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新闻报道文本的语用策略初探

2009-06-12胡华涛

当代修辞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胡锦涛预设文本

胡华涛

提要政治新闻报道文本是一个被动书写的过程,也就是一连串的语言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过程可能包括:何者被包含在内而何者被拒斥在外?何者是明示而何者是暗示?何者是中心而何者是背景?哪些项目被挑选等等,本文举例分析媒体政治新闻报道语言的五方面语用策略,以便我们更好地解读政治新闻的深层结构和内隐的政治内涵。

关键词政治新闻文本语用

政治新闻就是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政治传播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就新近发生的政治事实向公众进行报道和评述的活动。它是政治人物或参与者等人类的行为(如政治意见、行为等)造就的一种信息形式。“政治性”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之一。

从批评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政治新闻报道是政治活动及其理念在媒介文本中的再现。透过语言学的分析可以将这些自然语言中沉淀的政治成份,以及历史上各种政治话语的代码规则和复现这种规则的话语情景揭示出来。批评语言学认为,“政治性”在媒介文本中被书写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过程可能包括:何者被包含在内而何者被拒斥在外?何者是明示而何者是暗示?何者是中心而何者是背景?哪些项目被挑选等等。媒介语言的政治性常常表现在以上诸方面的选择中。

一、结构中的存在与缺席

这里指的是谁(言说者)以及什么被选择出现在文本中?谁以及什么又在文本中被刻意删除,或根本未提及?在媒介文本中,囿于平面媒体空间和电子媒体时间上的限制,技术性删除是必然的。例如一般在政治新闻韵报道中,历史的脉络多半被优先删除。不那么重要或根本就与政治主题无关的人物和细节过程也常常被删除。在涉及政治性的再现时,存在与缺席的政治考量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表现在主语、人称代词和宾语等方面的语言再现上。Fairclough(1995)曾对存在与缺席的问题作了细致的划分,他将之区分为完全缺席、预设、背景、核心存在四种范式。下面我们以新闻标题为例,研究媒介文本存在与缺席选择的政治考量。1998年7月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为卫生和教育事业拨款,而且数目远远超出政治分析家的预测,这条新闻标题必须包含如下几个要素:

a.更多的钱拨给公共服务领域。

b.戈登布朗,英国财政大臣,在国会宣布了此事。

c.教育和卫生是两个追加拨款的对象。

确定这些因素中哪一个最为重要,哪一个稍次或者完全不重要,采用的方法就是缺席、预设、背景化、核心存在等几种策略。所选择的词语(在场的人、事、物等)引起的隐喻联想会给新闻的政治立场或意识形态提供重要线索或信号。下面(1)至(3)例是当日英国几家报纸的标题:

(1)Brown goes for broke in 57bn spending spree(每日电讯报)

标题的主句是“布朗孤注一掷”(核心存在)这里主要强调了主语(布朗)在主动做某事情(孤注一掷),“broke”这个词是一个故意使用的双关语,因为孤注一掷(go for broke)意思是每一件事情都要冒险。如果成为“broke”就意味着破产了。虽然钱的数量(57bn)被引用,但是它又被描述为“狂热花费或无节制花掉(spending spree)”,隐含的意思是恣意挥霍或极度浪费(profligacy)或粗心大意(eflrelessness)。钱被花在什么上面只字未提(缺席)。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支持把钱花在教育和卫生上的共识也闭口不提(缺席),强调的是可能导致破产和拨款过度的观点(预设),这个分析表明每日电讯报并不是工党的支持者。

(2)40bn aid for nhs/schools(纽喀斯新闻报)

这一次引用的钱的数目远比每日电讯的要小,钱是用作援助而非乱花,而且还指出所帮助的公益事业的名称。因此这条标题强调的是具体钱的数目及其接受者(核心存在)。虽然拨款者并没有提及(缺席与预设)。没有用任何动词表示动作——这就有一个预设,暗含的意思是钱由政府拨款而来,但是没有任何词语指向财政大臣本人(缺席)。这表明这个报纸是支持所采取的这个行动,主体上是支持工党的。

(3)Hand of gord(太阳报)

