“精”上,这也是杨先生能够被学术同行一致公认为是当代中国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上的开创者、奠基者之一的要旨所在。

杨先生也是宁夏和全国回族学学科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建设者。在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届院领导的支持下,杨先生先后辛苦奔波8年,历经坎坷,终于于1991年年初成功创办《回族研究》学术季刊,揭开了宁夏和国内回族学研究的新篇章。《回族研究》至今已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72期,1 500多万字的容量,跻身中国名刊网络,荣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并且远渡重洋,广泛发行于欧美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今,在我所访问的世界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图书馆中文期刊部,以及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内,都保存和订阅有《回族研究》杂志,无不令人动容和兴奋。正是杨先生多年来的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加上全体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回族研究》不仅是我院乃至宁夏的

学术文化名片,也是国内唯一研究回族学的权威期刊,更是世界了解中国,客观全面地认识、理解中国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扇重要窗户。

杨先生的可贵之处,也是独到之处还在于,除了自己著书立说、成果斐然之外,他积极推动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支从事回族学研究的老中青科研教学队伍。从《回族研究》创刊之日起,杨先生就非常注意提携和栽培年轻人,而且在平时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杨先生如同他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间慧眼识书一样,立足宁夏,面向全国,对院内院外的青年人都充满鼓励与期待,善于引导和提携有事业心、进取心和学术热情的年轻人,给予他们应有的学术支持和鞭策。几十年来,通过杨先生的提携和学术支持的一大批不同民族的中青年回族学研究骨干,活跃于国内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国家的科研教育事业做出了出色的骄人成绩,还有的青年学者走出国门,升造、访学或就职于欧美著名学府,为推动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杨先生为学严谨扎实,为人谦和朴实,坦诚相待,对待同辈学人也是平等相待,宽厚包容,对待青年后生,更是爱护提携,鼓励有加。几十年来,杨先生在学术同行中以践行尊老爱幼所称道,对诸如学术名流如白寿彝、杨志玖、杨兆钧等诸位先生是尊其学而敬其人,并在《回族研究》上开辟专栏,促成了诸如《元代回族史稿》等颇具分量的学术力作的早日出版面世。

杨先生还具有世界眼光和学术胸怀。早在1986年,他就受到欧美学术界有关中国研究同行的重视,两次被邀请前往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等著名学府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且发表演讲。而且杨先生的几篇大作都发表在英语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由英国皇家学院和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联合主办的《世界穆斯林少数族群事务》(1996年第一期,总16期,即《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四次高潮》英文稿)杂志上,还刊发在头版头条上,在编者按语中对该文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就本人所掌握的西文文献来看,杨先生的论文及其论著是西方研究中国穆斯林事务、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著述中文献引用率最高的几位为数不多的国内著名学者之一。

杨先生50年来的奋斗历程表明了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生轨迹,也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学术文化不断繁荣进步,学科建设不断成熟,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学术层次不同提升的巨大时代变化。杨先生正是这一时代变化的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诚如20世纪初期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言,为学者大抵学问自有其不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学者初衷的开始和跋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为学者登高望远、俯仰天地、思考天地万物的深厚学养与高远眼光的日积月累过程;只有历尽拼搏、艰苦探索,方可实现和感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佳境界,这是学人的理想与审美境界,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与发扬光大的重要精神传统之一。杨先生以自己50年来坚韧执著的奋斗足迹,追求、诠释并践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知识分子所传承的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优良传统。这也是当今世界,中华民族在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的进程中,能够与时俱进、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强大精神源泉之一。

水天相隔,关山遥遥。我虽不能亲临杨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年座谈会,但心向往之。片言只语,难表心意,仅作晚辈对先生的敬意与问候!并愿与各位院领导及诸位同事同仁共襄盛举,共同分享杨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年的收获和喜悦!

最后,敬祝杨怀中先生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祝杨怀中先生永葆学术青春,再创学术辉煌!

祝愿各位领导、同事与同仁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丁克家

2008年12月25日于英国牛津大学寓所

杨怀中先生学术活动50周年志贺

宁夏杨怀中先生为创办《回族研究》栉风沐雨,奔走四方。又主编廿载,选贤任能,倾襟荐籍。提携俊彦,不遗余力。先生志洁行芳,瑶林琼树。德容并美,心迹双清。戊子秋月成拙句祝嘏如右,后学杨桂萍、李纯博敬撰并书。

长怀敬畏,学贯中西。

护国弘教,惟精惟一。

乐育桃李,蔗境如饴。

升平人瑞,共颂期颐。

注:蔗境即美好晚境。

人瑞即旧指有德或年高者之吉兆。

2008年12月25日

赠杨怀中老师贺50周年

硕果累累示丰年,塞北江南苍鹰旋;文化救族诲人先,信仰救心苦心志;肺腑音足满胸溢,流于纸间论回史;壮志凌云心系业,旭日祥云满天红;爱国爱族唱和谐,《回族研究》平台筑;鱼龙鼓浪江声壮,回史迎春谱新章。

同心阿洪读者杨茂平

2008年12月25日

恭贺杨怀中先生学术生涯五十年

驰骋学坛,扬鞭回苑,五十春秋。看鸿篇史论,创见精辟,列传文丛,硕果丰收。胸怀祖国,面向宇宙,钟情族教品格优!师泰斗,聚群英名流,风雨同舟!

