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情况的思考

2009-06-01张增建

职业·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教民办

张增建

笔者在此就“河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取得的成绩

1.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07年底,河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已发展到1412所,在校生612627人,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民办职业教育体系。

2.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初显成效

(1)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河南省大力改造传统专业,重点建设“软件蓝领”、餐饮旅游、数控技术等一大批新型专业;启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立一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技师学院工程建设项目。职教改革和优化产生积极影响,民办职教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就业率普遍提高。

(2)办学特色逐步显现。①实行弹性入学,不限年龄、地域,学生凭初、高中毕业证书报考或免试入读,并实行春秋两次或多次招生;②突出技能培养。全省建起了多个专业特色明显、布局基本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各项功能齐全、服务周边区域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不足

职业教育至今仍被看做非正规、低层次的“二等教育”,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畸重畸轻的现象非常严重,其结果是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严重畸形现象:不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而大量的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技师和高级技工。

2.师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师资数量、质量、来源、结构缺陷已成为限制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校园校舍不足,部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租用他人的场地,有的职业学校仅有一、两幢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个别学校满足不了学生实习实训要求。

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率低

从全省来看,2005年毕(结)业人数408148人,参加鉴定人数170735人;2006年毕(结)业人数564409人,参加鉴定人数155313人;2007年毕(结)业人数612627人,参加鉴定人数176272人。从以上数字看出,参加鉴定的人数远远低于毕(结)业生人数。

三、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1.充分认识民办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必须树立民办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纠正对民办职业教育的偏见。

(2)必须真正认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在就业再就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3)彻底破除民办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二流教育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要由“需求驱动”型逐步转变为“需求驱动”“发展驱动”结合型。

(4)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试行公办职业学校“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以股份制强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5)在法律的框架下,采取更灵活的政策,进一步引导企业及各种社会力量(如民资、外资)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

2.下大力气改善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培育一、两所省级职业教育师资龙头院校,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职教教师;多渠道引进师资,可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改进职业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尽快解决校园校舍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匮乏,实习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

3.进一步推进民办职业教育改革

(1)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及各地区职业教育结构比例,分类指导。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衔接,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为解决职教升学与就业矛盾,可考虑贫困地区侧重升学、就业,并继续推进“智力扶贫工程”,调整过时的专业设置适应城镇市场需要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专业。

(2)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相应的体制政策构建。

(3)扩大职业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自主权,加强院外公共的及院内的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相结合,组成产教联合体。

(4)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更符合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行分层次教学,一体化授课;引导职业学校实行“多证书”制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进一步改善法治及政策环境

(1)提高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的主体资格、师资、实训人员的条件等方面的准入门坎,建立严格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制度。

(2)提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民办职业学校的覆盖率。完善就业准入的完整法律、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违规的法律后果。建议政府充实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管执法力量,劳动、工商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教民办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