理解这条新闻标题必须要对短语“hand of god”有一些认识,这是一个预设。一方面这可能是“上帝之手”预设,标示是一个善良的、佑人的宗教观念,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回忆起足球明星马纳多拉在世界杯上阿根廷和英国的决赛中踢进的那个颇有争议的球时说的话:“正是上帝之手的干预!”也可以指这个公共事件的预设。其次,god/gord是双关语,也是这个标题的核心,可能带有这样一层含义,是戈登布朗在玩弄上帝,但总的说来这看上去不太可能。Gord是戈登(gordon)的缩写,也是三个新闻要素中唯一在这个标题中提到的一个:主要的参与者(预设与背景)。没有提及钱,数目,以及公益事业(缺席)。这里可以看到太阳报的标题的遣词用语十分诙谐,滑稽。对于工党既没有支持也没有批评的意思。要是布朗的手被人们认为是表示上帝善良之手的话,这里所用的隐喻手法应该引起关注。

除了标题部分之外,政治新闻文本正文部分中完全缺席、预设、背景化、核心存在的结构上的语用策略也比较常用:

1.完全缺席

所谓完全缺席,就是指有些政治新闻文本背景资料、敏感政治信息完全删除或根本没有在文本中出现。例如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国家元首尤其大国或者友好国家元首之间,通过电话交换意见,是十分正常的事,中美两国也不例外。但此次通话,由于正值美国财政部长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而引发市场、国际舆论和中方反弹的敏感时期,因而分外引起外界关注,但是这一政治新闻文本背景就几乎完全在文本中缺席(参见后面文本分析)。

2.预设

预设则同样未在政治新闻文本中出现,但却存有一种普遍暗示的假设,它大多诉诸受众常识上的假设,或者是你知我知不言自明的共识。不论是缺席还是预设,在媒介政治文本的书写中都是一种删除。例如在元首通话的具体内容,外界无法全部获悉,一般只是通过外交部门对外公布原则、基本的要点。例如新华社、中新社同时刊发了中国外交部网站的消息,报道了“胡奥通话”的主要内容,稿件只有700多字。700多字不是通话的整个语言记录,比如寒暄、翻译等一些礼节性的话语虽然没有在政治文本中出现,但是可以作为受众的预设信息,因为这是一种常识(参见后面文本分析)。其次,非常识性的政治文化预设比较难理解,但是可以解读的,2008年12月18日中央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他所作的十分重要的讲话里,有这样一段:

(4)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

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这里的“不折腾”就是一个政治文化预设,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新闻发布会上激情解读“不折腾”三字的含义。王晨说,这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总结30年的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对于不谙中国政治文化的外国记者来说,这个词就是一个背景化语言,因此“不折腾”的英文翻译难倒不少国外媒体,有译成“不翻来倒去”(dont flip flop)的,也有译成“别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的,还有译为“不踌躇”(no dithering)的(1月3日《南方都市报》)。这是一则充满情趣的政治语言新闻。国外媒体翻译不好“不折腾”这个词,或者英文里没有恰到好处的对应词,甚至即使翻译过去外国读者也不能理解,王晨认为这都不奇怪。“不折腾”本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口语,它的反义词是“瞎折腾”,尽管南北方言各异,不会有人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虽然这次它经总书记之口出现在极为严肃的政治场合,但它所指向的仍然是日常老百姓的小日子。不同之处在于,“不折腾”包含进了历史因素和心理因素,这才是它不好翻译的障碍。既然不好翻译,国外媒体也不必在这一个词上较劲。“不折腾”,这是中国人民彼此心照不宣、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结。

3.核心存在与背景化

核心存在与背景化虽然同时存在于文本中,但由于其重要性的差异有些事实被强调,而有些被边缘化遮蔽。判读“胡奥通话”的基本内容,在貌似“老生常谈”的外交辞令中,奥巴马的一句话是一个崭新的提法,这句话是“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用一些媒体报道这条新闻时的标题,就是: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应该说,这种表述是该政治新闻语言的核心存在,被置于政治新闻的第二段(导语当中有概括,但没有使用间接转述的语言方式),换言之就是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与上述一个核心语言存在相比较,导语中的“胡锦涛首先对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表示祝贺,向他致以新春佳节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并对近日美国中部部分地区遭受冰雪灾害表示慰问”以及“双方还就首脑互访、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等交换了意见”的语言再现方式就属于背景化的内容(参见后面文本分析)。