匠心策划远谋,倾全力,勇担“大部头”!曾飘洋传道,东飞西游;异域寻宝,南采北搜;筹建期刊,扶持新秀,桃李芳香遍神州。堪敬佩,衣带渐宽瘦,奋蹄不休!

林松

2008年12月25日宁夏社科院并杨怀中先生:

在全国人民纪念改革开放卅周年的欢庆日子里,喜知贵院举行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值此特向怀中先生表示亲切问候和衷心祝贺。

怀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研究回族伊斯兰教学者,是回族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他从事回族学术活动50年,著书立说,撰写文章,通过大量的历史实事,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阐述许多精辟的思想和观点,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回族学科的产生、发展和建设作出了无私奉献,把很多时间和心血花费在为别人做嫁衣上,编辑出版大量回族伊斯兰图书,创办、出版和发行《回族研究》刊物,为研究回族学的人们搭建了发表文章、宣传学术思想的平台。《回族研究》能成为全国有名的双核心季刊,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是与怀中先生亲自筛选审稿、严格把关、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分不开的。可以说,怀中先生在办刊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杨怀中先生不但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做人方面也是我们的楷模。他有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品德。为人做事诚实忠厚,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人民热情服务,对回回民族感情深厚,对祖国忠心耿耿。

杨怀中先生德学双馨,究其原因,与他长期修养和勤奋有关。他一贯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努力上进,有着扎实的理论修养和深厚的文史知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杨怀中先生是我们尤其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同奋斗,把回族学研究推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成就!

最后祝座谈会圆满成功!祝杨怀中先生健康长寿。

宁夏大学教授周瑞海

宁夏文史馆馆员

2008年12月28日

宁夏社会科学院举办“祝贺杨怀中先生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我非常高兴。为怀中先生举办这个座谈会,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说明宁夏社会科学院重视学术,重视人才。怀中先生以献身精神从事回族历史文化研究,刻苦严谨,孜孜以求,数十年如一日。特别是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仍坚韧不断,实在不容易,令人钦佩。他所写几本书我都看过,是高水平的。他创办并主编的《回族研究》刊物,全面揭示了回回民族的族源、形成及其对祖国的贡献,这是一件大事,它提高了回族人民的自我认识,也使汉族朋友全面准确地了解回族,为民族间的和谐相处,搭起了一座桥梁,可喜可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自治区外办任主任,他几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都是我亲自帮助办理出国手续的,他是我们宁夏第一个出国讲学的学者。他以一个回族学者身份在国际学术讲台上演讲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赢得了良好的的反映,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称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西北回族穆斯林中第一流的学者和苏非派专家”;法国科学院奥班教授在欧洲发表文章说:“中国宁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杨怀中先生是17、18世纪中国伊斯兰苏非派研究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他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泉州召开的“伊斯兰文化与海上丝调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提交并演讲了《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的四次高潮》一文,这篇文章的英文译稿发表于英国伦敦出版、全球发行的《世界穆斯林少数族群事务》1996年1期;他应邀参加伊朗召开的“穆拉·萨德拉伊斯兰哲学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演讲了《波斯照明学派与17世纪中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关系》一文,此文英文译稿收入德黑兰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穆拉·萨德拉纪念文集中,我作为一位自治区外办主任,当时听到这些情况十分高兴。

怀中先生在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是我们回族的一位杰出的学者,此言非虚。社科院举办这样的座谈会,我很激动,因身体欠佳,不能出席,但说了上述这些内心话,请我熟悉的、彼此了解的马平所长代我宣读,非常感谢。

丁成

2008年12月28日

恭贺杨怀中先生学术50年献给杨先生:

您是——回族学术高地上高扬的旗帜

您是——文化百花园参天的大树;

您是——回族研究探索的标志性符号

您是——我们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豪与骄傲1

50个冬去春来——

您和祖国共渡艰难,

共创改革开放30年的豪迈

600个月圆月缺——

您始终坚守,

诠释着坚韧与执著!

18250个日出日落——您孜孜以求,书写着开拓与精彩!

您历经磨难痴心不改启迪我们深深的思考;

您担当使命严谨治学,引领我们久久的探索。

今天——我们把对您的人生礼赞献给您

此刻——我们把对您的诚挚祝福献给您

衷心祝愿我们敬仰的大师:

生活被快乐如意和平安充盈,学术之树永远杖繁叶茂!

