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调查分析

2009-06-01刘 磊

职业·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自卑感高职生自卑

刘 磊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高职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着“本科去不了,没有办法只能来念高职”的心理,认为自己基础差、智商低,总觉得低人一等,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心理负担很重。

研究表明,自卑倾向是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并影响学业成绩的第三大因素,仅次于学业压力和社会不良影响。自卑也会对个体的成就目标和学业求助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个体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以合作求生存的社会环境。

自卑感过重的人,常会感到紧张焦虑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本研究以湖南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探讨高职学生自卑心理问题。分析和解决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无疑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有重要意义。同时希望大家能对高职学生这个群体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能理解他们,能正确的对待他们。

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并不是指客观上看来自己不如别人,而是人主观上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不值得别人对自己好,自己一文不值。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不适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理状态。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本次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从湖南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抽取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763人,实得有效问卷747份,回收率达97.1%,其中男生464人,女生283人,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布基本反映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人数分布的特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测量工具

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采用531记分制,测验得分越高,表示自卑感越强,得分越低,表示自卑感越弱。在量表前要求被试填写基本资料。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通过对747名有效被试的答卷进行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检验,证明该测验各条目与总项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1)。

表1自卑心理类型与得分对照表

注:类型I:环境变化造成自卑;类型Ⅱ: 动机与期望过高引起自卑;类型Ⅲ:过早断定不行造成自卑;类型IV: 性格怯懦造成自卑。

3.测量方法

选定该目标高校,利用晚自习采取随机抽取班级集体发放问卷的形式,统一实施指导语,以保证被试愉悦而规范地完成测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81.26%的自卑是由于动机与期望过高而引起;7.76 %的学生是由于环境变化造成自卑;9.37%的人由于过早断定自己不行造成自卑;仅有12人(1.61%)是因为性格怯懦造成自卑。05级、06级和07级学生在这四种自卑心理中的分布基本持平 (表2) 。

表2自卑心理测量统计

从表2可知,年级对高职学生自卑感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说明不管是新生、老生还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存在自卑的心理,主要是对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不满意,认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前途渺茫。

类型Ⅰ,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类型Ⅱ,男生所占比例稍高于女生;类型Ⅲ,男生略低于女生;类型Ⅳ,女生所占比例与男生差不多(表3)。

表3自卑心理男、女生之对比

从表3可见,女学生自卑感体验与男学生无显著差异。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进步,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已经逐渐被“男女平等”观念所覆盖。

类型Ⅰ,服装、模具、水电、导游等专业的学生不相上下,其他专业的学生表现不很明显;类型Ⅱ,水电和旅游专业学生比例比其他专业学生高出较多,服装和模具专业基本持平,而其他专业比例较低;类型Ⅲ,服装和模具专业比例稍微高些,其他的专业比例较低,导游专业的比例很低,水电专业学生的比例为零;类型Ⅳ,各专业比例差不多(表4) 。

表4自卑心理不同专业学生之对比

从表4可见,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如服装、模具、水电和导游的学生在类型Ⅰ和类型Ⅱ的比例反而比其他前景不乐观的计算机专业高;而类型Ⅲ,水电专业的学生比例为零,这可能和这些学生主要是水电系统的子弟有关;类型Ⅳ的12名学生,他们告诉我们说是家长逼着他们选的,自己对选择什么专业没有主见。

类型Ⅰ和类型Ⅲ自卑心理,城市学生比例高出农村学生较多;而类型Ⅱ和类型Ⅳ中,农村学生比例比城市学生高(表5) 。

表5自卑心理城市和乡村学生之对比

从表5可见,城市学生认为湘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来到学校后产生了失落感,显得没有农村学生那么自信,但是在自主选择专业方面显得比农村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多了。

类型Ⅰ和类型Ⅲ,学生干部比例比普通学生高;而类型Ⅱ和类型Ⅳ,普通学生比例比学生干部高许多,尤其是在类型Ⅳ,学生干部没有这种心理现象,而普通学生的人数有12人 (表6) 。

表6自卑心理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对比

从表6可见,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要自信和有主见一些。

三、自卑心理形成原因的讨论

1. 社会方面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对高职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培养目标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歧视高职教育和高职生的现象。在一部分人眼里,高职教育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三流教育”。部分用人单位也认为,高职学生在理论水平上不及本科生,在职业技能上不比职中(高)生强,在职业操守及其可塑性方面不及职中(高)生好,从而导致在就业方面的歧视。同时,当前社会上一些对我院的歧视和负面的评价更是给一些高职生的心灵带来浓重的阴影。

2.家庭方面

很多家长把孩子接受高职教育看成是上不了所谓“正规”大学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一些家长更是对子女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这一事实不满,认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是个失败者,从而产生自卑,感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家长的这种自卑感加重了高职学生的压力。由于家庭内部的这种特殊的伦理关系,家长或亲属的自卑对正在接受高职教育的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

3.学校方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然而在基础教育体制中,却忽视和无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成绩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种片面、单一的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调控能力也差,容易产生诸如自卑、抑郁、脆弱、焦虑、嫉妒、攻击等人格方面的缺陷。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学习高度紧张,生活节奏极快,这些问题被暂时地掩蔽下来,进了大学校园,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这些学生面对着崭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这些问题就会因各种因素的诱发,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些学生进入我院进行学习阶段,由于我院组建时间不长,投入与建设方面还有着不到位的地方,在教育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令高职生不满意的方面,从而令一些高职生产生失望、沮丧、犹豫、彷徨、逃避等不良情绪和行为。另外,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个多种文化交汇、碰撞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里得到延伸、碰撞和融合。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多种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常导致高职生的自卑心理出现。

4. 学生自身方面

高职生成才的欲望很强烈,但自我定位和自我期望值往往偏高,加之心理发展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非常激烈,强度大、富于冲动性,认知上有偏差,情绪上不稳定,意志力相对薄弱,行为上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当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弱的问题就显露了出来。他们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

四、对策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不给他们鼓励、肯定,而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作用。因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战胜自卑的关键。

自卑心理的辅导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或理论所能解决的,它需要综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等多种方法。对待不同的患者,方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教育工作者要教学生学会爱自己。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接纳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不断发展自己,从而对自己有信心,真正彻底地摆脱自卑。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后勤处)

猜你喜欢

自卑感高职生自卑
初二学生的自卑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相关研究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让人深思的声音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你的自卑感,从何而来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