在处理政治性的语言再现时,Riggins(1997)就曾经指出,在不少媒介文本中同时提到主流团体、政治人物和其它政治活动参与者时,主流团体的成员多半是有名有姓的被提及或被引述,而参与群众则很少以类目化形式被指名或被引述。更细致的书写策略是经常交换使用缺席与预设的方法,例如有时为了隐匿不利主流媒体的报道,而将其导入预设中;有时为了彰显公正,而将政治活动的次要参与者置于背景中。Fairclough与Leeuman(1995)都指出,哪些人或事该现身存在,哪些该消失,或纳入背景,或隐入预设等,固然有一些技术性的选择,但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操作,它与建构的意图和利益是密切相关的。

二、政治角色配置方式

如果人或事没有在媒介文本中被删除,那么接下来就是角色配置的抉择了。人、事、物在媒介文本中如何安排,扮演何种角色,这牵涉到语用和人际层面,表现了言者与写者对于说话对象的态度,以及他们和说话对象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如何通过语言表现行动。

1.词汇的角色配置

对于政治新闻语言而言,首先面对的是词汇(代词、动词等)的选择,就是从某种既定的政治类目中,挑选出再现政治参与者与述语的词汇。所谓既定的政治类目,就是社会沟通功能透过语言将一组政治概念加以对立、互补、包含、乃至对等方式的排比。例如政治新闻《国家主席胡锦涛30日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有两个名词词组“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来词语的先后语序就有了主次的对立,一个“应约”就有了语法转换的角色配置作用。因为此次通话是奥巴马主动要求的。过去外交部说“应约”,不少人曾质疑究竟是谁“应”谁的“约”?根据美国媒体报道,伊利诺州共和党议员的柯克对记者说:“以我所知,奥巴马今天或明天便会致电胡锦涛,向对方保证我们不可能发动汇率战。”看来上文报道是有依据的。

封建专制时代政治语言的命令句式的两端必定是两个不同政治身份的社会角色,如“朕”、“皇上”、“下臣”、“顺民”、“刁民”,当代媒体语言中则有各级官衔或“上下级”的区分。角色词的能指与所指的联系相当牢固,在当今媒介政治语言的庞大网络中,角色词犹如一根根黄金镌刻出的政治金字塔型的招牌,断乎不可言之弃。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特别注意代词的使用,一般有下面五种情形:用第一人称单数(I、me、myseff,mine);用第一人称复数(we、us、ourselves、ours);用头衔或职位代替人称;用被动语态从而避免使用人称;用转喻(metonymy)从而避免使用人称。使用第一人称明确地表示了说话者的参与和权威,责任分明,其缺点是给人造成自高自大(self-importante)和脱离民众的印象。因此,政治人物在强调自己的参与、权威、功劳时往往使用第一人称,推卸责任时就不使用。又如动词的配置问题,分析语言行动时最需要注意的是言者与听者之间的语言角色关系(命令-被命令关系、告知-被告知、置疑-被置疑关系)。有些语言的形式是专门用来表现接近和直接的。例如:

助动词:可能、当然、必须等透露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关系。

感知动词:想、感觉、要、希望、尝试、像、似乎、认为等都会产生距离的效果。

媒介政治新闻文本句子中的动词配置实质是一种权力结构的配置,言者一听者之问权力关系角色体现在动词的感情色彩、施动一受动的主体的政治距离、权力的结构。如一些文革的大字报和红卫兵报刊常见的一些动词(组)就能深刻体现当时言者或书者与听众之间的政治权力格局的两级分化:

表正面政治关系互动的系谱:紧跟、高举、推行、宣扬、尽忠尽孝、誓死保卫、捍卫等。

表负面政治关系互动的系谱:揪、批、斗、造反、革命、纠集、鼓吹、清算、批倒、披臭、彻底批判、吹捧、勾结、妄图、企图、镇压、揭发、压制、吹嘘、放毒、污蔑、复辟、包庇、重用、出卖、篡党窃踞、夺权、壮胆、痛打落水狗、堕落、歪曲、筹划、大搞、煽动、专政、反扑、葬送、叫嚣、砸烂、打倒、粉碎、惟恐、标榜、扼杀、围剿、颠覆、交代、低头认罪、窝藏、怂恿、纵容、决裂等。

可以设想在数量上表示负面政治关系的动词大大地超过了正面关系的,情感色彩也是暴力倾向十分明显,中心是“打到”系谱的动词多,“团结”类的动词少,几乎没有中性的表示调和动词配置,如此可见当时人与人之间的政治距离有多大,关系是多么紧张。