宁夏社会科学院纪检组长朱鹏云

2008年12月29日

贺怀中先生从事科研50年

风雨耕耘五十春,

科研领域造诣深,

著书立说齐等身,

编辑刊物育后人。

我敬先生治学谨,

培桃育李诲谆谆,

不爱浮华淡名利,

高尚风范励后人。

李温

2000年12月29日

海纳百川高山仰止

——记回族学家杨怀中先生

对一个汉族后学的鼓励和奖掖

一、现代意义的回族学,从学术史角度来说已经走过大约100年左右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说其曲折是发展历程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段即清末一民国阶段,这个时期回族研究从草创到奠基,其间经历过民族与宗教关系的大争论,使一个重大而原则的问题逐渐清晰并形成共识,显示出回族学的雏形。新中国正式确定回族的民族身份后,却在20多年间中断了回族研究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了回族研究的第二个阶段。这表明回族学发展的挫折性及其现象背后对于参与其中的学者命运的历史压力与身家风险。

说其辉煌,在第二个阶段至今的30余年中,回族研究经历恢复、继承、发掘、拓展到创新,不仅保持了民族、宗教历史研究的核心价值,还在此基础上引申成为名副其实的“回族学”。从当初极少数人的研究发展成既有专业学者的研究,又有宗教人士参与、民间学者参与;不仅回族学者参与,又吸引汉族等其他民族学者广泛参与;既有国内学者参与、又有国外学者参与的热门研究领域。到今天,回族学已经成为继突厥学、蒙古学、藏学之后,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又一个“显学”。据不完全估算,现在专门从事回族学研究的学者中,仅教授研究员等高级研究人员当在100人左右,而具有博士学位高学历者数十人近百人。此外,还有为数众多默默与乡间采集民族口传历史风情的“草根”学者,和潜心宗教学说的清真寺精英。这三个百人研究队伍,支撑起的当代回族学研究,又是其他国内民族学显学无可比拟的。

二、简短地回顾回族学的曲折与辉煌,是想把这段历程当作一个背景,而布置这个背景,同时又在这个背景上亲历亲为,把回族学从曲折带向辉煌的人,正是杨怀中先生。

这样的评价说并不过分,在杨先生从事回族研究50年的历程,并不是时间堆积的那样单纯,没有切身经历这个50年的人,很难想象在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政治、社会巨大动荡之中,极左思潮导演的红色恐怖对一个矢志不移、怀抱恢复重建本民族历史的人来说,要有多大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而作为一个回族学者来说,行走在黎明前暗路上的凶险、孤独寂寞,在薄冰之上、在悬崖边缘的求索,他所遭遇的心灵磨难又绝非外族人士所能体会于万一的。

然而,杨怀中先生在继承老一代回族学拓荒者的基础上,批阅数载,读破万卷,板凳坐穿,在需要回族学出现的时候,为我们奉献出《回族人物志》、《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等等一批现代回族学奠基性、标志性、里程碑性重要成果,使回族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养料和基础。

某种程度说,现代回族学已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但是这个新学科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历史与宗教,在民族历史与宗教这个核心主干之上,滋生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与经济学、以及政治学相关分支旨趣的研究。但是,这些滋生学科无不以历史和宗教研究成果为根源。我们这些后学,多多少少都受惠于杨先生的学术思想和观点,都是从阅读杨先生等前辈们的著作进入回族学研究的门槛。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都是杨先生的学生,都受到杨先生的指教,尽管可能更多的人没有入门为杨先生的弟子,但是泽惠后人,指点迷津正是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在这样的恩泽与指点下,今天的回族学才发展成三个百人蔚为壮观的宏大团队。

三、我是一个汉族后学,对于回族学研究一直深怀情感,然而又是颇为复杂的心情。在受着回族学吸引的同时,又很不自信,因为是汉族,不具备回族

学者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只能以“客位”身份和角度进行研究,缺乏主位一客位结合研究的优势,必然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又会影响研究的深入性。因此,在回族学研究中,常常是有了思路但延宕多年不敢下笔。对于西北回族空间分布价值问题上,由于在甘肃、青海、宁夏都有工作经历,对于这块土地上的回族聚落有些直观了解,经过观察思考,形成了回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式互补”的观点。但是经过16年没有敢于写出文章。正是杨怀中先生的提携和鼓励,才写出这篇文章。

那是2004年回族学“吴忠年会”上,由于白立忱名誉会长在久别的固原地区考察,不能按时赶到会场发言,中间约有20分钟可能空场,会议“操盘手”马平先生让我顶一下。虽然递交了论文,但由于没有准备,只好抛开原论文内容,就多年思考的那个问题作了发言交流。发言结束后,很羞怯地离开主席台退回座位。这时杨怀中几个老先生走过来,对于发言给予褒奖,敦促我写成论文,在《回族研究》上发表。我用一星期时间草成文稿,《回族研究》当年最后一期登出。第二年,在杨先生等人支持下,又得到第九次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杨先生对于一个从未谋面过的汉族晚辈后学的奖掖、鼓励,给予我巨大的激励和信心。此后我选择回族清真产业方面,承担了宁夏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虽然至今还没有多少成果问世,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作好研究,为回族学的汪洋大海,添加一滴水。

在学界庆祝杨怀中先生回族研究50年的时候,我作为汉族后学以“海纳百川、高山仰止”这句话,表达我对杨先生的感激之情,对杨先生的学养和人格的敬仰之情,并衷心祝愿杨先生健康长寿。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李德宽

2008年12月29日尊敬的杨怀中教授:

在您从事科研和教学活动50周年之际,中亚东干协会,尤其是吉尔吉斯东干协会向您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科研带头人和教育家表示衷心的祝贺!

