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2009-06-01李 晟

职业·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李 晟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学会生存,适应当前的社会,是职业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中,从原来的《体育》课大纲和教材到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大纲、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不少改进,增加了不少的理论知识、选用教材和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大纲和教材远不能与职业教育相适应,无法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价值取向和社会的市场需求。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对课程建设重新归纳与思考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国家建设的人才,体育课除了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更应注重学生人生和价值观的塑造和职业观的形成。要将“育体”与“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养成自我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的再求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和人文理念。课程建设要注重基本素质培养,深入挖掘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完善他们的人格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从而使课程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和规范。

在具体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其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格塑造。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游戏、球类等。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所以在游戏设计中蕴含学生能领悟的道理,往往能取得身体素质发展与道德品质提升的双赢,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的安排,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大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一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三操二课一训练”模式,转向全面追求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打破以往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身体运动与健康主线相结合的新体育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其一,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其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动作,让学生有目的地质疑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思考、发现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三,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体育教师既是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安排者,又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信息的提供者,因而教师的自身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教师在课堂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既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又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效果只有在他们身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他们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因而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一支视野开阔、思路敏捷、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队伍,可以有效地形成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这也正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将来拥有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对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必要,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和肯定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主动参与进来,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从素质教育切入,以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和健康体育为目的,注重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这样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才能在职业教育中明确方向,发挥最佳的功效,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数据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