2.语法转换的角色配置

语法转换的角色配置主要是一种语态转型的选择,即行动者在主动或被动语态之间的转

换选择,Fowler认为在媒体文本中,这种置换的选择不仅是语法排序的转换,还有意识形态上的意义,如选择主动语态,则居于主词的行动者,势必要课以行动后果的责任,反之,改为被动语态,居于主词的行动者则很可能被略去或删除,后果责任也会淡化。其次,语态的转型还有责备与赞许的功能,探究责备或赞许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文本中的及物性如何发挥作用,及物性涉及语言的描述方式:

a.发生了什么

b.参与者是谁(谁做的和谁被影响)

c.环境是什么

责备或赞许取决于是否强调或贬低参与者的作用。这个过程还包括引用参与者的名字和对他们的作用在语法上是前置或者后置。参与者放在句首或句末,还是完全舍弃的最明显的方式之一就是用主动语式还是被动语式,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5)首相宣布减税(主动语式-强调首相)。

(6)减税被首相宣布(被动语式-不太强调首相)。

(7)减税被宣布(被动语式-根本不提首相)

三、政治语言标签规则

政治新闻语言常常使用“标签”的方式给语言角色划分政治类别,这样的一种分类指涉的是政治语言的话语秩序;常用的两种分析策略是“重新赋予标签”(relexicalization)和过度标签(overlexicalization),在重新赋予标签这种分析策略中,在文本中找寻新语是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寻找文本中赋予旧词新意的词汇。而所谓的过度标签则是当语言的使用者用一连串的同义字、词来表达某种经验时,批判语言学分析的任务在于找出隐藏在大量使用这些同义字词的社会集团背后的意识形态。例如奥巴马的一个崭新的提法“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本质上就是对“中美关系至关重要”这一政治词语的重新标签。又如“十七大”报告的思维方式和用词色彩方面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参案。

(8)胡锦涛指出,“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这句政治新闻语言就采用了“重新赋予标签”策略:首次以“台湾式”的语汇,采纳了台湾朝野经常采用的“两千三百万人”的提法,显示出尊重台湾人民。首次将二千三百万台湾同胞与十三亿大陆同胞相提并列,通过这种表达一种看不见的影响:台湾问题的决定权不能忽略大陆人民的意志,而且更重要的是,台湾当局要推动的甚么“公投”的结果,必须得到十三亿大陆同胞的认可,任何脱离了十三亿人民意志的“公投”,都是无效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也首次强调了“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既是将两岸置于同等的地位,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更是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因此,政治新语对政治思想的无意识的影响是一种非直接的,是发生在读者或听众意识敏感之外的一种影响力。

四、政治脉络化再现

就句子的组合、序列之变异而论,学者提出了不少分析的策略,例如Leeuman就主张,可以针对报道内容中的句子是声明本身(speech itself)、还是针对声明的回应(reaction)或是针对声明的评估(evaluation),三者频率分配如何加以分析和组合,每一部分可以区分为直接引述(direct quotation)、要点简述(summarize)还是细节阐述(formulation),通过其间组合的不同,Leeuman称其为脉络化(recontextualization)再现。例如在《国家主席胡锦涛30日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中政治新闻语言的脉络化再现(统计如下表)表明:整篇共有9个speech,其中6个是属于胡锦涛的声明,包含3个回应,1个评价,也是全篇唯一的评价;2个属于奥巴马的声明,其中3个属于回应,0个评价(最后2个声明属于双方认定,没有明确归属)。可见,这是一篇以声明为主的客观政治事件的报道,以间接引语和话语回应为主,主观评价很少。下面是对《国家主席胡锦涛30日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脉络化文本分析。(分析以S代表声明;R代表回应;E代表评价;1代表胡锦涛;2代表奥巴马)

(9)新华网报道,胡锦涛首先对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表示祝贺,向他致以新春佳节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并对近日美国中部部分地区遭受冰雪灾害表示慰问(S1,summarize)。胡锦涛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S1-formulation)

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有着许多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加强建设性对话和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美方期待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同中方加强合作。(S2-formulation)

胡锦涛对奥巴马表示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中关关系予以赞赏。(E1-summarize)