您为发展中国的历史科学,尤其是回族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没有您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现代科学和历史研究这一领域里的成就是很难想象的,您所作的贡献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都得到了专家和学者们很高的评价。难能可贵的是您为组织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在担任宁夏社科院回族伊斯兰教所所长和名誉院长期间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尽人皆知的;您创办和主编的《回族研究》杂志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外都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学和回族学方面的学者在自己的科研活动中离开您的那些现实和有趣的科学文章都是不行的。

在您从事科研和教学活动的50年里,您培养了许多高级专家和学者。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成为科研组织、国家机关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不少学生和继承者已经当了教授、副教授,他们在中国的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硕果累累,中亚东干协会不仅仅熟悉了解您的科研著作和社会活动,还感悟到了您的著作和科学兴趣的广度和深度,因为今天您已经处在自己人民的社会和科学生活的深处。

尊敬的教授!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继续实现您无穷的科学构想!

吉尔吉斯民族科学院、东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伊玛佐夫

吉尔吉斯东干协会会长

侯赛因·马彦虎

东干文化教育协会基金会主席、《回族》杂志主编尤苏波夫

2008年12月30日

杨树根抓大沙漠

怀系胸藏阿拉伯

中华学者五十载

品才大气冲天河

学生白志强为杨怀中老师题藏头诗一首

2009元旦于京城书斋宁夏社会科学院并杨怀中先生:

欣悉贵院将举行中国著名回族学者杨怀中先生投身学术生涯50周年座谈会,我谨代表伊斯兰教西道堂广大穆斯林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真诚祝贺,并向杨怀中先生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问好。

半个世纪以来,杨先生以不坠的心志,孜孜砣砣,活跃于伊斯兰文化和回族问题研究的神圣殿堂,以慧敏之才思,蓬勃的热情,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在民族宗教与思想文化之苑,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尽心躬耕,硕果累累,其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钦佩有加,也给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宝库增添了一笔丰硕珍贵的精神财富。《回族研究》就是在杨怀中先生引领下的一批有志于伊斯兰文化研究的莘莘学子精心培育,着力打造而成的一部期刊精品,它的面世犹如一股自天而来的和煦春风,给这一领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回族及伊斯兰文化研究搭起了一座交流互动的学术平台,使不少的文化人从这里出发走向了终生不渝、矢志弥坚的治学之路,从而推动了一个新的学术时代的到来。杨怀中先生黾勉辛劳,勋业殊深。时至今日,《回族研究》仍然以蓬勃向上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千万读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受益群体,使不少的人从其传递而来的大量信息和知识营养中,更好去完成自己的学风和心灵建设,更加深入地去认识回族,认识伊斯兰,认识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杨怀中先生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知识装备,以一位学界翘楚和文化巨擘特有的儒雅风范,博涉经史,严谨治学,甘守清苦,著书立说,以如椽之笔,焚膏继晷,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卷帙浩繁、大气磅礴的国家级重大的思想文化建设工程,在缜密的思考中,含英咀华,去粗取精,把一部部内容丰富、文词隽永的学术著作,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表明了一位爱国学者的赤子之心和执著追求的殷殷期盼之情。

杨怀中先生以其固有的文化品性和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决定了他的一生永远是一位学术园地中的默默耕耘者,不事张扬,勤于务实,奖掖后学,脱颖而出,只知付出,不求回报,这就是现实中的杨怀中,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文化学者应有的学习榜样和做人典范。先生的学术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不只是在学术界和知识界,而且深入到众多的百姓人家,尤其在广大的穆斯林社会,他的著作让无数的人青眼相待,爱不释手,几度掀起了在民间形成的求购热和珍藏热,这也是人民大众对他表示敬仰和大爱的最好诠释。

杨怀中先生的学术生涯还会继续下去,值此,衷心祝愿他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再显事业辉煌,再获撰述佳绩,更祝愿他学术研究的生命之树根深叶茂,四季长青。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长

敏生光

2009年1月

祝贺杨怀中先生

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宁夏社会科学院暨尊敬的杨怀中先生:

在金鼠即去牛年将临之际,贵院举办“‘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实乃喜中之喜,可庆可贺!值此盛会,我谨代表宁夏人民出版社向杨怀中先生,向贵院表示热烈祝贺!

