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北岛前期诗歌的怀疑与叛逆精神

2009-06-09

新课程学习·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朦胧诗北岛

顾 倩 顾 强

摘 要:北岛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朦胧派诗潮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北岛是一代青年的精神领袖。在其前期诗歌中具有强烈的怀疑与叛逆精神,是蒙昧时代觉醒者的呐喊。本文着重从文革背景下的诗人创作历程以及与朦胧诗派相关的诗歌特征来论述北岛前期诗歌所具有的怀疑与叛逆精神。

关键词:北岛 前期诗歌 怀疑与叛逆 朦胧诗

1.文革背景下的北岛

1966年至1976年进行的“文化大革命”,对于刚从战争创伤苏醒过来的中国所造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使文艺事业遭到了空前的劫难。“十年文革”好比一把巨大的枷锁锁住了时代前进的脚步。人们失去了方向,造成了严重的信仰危机。

“文革”是在中国遭受多年的战争灾难后重建家园的背景下发动的。残酷的战争让人们脆弱的心灵变得无比敏感,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既而隐藏自己,怀疑一切,处处充满着火药味。一些本是文艺内部的争论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像是恨不得再一次“焚书坑儒”,把一切自由文艺者当做反动派,当作人民的敌人来对待。在这样的文化专制下很难有真实反映生活的自由文艺了。文艺者的创作一早就被“主题先行论”的主题限制了。“文革”主流文学受制于政治。有些人把“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分为“显性文学”和“潜性文学”,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做讨论,引用这一说法。这里所说的主流文学就像是所谓的“显性文学”。“显性文学”是指可以公开发表在国家报刊上的主流诗歌创作,是那个时代政治的代言人,这样的文学不是文学,而是演讲稿,是“宫廷颂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即使在如此专制的政治氛围下,也会有值得我们关注的。那就是“潜性文学”。“潜性文学”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地下文学。他们不像主流文学那样通过公开的媒体传播,而是自发形成的隐藏于“地下”的文学团体和个人。他们多以手抄的形式交流思想。诞生了一批思想进步前卫的作家和诗人。以北岛,芒克等为首的诗人所创办的《今天》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由此形成了一批“今天派”作家,也是后来“朦胧诗”派的核心力量。而作为“今天”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北岛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一首《回答》则掀起地下文学抗争的高潮。举起了时代反抗压制的正义大旗。

北岛是在十年浩劫的一场噩梦里崛起的诗人,“文革”让无数人身心遭到伤害,人性被严重扭曲,人格荡然无存,人们的价值观在狂热的洪流冲击下全面崩溃。在这期间北岛也深受其害,他的妹妹姗姗正值豆蔻年华之际却被下放农村,后来姗姗因救落水青年不幸罹难。北岛没有去下乡而是留在城市社会的最底层做了工人。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文革”给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特别是他的校友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让他身心剧痛。他开始怀疑新中国刚刚苏醒的“繁华”的真实,怀疑政治高压下文学主流所宣传的和平盛世,同样他也怀疑被判作反动派、走资派的阴谋批判。自此,不幸的诗人便拿起了手中愤怒的笔,把一腔怒火全部倾注在了诗句里,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北方的岛屿”不食人间烟火,拒绝时代污浊的侵蚀。以冷峻、坚硬、雄浑的气度而成为一个时代觉醒者的呐喊。

北岛之所以会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与当时的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以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诗歌创作的主题由歌颂、怀念等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思想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朦胧诗才得以浮出水面,从“地下文学”真正走上诗坛,并被社会认可。北岛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才为人所熟知。此后,不管赞扬也好,批判也罢,北岛始终坚持着他的诗歌创作。

2.北岛诗歌内容上的特点

对于北岛诗歌的分期,现代诗论中观点还是比较相似的,像张闳教授把北岛诗歌分成“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是以1980年为界划分的。在这里我采用一个比较通俗的划分观点。把北岛的诗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后期是从80年代末至今。这样写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回答》《一切》《宣告》《结局或开始》等这些有名的诗作都是属于前期诗歌的范围。