胡锦涛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胡锦涛指出,我们积极评价美方为稳定金融、刺激经济所做的努力,愿同美方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和协调,坚决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共同推动伦敦20国集团金融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促进世界经济金融健康稳定发展。(S1-formula-tion)

奥巴马表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美两国加强合作至关重要。美方期待着同中方在双边和多边场合进行合作,努力稳定世界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S2-formulation)

胡锦涛邀请奥巴马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尽早访华(S1,summarize),奥巴马表示期待着早日访问中国,也期待着胡锦涛访问美国。(R2)双方同意今年4月在伦敦20国集团金融峰会期间会见(S1,R1;S2R2-summarize)。

双方还就北韩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等交换了意见。(S1,R1;S2,R2,summarize)

如果针对一则争议性的政治新闻语言,其文句的组合是以声明为主还是以评价为主,回应的部分又占多少比例,这其间有多少是直接引述,有多少是要点简述,都会形成不同的再现。而文句的序列,Leeuman则认为可以分析文中声明、回应与评估主题还是背景的位置上,所谓主题大多放在标题、导语以及段落中的主要旬中,而背景部分主要安排段落中的其它附属句,在探索文句间关系的在再现上,这种序列的分析,提示分析者不仅要留意什么被再现,而且还要关注这些被再现元素间的相对比重与重要性。

五、政治话语的一贯性

考察政治话语的一贯性就是对政治新闻语言结构的逻辑性、时间和空间属性的安排方式

进行研究。Teun A.van Dijk、Noman Fairclough分别提出以文句段落的部分一贯性来分析文句间组合与序列的变异,但它们两人的着重点不同,Noman Fairclough较强调文句间语法上的连结,而van Dijk则强调语意上意义的连贯。Noman Fairclougll认为文旬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经营关系(elaboration),即某一种文句可以通过重述(rewording)、例证(exemplifying)或澄清(clarifying)来描述或突出另一文句。例(9)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条700多字的报道,奥巴马“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的表述,应该是基于下面前提而得出的结论。前提之一是:双方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合作“最重要”。胡锦涛在通话中是这样表述“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奥巴马的表述是:“作为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美两国加强合作至关重要。美方期待着同中方在双边及多边场合进行合作,努力稳定世界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双方的表述都是通过一种政治话语的经营关系来强调政治结论的重要。

延宕关系(extension),也就是文句间直接附加(以“与”、“以及”、“再者”等为标记语);正反对立(以“不过”、“但是”、“然而”等为标记语);变异转化(以“或者”、“另外”为标记语)的连结来延伸其意义。例(9)中奥巴马的前提之二就是:双方在国际政治各个领域的合作“最重要”。对此,奥巴马说:“双方有着许多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加强建设性对话和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美方期待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同中方加强合作。”而胡锦涛则这样表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这不过是对上述第一个前提合理的政治话语延宕。

促进关系(enhancement),也就是文句间通过时空关系(同时、下一步、最后等)、因果(因此、结果)、条件(万一、要是等)的修辞连结为一个整体。

例如奥巴马在通话中也体现出美利坚文化的坦诚,直言不讳地表示:“美方期待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同中方加强合作”,而且立竿见影:“双方还就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等交换了意见。”——急于解决小布什留下伊拉克、阿富汗两个“大包袱”的奥巴马,伊朗和朝鲜问题更是迈不过去的两个“大槛”,而这两个国家都牵涉到中国的切身利益和严重关切,不与中国合作只能是越解决越棘手,甚至会自找难看,无法下台。这里就体现了van Dijk的话语语意学或文本语意学主张通过个别句子间意义连贯,或是一连串命题相互环扣的意义连贯,可以分析特定媒体文本建构的内涵。

以上分析可见,政治总试图在言语中移入制度的力量,使政治新闻语言和语法规则表现为一种制度性的暴力扭曲,而不同于一般日常语言的自然性,这可以说就是政治新闻语言的政治性所在。在建构政治性的文本中,除了图像形式以外,最常见的还是以言谈和文字书写的形式,语言显然是政治性元素再现的主要构件。书写语言与政治性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有不少媒介研究者认为,不同的语言构成要素与形式可以决定社会结构中不同的政治角色。

猜你喜欢

胡锦涛预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论胡锦涛的生态环境思想
浅析预设的应用
胡锦涛西装阅兵显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