杨怀中先生是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从事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是我国当代回族学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50年来,他辛勤耕耘,钻研回族历史文化,出版了《回族人物志》《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等一系列专著,并创办、主编《回族研究》刊

物,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为回族学形成并使之在中国民族学科研究领域中成为一门显重学科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970年至1981年,杨怀中先生曾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工作并担任政治历史编辑室负责人,经怀中先生之手编辑出版过一大批优秀的回族—伊斯兰文化图书,由他组织策划、编辑出版的《回族简史》《漫谈清真寺》《清代中国伊斯兰教论集》《回族史论集》《伊斯兰教在中国》《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上下册)》《中国伊斯兰史存稿》《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世界伊斯兰教派概要》《伊本·白图泰游记》《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等图书,他还组织编审出版了《故事里的逻辑》《汉语同义词辨析》两本书,在读者中很受欢迎。这些书至今仍然是宁夏人民出版社该类出版物中的亮点,有些书一版再版,至今仍有大量的读者需求,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回报。可以说,杨怀中先生是宁夏出版史上回族—伊斯兰特色出版物板块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怀中先生的名字也将永远载入宁夏人民出版社发展的史册。作为后辈出版人,我们也将继承怀中先生文化出版的事业品格,不遗余力地为繁荣宁夏出版,繁荣宁夏特色文化作出我们的努力。

祝愿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杨怀中先生健康长寿!

党委书记

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杨宏峰

总编辑

2008年12月29日

恭贺杨怀中先生

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召开尊敬的杨怀中先生并社科院领导:

欣闻“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在永宁纳家户中华回乡文化园举行。我谨以个人名义并代表北方民族大学表示热烈祝贺。

杨怀中先生在回族学界耕耘50年,成果丰硕,为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及国内回族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该学术领域国内外著名学者。我认为杨怀中先生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1978年至1981年,杨怀中先生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工作,在“文革”刚刚结束的情况下,杨先生慧眼识书,组织编辑出版《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制度史略》等一批高水平的回族伊斯兰教著作,开创了“拨乱反正”后国内回族研究的先河。

二、1981年到1991年期间,杨先生孜孜以求,刻苦钻研,出版《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回族人物志》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高水平的学术论著,为深化中国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及回族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论著至今读来耐人寻味。

三、杨先生与他的同事经过多年努力,于1991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全方位研究回族问题的专业期刊《回族研究》,并担任主编,之后杨先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回族研究》的编辑出版中,为国内外回族学者提供发表学术成果的阵地,同时在发现和培养回族学研究新人,推动回族学走向国际化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宁夏社科院举行“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是对杨先生50年学术贡献的充分肯定,也为后学树立一个回族学人的典范和榜样。相信座谈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预祝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杨怀中先生健康长寿,永葆学术青春!

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

宁夏回族研究会会长李伟

北方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2008年12月29日

回忆与杨老师一起工作的日子

杨怀中先生曾经是我的同事,但我更多的时候将杨老师看作我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一个人一生中如果能遇到一位好老师,那么这个人是幸运的,实际上我就是一个幸运的人。记得上大学时我就对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产生兴趣,大凡《宁夏社会科学》《甘肃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的文章我都要搜集并认真阅读,那时我就拜读过杨老师的几篇文章,如《对西北伊斯兰教苏非派的几点认识》《唐代的番客》《回族和伊斯兰教历史资料调查研究的设想》《论十八世纪哲赫林耶穆斯林的起义》,这些文章分别收集在1982—1984年出版的《伊斯兰教在中国》《清代伊斯兰教论集》等论文集中,那时回族学研究刚刚起步,可供阅读的书籍资料并不多,这些文章所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回族心理文化的深刻理解令人叹服,因此对杨先生印象特别深刻。1985年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宁夏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工作,当时还不知道杨老师就是该所的所长,记得星期二集中学习时办公室走进一位中年长者,办公室同事介绍说这是杨怀中老师,是研究所所长,令我很吃惊,也很激动。激动的是我能与慕名已久的老师可以一起工作,有机会向老师当面请教学术上的问题。至2001年4月调到北方民族大学之前我与杨老师一起工作16年,在这16年时间里杨老师在生活和学术上给了我许多关怀和指导,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杨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对民族文化研究的执著与热爱深深影响着我,在办公室或一起出差途中经常聆听杨先生教导,从杨先生一点一滴的谈话中感受到他的治学思想,许多话语是带有启发性的。杨先生的主要学术成果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版的,1991年《回族史论稿》出版后被学术界评价为“回族史研究的基石”和“扛鼎之作”。1995年与余振贵老师合著的《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更有许多创新之处,成为研究者必备资料。其间杨先生多年在北京,协助白寿彝先生完成4卷本《回族人物志》的编纂及出版工作,并担任副主编,还整理出版《钦定兰州纪略》、《钦定石锋堡纪略》等多种回族古籍资料。杨先生常说,从事学术研究,就得有献身精神。尽管杨先生工作繁忙,但没有忘记对年轻人的关心和指导。其间我写的学术文章大部分要请杨老师过目,杨老师给予认真修改和指导。1990年11月创办《回族研究》的报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意创办后,杨老师激动地说:“我从举意创办这份期刊到最后批复整整经过了8年时间。”在杨老师主持召开的第一次编辑部工作会议上,杨老师说,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今后我们肩上的担子将更加沉重。实际上确实如此,《回族研究》创办初期既无固定办刊经费又无稿源,杨老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稿源和筹措办刊经费上。他常对我们说,回族历史上创办过许多刊物,但绝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我们这份刊物要长期办下去,就要做到让政府满意,让广大回族群众满意,也要让汉族和其他民族群众满意。只有做到三个“满意”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位了。今年《回族研究》已经创刊18年,18年来杨老师为《回族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经常打电话向学界朋友约稿,对投来拟准备采用的稿件进行反复修改,并对每期即将印刷的清样进行审读。如此大的工作量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都有点不堪重负,何况几十年如一日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一位老人。2001年我有机会准备调到西北二民院工作,杨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无论到哪里工作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和对回族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探索。离开《回族

