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秘、腹泻与乳酸菌(上)

2009-06-01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5期
关键词:菌群失调有益菌乳酸菌

蒋 峰

很多人有便秘的症状,有些有腹泻的症状。但是糖尿病患者较为特殊,经常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原因是什么呢?怎样来解决呢?我们在接下来的两期内容中来谈谈这个问题。

糖尿病并发肠道功能紊乱临床特点

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多是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而肠道功能紊乱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点:

1/腹泻及便秘呈慢性、间歇性、顽固性,可持续数天或数月;

2/有些患者大便失禁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间歇期排便可正常;

3/腹泻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以夜间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则3~5次,多则高达10多次;

4/大便棕黄色水样,量较多,偶有里急后重,可伴脂肪泻;

5/便秘患者可有明显的结肠扩张及粪块滞留,严重者可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

6/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其他症状,如尿失禁及尿潴留等。

那么,如何解决糖尿病患者的这个肠道问题呢?

消化道菌群失调是病因所在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患者便秘和腹泻的症状交替出现呢?研究发现,消化道菌群失调是糖尿病患者便秘和腹泻普遍发生的原因。

肠道内有两种菌群:一种是有益菌群,另一种是有害菌群。正常情况下两种菌群处在一种平衡状态。肠道内的有益菌主要是指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人们吃进去的食物,自己不能完成消化,需要肠道中有益菌的帮助。如果没有有益菌的参与,我们将会消化不良、消化道功能紊乱。

乳酸菌在肠道中通过代谢产生的乳酸,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持肠内生态平衡和肠道的正常机能,还能增加粪便含水量,润肠通便。像慢性腹泻、便秘、腹胀、胀气、消化不良等常见消化系统病症,都跟乳酸菌菌群失衡有关。

控制血糖的同时,进行消化道对症治疗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抗菌素和消炎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糖尿病患者肠道内益生菌数量减少、菌群失调,从而使肠胃疾病多发。

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能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加,消炎用药不可避免。如果用抗生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身体所发生的炎症,消化道内的好菌、坏菌都将会被杀死。这样,会造成有益菌的减少。于是,有益菌的减少造成肠道内菌群紊乱,引发了肠道功能的紊乱。

因此,今天的医学界已经普遍公认,补充外源性的益生菌——活性乳酸菌,有助于调整肠道内的菌群状态。从而可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的症状。

专家简介:

蒋峰教授,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专家,人类营养健康产业主要领导人。主持完成了30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西班牙第二大电视台——加泰罗尼亚电视台的专访。

猜你喜欢

菌群失调有益菌乳酸菌
禽用乳酸菌SR1的分离鉴定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发酵驴奶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