2.1怀疑现实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诗人在这首诗里充满了宿命论的色彩,诗人并不是唯心论者,相信所谓的宿命,但面对像是梦魇一样的现实,诗人怀疑,宁愿难得的糊涂。鲁迅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是的,这时的北岛已经开始怀疑现实,开始怀疑这样下去走不通。诗人也曾渴望黑暗之后的黎明,但他却太清醒,没法做着黑暗之后定是黎明的梦,他知道“冬天的废墟/缅怀着逝去的光芒。”“正午的庄严中/阴影在选择落脚的地方。”(《陌生的海滩》)他清晰地看到就算是正午也依然有黑暗。诗人用怀疑的眼光清醒地看着这个世界,一切丑陋的嘴脸,虚伪的面孔都难以逃脱诗人敏感锐利的眼睛。即使“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红帆船”仍然“静静地航行”(《红帆船》)。当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却心存希望的火种,那就不至于发生人性的扭曲和裂变。怀疑历史瞬间的消逝,但前途的道路依旧存在,残酷的现实需要诗人冷静地对待。即使是一个人的奋斗。

2.2怀疑爱情

现实的黑暗让北岛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使他怀疑,从对现实的怀疑进一步怀疑爱情,美好的爱情也是压抑的。例如:《雨夜》原本是一个美好而又单纯的爱情故事,但在诗中我们看到的却不是浪漫和温情,“水洼里破碎的夜晚”“低低的乌云”“潮湿的手掌”“黑漆漆的门洞”,就连太阳也是“血淋淋的”,这些苦涩的意象很难使人联想爱情的甜蜜。又如:《见证》中将“我们那陌生的目光”比喻成“两杯苦酒”,还有“被死亡肯定的爱情”,这些都让人不禁感叹,这是在写爱情吗?是的,是在写爱情,但在诗人的意识中,苦难的现实已经将美好的爱情压制成同样的苦难。“他的怀疑精神使他无法放纵自己的激情”。这就是时代所赋予北岛的怀疑和叛逆精神。“历史的浮光掠影/女人捉摸不定的笑容……”到处都是“可疑之处”,最后可疑的还有他自己。

2.3怀疑自己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诗人怀疑叛逆着世界,很清楚,但对于自己,他同样永远是个陌生人,诗人同样怀疑自己,他说:“我畏惧黑暗/却用身体挡住了/那唯一的灯/我的影子是我的情人/心是仇敌”,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是矛盾的,他畏惧黑暗,但同样也害怕光亮照进那被他视为“仇敌”的心。“沿着鸽子的哨声/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迷途》)。诗中的“鸽子”“哨音”“森林湖泊”的意向并不是说现实中的具体事物,而是诗人心中追寻的历程。诗人渴望的“天空”却被“森林”挡住,走向“湖泊”看见的却只是“倒影”。“深不可测的眼睛”让诗人不得不怀疑追寻目标的可疑性。诗人怀疑自己的理想,也怀疑着自己。

2.4怀疑之后的叛逆

“他没有船票/又怎能登上甲板”(《船票》),他并不幻想偶然的机遇,他说:“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宣告——献给遇罗克》)。诗人在这里并不仅是一味被动的怀疑无奈了,他开始反抗了,即使是“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在另一首献给遇罗克的诗中,到处都是“悲哀的雾”“补丁般错落的屋顶”“灰烬般的人群”“贫困的烟头”“疲倦的手”“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压抑而又诡异的意象,使这首悼亡诗显得凄凉、悲怆,遇罗克是诗人的朋友,在那个不允许思考的时代,他思考着,所以他被处死了。诗人怀念朋友遇罗克,宁愿做一个清醒的思考者。北岛明知道清醒的下场,却依然勇往直前,他不相信,他怀疑着,叛逆着,反抗着……