研究》编辑部以后,我始终没有忘记杨老师的期望和教诲,继续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曾申请到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尽管平常行政工作很忙,但我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到回族社区调研。在此对杨老师多年的培养和教诲表示衷心感谢,祝杨老师健康长寿。

北方民族大学科研处长丁明俊

在杨老师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如果稍作借用,那么不妨说,杨先生于德、于言,两美并擅。从学术看,杨先生的史学世界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学术传统,任何想要在此一领域从事研究的学者,恐怕皆须从他这里起步。在奖掖后进、扶持青年学者方面,杨先生更是不遗余力,唯恐不及。主持刊物近20年里,他不仅具有对学术前沿敏锐的感应力,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对青年学者的发现和关注上,只要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或者只要他们的文章有一点可取之处,均予以发表,以为激励;即使对学有所成、已具社会影响的学者,杨先生也是为他们提供条件,以使其学术研究较顺利地成果化、实物化。这些确实属于非功利的,是无我的,无我即为德。仁者之心,于此可见。多年来,在杨先生身边工作、学习,我时时感受到一个大学者的蔼然气象,有如理学家程颐所说:“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人人也如时雨之润。”德国大哲学家费希特说,“学者……应当成为他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他应当代表他的时代可能达到的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学者主要用道德方式来影响社会。而在我国绵长、悠久的文史传统中,追求道德文章,历来就是一种至高境界,尽管在时下,学问、道德二者分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在杨先生身上,这二者是融合无间然的,是一体的。因此,道德文章,为世楷模,可视为杨先生70年来人生与学术历程的最好写照。

宁夏社会科学院李有智

贴心的引路人

非常荣幸能在这个隆重的场合发言。2008年我写过一篇杨老师与《回族研究》的文章,发表在《回族研究》2008年第2期上,其中有些部分自己觉得还言犹未尽,一直如鲠在喉,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一吐为快,以感谢杨先生对我们青年学子的关怀和厚爱。

杨先生作为一位在学术界成绩卓著的回族史专家,他的学术活动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十分注重对年轻后学的点拨、帮助,并把它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坚持着。杨先生对我们青年人的关心、提携是真诚的、无私的,也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一贯的。记得我刚到社科院的时候,和杨先生在一个楼上办公,听着先生来上班,心里就觉得非常踏实,同时也觉得非常幸运和自豪,但就是不敢去打扰他。可杨先生几次主动到我们的办公室里来,和我们促膝而坐,就像拉家常一样,从生活到工作无所不谈。在我们青年人的眼里,杨先生没有架子,不摆谱,是一位慈祥善良的长辈,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事,更是一位贴心的引路人。

上善若水,自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杨先生指导年轻人时,从来没有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而是以史学家独特的视角,讲民族苦难的历史;以学者特有的风范,讲自己坎坷的求学经历,把更多的思考和体悟留给了听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无言而教化万方。他对待身边的年轻后学是这样的,而对于散布在全国、有志于回族学研究的年轻人来说,先生则是以《回族研究》为平台,通过刊发论文、推介成果等多种形式,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在《回族研究》创刊初期,白寿彝先生就曾告诉他,要重视青年人的投稿,一个正在读大学的青年学子,他的投稿只要文字通顺,能言之成理,就争取刊出。一个大学生发表一篇文章,是对他很大的鼓励,很可能决定他一辈子的专业方向。杨先生记着导师的教导,在《回族研究》创办18年来,他以这个刊物为平台,提携国内一批青年学者,使他们一步步成长起来,逐渐成为了回族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使这个学科能够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杨先生对青年后学的关心,是出于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责任。大爱才有大作为,大作为才有大成就。如今,在回族学研究的青年队伍中,大多数都在《回族研究》上发表过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过杨先生的鼓励和指导,他们大都已成长为回族学研究的有用之才。《回族研究》如同这些青年学子的档案,真实地记录着他们学术成长的历程,而杨先生扛着《回族研究》这面大旗,继续引领他们向更高的学术高峰攀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先生的为学、为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敬重和认可。杨先生在学术领域的巨大成就、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刻苦勤奋的敬业精神以及好学谦逊、忠厚朴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感召着我们青年后学。杨先生生活简朴,不为物欲所动,不随波逐流,全身心地投入回族学领域探幽索微,这种境界尤其值得我们青年人效仿、学习。

