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中的新误区

2009-06-09吴玉斋

新课程学习·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家常名师学困生

吴玉斋

在教学生活中,看见几种不科学的现象,感觉有必要纠正一下。

一、“家常课”就是在家经常上的课

以前是学名师看录像,连着几年看得厌了,加上名师录像有些地方和农村现实衔接不上,于是因地制宜,开始搞“家常课”。按理说这是不错的,早就应该这样了!但即使到了现在,仍然有部分老师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地理解“家常课”。课堂上用个多媒体,或者教学方式丰富一些热闹一些,一概被斥为“花架子”,非得一支粉笔贯穿课堂始终不可,还美其名曰“返璞归真”。其实这是矫枉过正大错特错的做法。家常课是相对于名师课而言的,初衷是摒弃一些不切实际的课堂方式,并非某些老师认为的自己在家天天上的课就是家常课,而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结合师生具体情况,把课上到最好。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就看它是否有效,让学生学会了多少东西。如果在所谓的“花架子”下,学生能够学习得更好,那么花架子也就不是花架子了,而是加了糖衣的良药。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效果显著,何乐而不为?所以我们应在盲目排斥之前,冷静思考一下,哪个更有效?

二、教学目标精细化

许多教师有这样一种思想,教学目标制订得越精细,说明教学越正规。事实恰恰相反,目标过细,多数情况下对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目标制订过多,那就很难把握重点,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本来我们的目标就不少:课时目标、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全册目标、年级段目标,课时目标还得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纷乱的目标中如何上好课?必先弄清根本!比如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阅读和表达,从小学至大学一直如此。阅读就是使学生看懂文章,表达就是让学生会说会写。一切目标都包容在这两项之中,一切目标都能从这两项之中体现出来。有的师生一问一答,配合得相当默契,似乎这就是成功的课堂。可惜没用!老师可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少说,可以多说,但关键你得让学生多说啊!学生如果仅仅是个应声虫,怎样指望训练出他们的表达能力呢?这是我见到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着重指导学困生

这是学名师学出来的毛病。名师的课堂精髓没学到,皮毛倒练得津津有味。名师在各地上课,不了解学生情况,讲课时可能会提问到学习吃力的学生,学生自然表现不好,名师不能视若无睹呀,当然要一再指导。可是,有些教师偏偏故意去挑一些学困生来检查,尤其在公开课上,似乎不这样无以显示其无微不至的关怀。殊不知这种自我展示的行为是对其他那些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是对他们宝贵求知时间的一种浪费,照顾了一个学生,耽搁了更多的学生,实在是捡芝麻丢西瓜的愚蠢行为啊!学困生可以单独指导,在讲课间歇,或者课下,尽量不要占用公共时间。我见到有个比较优秀的老师上课,也是陌生的学生。老师说:“请同学们推荐一个读书最好的学生来读这段课文。”精彩极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莘县董杜庄镇西吴家小学

猜你喜欢

家常名师学困生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夏日偶成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家常豆腐不长呀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
家常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