3.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北岛前期的诗作中,我们随处可见的就是这些充满着怀疑与叛逆精神的诗句。诗人用批判的心态,积极的反抗构成自己诗歌创作的主要基调。通过上面对具体诗句的分析,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北岛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十年文革浩劫,在政治高压之下,人们已经看不清现实,他们盲目地相信所谓的和平盛世,相信表面的宁静。只有诗人北岛孤独的清醒着,而又前途无路,只好用颓废,失望的余灰掩盖自己。

因此,北岛诗歌中充满了暗晦阴冷的意象,比如“断壁、冰、死亡……”“水洼里破碎的夜晚”“低低的乌云”“潮湿的手掌”“黑漆漆的门洞”,就连太阳也是“血淋淋的”,这些苦涩的意象很难使人联想爱情的甜蜜。《见证》中将“我们那陌生的目光”比喻成“两杯苦酒”,还有“被死亡肯定的爱情”还有在一首献给遇罗克的诗中,到处都是“悲哀的雾”“补丁般错落的屋顶”“灰烬般的人群”“贫困的烟头”“疲倦的手”“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压抑而又诡异的意象,使这首悼亡诗显得凄凉、悲怆。“采摘下的野花继续生长/开放,那是死亡的时间”(《你好,百花山》)“开放”为何成了“死亡”的时间,难道是蜡烛的自我牺牲精神点燃即意味着慢慢消亡?北岛的诗具有浪漫主义气息,但是我们却很少从他的诗中看到一些浪漫主义风格常用的意象。诸如:花、大海、天空、土地等。更多的是“栅栏”“冷霜”“断壁”“网”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意象群。“依靠着残存的阶梯/在生锈的栏杆上/敲出一个个单调的响”(《陌生的海滩》)“高耸在漂浮的尸体上/高耸的八月/八月的苹果滚下山冈/熄灭已久的灯塔/被水手们的阳光照亮/照亮的是八月/八月的集市又临霜降”(《红帆船》)。

另外北岛诗歌具有朦胧诗的共同特点,朦胧性和象征性。北岛也有人称他为象征诗人。“朦胧诗”的意象往往是变了形的。例如他的《触电》里“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握手本是人们表达友好的方式,可在诗人的笔下却变成阴谋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产生严重的危机。让人们充满了不安全感。这样的意象是不正常的,是变了形的意象。“你走不出这峡谷/因为,被送葬的人是你”(《回声》)。狭小的峡谷来了一支送葬的队伍,“我”本是一个旁观者,却怎么又成了被送葬的对象?这样的朦胧意象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历史的断裂,一个人是无法改变的。

北岛诗歌所具有的朦胧性以及意象的独特,让人难以理解,北岛以及北岛诗歌都是一个难懂的符号。在他的诗文比题目还多的(《生活》)中一个“网”字形象的表现了生活就像一张交错的网的特点,北岛试图构建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特世界。可是这个世界却很难被人们理解和认可,人们批评他的诗歌意象晦涩、难懂、生硬,诗歌里充满颓废,不健康,悲观主义,让人们感觉一切都是绝望和徒劳。“黑暗/遮去了肮脏和罪恶/也遮住了纯洁的眼睛”(《残酷的希望》)。北岛的这种对现实的怀疑让人产生“审判日”即将来临的恐惧错觉,而他的叛逆也让人分不清“阳光”与“罪恶”的区别,似乎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受害者,自己也是,而且是“无从反抗的无奈的受害者。”

历来对朦胧诗“悲观”“颓废”的批判从未停息过,顾城、舒婷等也难以幸免。顾城有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为他护航,舒婷的“悲剧”多是委婉、温柔的忧愁之词,世人皆已原谅,但对诗人北岛的“一切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却不曾大方。他们认为北岛的“悲剧”太严酷、难以接受,让人绝望。他们还认为诗人怀疑人世间的虚伪、怀疑“友好握手”背后的阴谋,在他心中似乎一切恶斗都是有目的的、有功利的没有真诚、没有善良。其实不然,从他的这些诗以及诗的特征中,可以看出很明显的一点,那就是无论从诗歌内容还是诗歌创作手法上,最主要的是都透露出一种怀疑和叛逆精神。即使有些颓废,但并不是真正的消沉,而是有寄托的,有希望的。