我本人作为一位从事回族研究的一分子,能与杨先生在一个单位工作,并得到他的指点和关心,实在是幸莫大焉。值此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年之际,我送上内心最朴素而真诚的祝福,祝先生健康长寿,永葆学术青春!新年将至,也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志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宁夏社会科学院马广德

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

先知穆哈默德说:“学者的墨迹胜过烈士的鲜血。”杨怀中先生长期从事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受到了广大穆斯林的爱戴。今年宁夏伊斯兰教协会换届时他被选为本届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

在全国人民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又迎来了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的喜庆日子。借此机会,我由衷地向怀中先生50年来在学术领域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和为回族历史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所作出的显赫贡献表示热烈祝贺!

50年来,怀中先生为弘扬回族文化、伊斯兰文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和心血,研发和出版了大量的学术成果。最有代表意义的是《回族人物志》、《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献著译提要》等。与此同时,又创办并主编《回族研究》季刊,在近20年的时间里,已经出版了72期。该刊物属国家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大的影响。

怀中先生的巨著以及创办的《回族研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可以说,它的社会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尤其对增进中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读者说,《回族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精神食粮,使之进一步了解了回族的历史和文化,增长了新的知识。不少回族同胞说:“读了《回族研究》使我们进一步对自己的母族有了新的认识,进而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可见,它的社会影响和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50年来,怀中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

华,坚持耕耘在学术研究阵地,在民族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所建树的显赫业绩是难能可贵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从内容到方法,都显现着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先生的回族历史著述使回族历史进一步系统化了。过去回族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与回族的发展同步记载,散失的不少,故而史料十分缺乏,回族历史资料处于零散或残缺状态。近半个世纪来,由于怀中先生的不懈努力,因而回族历史朝着更系统、更全面的方向发展。这也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完整历史补上了不可或缺的内容,使之更全面、更完整。二是怀中先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四大古老文化体系,怀中先生和友人把其中的两大古老文化体系,即中国古老文化体系与阿拉伯伊斯兰古老文化体系,客观地、系统地加以研究,形成了《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一书。这部巨著的问世,丰富了回族文化和中华文化体系,使之更全面、更完整。三是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所办刊物,贯彻了“与时俱进”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先生在办《回族研究》的过程中,着意约请全国各地各民族的相关专家学者撰写稿件。由于他们的学识丰厚、思想活跃,所研究的成果,时代气息很浓。无论是研究赛典赤·赡思丁、郑和、海瑞等中外回族古人,还是研究当代各条战线的回族代表人物以及聚居、散居全国各地回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情况,无不与新时代紧密结合。这样的研究成果,使读者感到客观、实在,深受欢迎。四是先生的著述总体上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的哲学理论的指导。数十年来,先生之所以能够在学术界坚持辛勤耕耘,并且不断创新,不断有新的更高价值的成果问世,除了先生具有渊博的学识功底外,就是先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特别是运用科学发展统领学术研究事业。例如在《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就把科学发展观和唯物辩证法运用得十分贴切。再如创办《回族研究》的本身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这方面,怀中先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楷模。

硕果累累的50年即将过去,据说先生又以矫健的步履迈入了下一个50年的科研事业,诚望先生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量力为之,预祝先生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健康,事业更红火,硕果更丰富。

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

马成才

2008年12月29日

贺怀中先生从事科研工作50周年

践行红专五十年,

灾难临头只等闲;

改革开放小康日,

共庆硕果褂满园。

回族研究眼前展,

讲台诠释民族篇;

宏篇巨著阐真谛

青灯黄卷苦也甜。

宁夏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邢平

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

顷接贵院诚意邀请十分感谢。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贵院召开“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大会”,对推动我区及我国回族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向贵院和怀中先生表示衷心祝贺。

怀中同志是50年代我在大学的同学,也是我的学兄。毕业时正赶上自治区成立,我们共同分到宁夏。我当了语文教师,他当了文化干部。他先是从事业余、后为专业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工作。历经50年风雨坎坷,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严大聚谨治学作风,编辑出版回族文化丛书,主编《回族研究》团结回族伊斯兰教人士,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仅在我区,而且在全国都有广泛影响,是我区回族人民的光荣骄傲,也是我们同学的光荣。

兹缀两联并赋七律一首:

