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

2009-06-09魏新建

新课程学习·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乡愁新课程情感

魏新建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发展的环境,实施开放式教学,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索,在学习中寻求乐趣,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教学方法的构建要适应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特色育人,培养审美情趣

《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审美情趣”的: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是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是一种有意识的一体化。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发展。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这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的影响,作为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给学生以启迪,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拟订教育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极富欣赏价值。学会欣赏课文,培养审美情趣,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同学们应该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努力去探索美、鉴赏美、感悟美、把握美,进而去创造美。欣赏人物美,要用心灵和作者交读,不仅要体味人物的言行和风采,尤其要善于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一定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语文教材中大都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教材中众多的优秀人物,都具有崇高的品质,能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感受人性的美好,激发想象,丰富情感,产生“移情”力量。

教师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发挥的审美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把美育因素渗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还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安排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审美教育活动。语文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感性形象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他们的思想情操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决不能采用抽象空洞地进行说教,而应该与语文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生动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孩子们的心灵,培育孩子们的品德,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随着审美需要的增强、审美修养的提高,他们追求真理的热情就进一步强化。

二、关爱学生,重视情感熏陶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一个维度的处理往往成为现今语文课堂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老师和学生之间首先要相互尊重,要有爱和诚信。老师要先从自己做起,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还要不断解剖自己,对学生讲自己的优点,也讲自己的缺点。教师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不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反学生会觉得教师可以亲近,他们会从心底接受老师,正是诚信和爱架起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在这个时间里,老师要抓住机遇,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生极有可能道出心中的不快,老师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夏■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没

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动之以情,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学校教育要创建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性,情感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

老师的情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范读课文还是上课的语言,老师都应充满了情感,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就会被文中的情感打动,以至于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了共鸣,促进了认知。如我教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乡愁》,在悠扬感伤的曲调中,我引导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表现思乡感情的诗句,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接着我采用激情导入:“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长久不衰的普遍主题,虽然时代、经历不同,但乡愁情结在游子的心中不会改变,而眼前这位海峡彼岸的老人余光中,年轻时离开祖国,现在隔海远望祖国大陆,他的乡愁又是怎样的感人肺腑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位老人的乡愁吧。”为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做好了铺垫。

三、以生为本,优化语文教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在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新课堂,必须“以生为本”展开教学。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需要引导、激励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语文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综合功能,又要重视能力的综合提高,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培仁学校

猜你喜欢

乡愁新课程情感
乡愁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乡愁
情感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台上
回头一望是乡愁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