4.怀疑与叛逆精神里的希望之光

北岛的颓废只是虚有的外表,只是在无法改变的环境下暂时封闭自己。在“文革”的一片废墟下,北岛其实并不认命,并不服从所谓人生来的宿命。他从未停止过对个人命运,甚至是对时代命运的抗争。北岛是一个在寂寞的废墟下孤独的吟唱者,满身的创伤、清醒、执拗的诗人们总会容易被一个时代所抛弃。而北岛却亦如屈原式的悲亢,他以“死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绝望,更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反抗。诗人悲壮的歌唱,希望能把人性和现实唱到人们心中。北岛所要表达的不是“落日的凄凉”,而是对夕阳抗争的“悲壮”。北岛不是胆小鬼,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是普罗米修斯拯救人类的悲剧英雄。

普罗米修斯敢于反抗最高的神权盗取火种为人类铺撒希望之光。在北岛“颓废”“绝望”的废墟里,我们一样可以找到“火种”。“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回答》)。“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于是你吹出一颗金色的月亮/冉冉升起,照亮了道路”(《在我透明的忧伤中》)。“如果大地早已冰封/就让我们面对着暖流/走向海”(《红帆船》)历史铸成的悲剧无可改变,诗人面对现实,可是诗人看得见五千年的深厚的历史。诗人拄着一根拐杖在罪恶的废墟里支起一片属于悲剧英雄的土地,在他的上面插上一面旗帜,即使是世界末日,诗人播在废墟里的“火种”挣扎着在悲剧里获得永生。

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让刚复醒充满生机的土地变得一片汪洋,脚步匆匆春天两次“走向冬天”。苦难的岁月,北岛一个人坚持着唯一的岛屿。清醒透彻地看着满目疮痍的世界。四周都是一片汪洋,涨潮前的宁静,诗人用怀疑叛逆的眼光注视着。他不相信宁静。“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是大涨潮前的宁静,诗人清醒着,怀疑着,叛逆者……

站在文革废墟下的北岛,用怀疑和叛逆的精神,挑起了反抗时代的旗帜。播撒希望的“火种”,是一个悲剧英雄。

北岛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一个在国内备受人们误解和冷落的诗人却能先后在国外获得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奖。

对于北岛的研究现如今日臻成熟和深入,北岛本人也多次接受大陆记者采访,真切实在地解剖自己。对人们的误解和偏见淡然一笑。“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但是北岛这只曾在黑夜蛮荒时代振翅独翔的“冷面雄鹰”像是一座英雄纪念碑一样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属于他的一片宁静之地。北岛前期诗歌具有的强烈的怀疑与叛逆精神也必将成为每一个时代觉醒者呐喊时手中最锋利的长剑。

参考文献:

1.北岛.《北岛诗集》[A].鹭江出版社,2008.8

2.杨四平.《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Z].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第1版

3.史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A].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4.杨岚.《清醒与执拗并存》[Z].《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第14卷第4期

5.洪子城.《北岛早期的诗》[Z].《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18卷

6.丰晓菲.《简论北岛前期诗歌的关键词》[Z].《科教文汇》.2006.4

7.唐晓渡.《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Z].《当代作家评论》.2004第3期

8.李林展.《震响之后的真实—北岛研究综论》[Z].《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5期

9.张爱叶.《走进北岛—北岛诗歌浅析》[Z].《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6卷第3期

10.王文生,曹帅奇.《论朦胧诗的起源、成就和衰退》[Z].《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第2期

11.石军.《北方的孤岛—北岛诗论》[A].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12.黄菊香.《北岛前期诗歌创作思想略论》[A].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孟二冬文学院;寿县一中

猜你喜欢

朦胧诗北岛
我眼中的北岛
北岛湿地公园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睡吧,山谷
朦胧诗的多向表达与解构
北岛《回答》:理性姿态的思考,掷地有声的回答
浅析李商隐《锦瑟》的艺术手法
远和近
触电
一颗温润明亮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