胸怀忠诚,五旬写成回族文明史

功建当代,四海传唱中华团结歌

五旬光景不寻常,辛苦著成锦绣章。

力挺回民尊不辱,常将学术帜高扬。

怀中直似杨家将,出国总为国增光。

本色至今松柏翠,名家仍著布衣裳。

宁夏日报秦中吟

宁夏诗词学会

宁夏回族文化历史的开拓者

杨怀中同志是宁夏回族文化历史的开拓者,他对学术很执著。他是回族人民的儿子,50年潜心研究回族文化历史,作出了突出业绩。我今天赠送他的一幅字是“宁夏骄子”。昨夜我想不只是“宁夏骄子”,应是“中华骄子”、“回乡骄子”。他热爱回族史的研究、搜集资料,踏着祖国的大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刻苦探索追求的精神令人尊敬。1980年我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我受常委会主任马青年的委托,邀请怀中到自治区人大工作、当官,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条例起草委办公室主任,这样的官职,他没有去,他说:他要从事伊斯兰与回族学术的研究工作,不去搞行政了。我也托别的同志去做工作,他终久坚定意志,投身学术研究事业,耕耘不歇。今天看来,50个春秋,他的学术成果累累,他的选择是对的。怀中师从回族史学先驱大学者白寿彝老师,参与编写了元、明、清、近代《回族人物志》,这是新型回族史的开路之作。之后,他自己刻苦钻研,苦心孤诣写出了自己的专著《回族史论稿》,这本杰作文采飞扬,已为海内外所注目,并邀请到海外讲学。他又同余振贵同志主编了《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等,都是心血之作,都写出了回族文史的辉煌篇章。这是宁夏的光荣与骄傲。我们还期待他正主编的《中国回族史》等文献的出版。

中国回族同胞,有追求文化历史的传统,并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不但执著研究挖掘本民族的文化,也热爱学习汉族文化的历史。今天的盛会,我很高兴,很兴奋,也很激动,即兴的感言是:

中华回乡园人民笑开颜

怀中五十年学术辉煌艳

我写宁骄子中华骄子善

回史开拓者著作等身畔

三中会培育民族魂在牵

知识是骆驼丢失也找还

学问在中国应当往求之

圣者留名言潜心可登攀

马坚论宝剑寿彝人物传

回族英烈史清苦广为传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雅素含爱心心田显学问

特色非凡响无华感动人

明珠中外蝴光辉宁夏川(六盘山)

民族团结颂流淌字行间

回汉兄弟亲互助生死缘

祝福祖国美是我平生愿

宁夏社会科学院原书记李云桥

遥祝杨怀中先生从事回族学研究50周年

缀联两句并诗一首:

筚路蓝缕五十载塞上江南回族学大厦肇基

提携后昆半世纪华夏学苑伊斯兰殿堂增辉

筚路蓝缕五十秋

西凉京华苦索求

塞上银川耕耘乐

翰墨馨香硕果收

中国回族学会副秘书长

云南回族研究会秘书长

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

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姚继德博士

己丑年仲春月于波斯高原敬贺

杨怀中先生答谢词

宁夏社会科学院领导决定,为我来宁夏50周年的学术活动举行庆贺大会,布青沪书记和张进海院长讲了话,表彰了我50年学术活动及其意义,会议由副院长张少明主持,其他院长和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所长马所长,《回族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马金宝,他们为这次会议的举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的会议上呈现出一片热烈而又真诚的气氛,宁夏人民出版社、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区外事办公室、区伊斯兰教协会等单位领导和与会的部分学者及社科院中青年研究人员都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还有国内外学术界的朋友发来了一封封热情的贺信贺词,会议中宣读了部分贺信贺词,我很受感动。

中国的社会越变越好,人与人的关系从阶级斗争转变到和谐友好的关系。我曾因为热心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问题,长期蒙受坷坎与磨难,看到这几年人际关系温馨的转化,思前想后,我十分珍惜这种可贵的转化。我做了5分工作,大家给了我10分的鼓励,我担待不起,我感到惶恐和惭愧。说实话,我这一代念书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我在知识层面上与回族伊斯兰的研究的实际差距很大。我仅有一片为自己民族历史文化事业作努力的举意。在宁夏人民出版社这块平台,使我为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编辑出版了一批相关的书籍,学术界评论说,这对回族研究起到了开山凿石的作用。后来,我被调入宁夏社会科学院,被派往北京师范大学师从白寿彝先生学习回族历史并协助编写《回族人物志》,在此基础上写了几本回族历史文化的书。又根据白先生的建议,创办了《回族研究》学术季刊,此刊已出刊18年72期,推动了回族学的讨论,收集了资料,培养了一批年轻人。我要感谢时代给我提供了条件,使我能实现年轻时的举意,做了上面几件事。

回族学,或者说回族历史文化研究,还是一个正在建立过程的学科,它的基础薄弱,也许得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个奠基工程。我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这个伟大的奠基工程而尽力。

谢谢大家!

杨怀中

2008年12月29日

猜你喜欢

杨先生回族伊斯兰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