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处人生

2009-05-3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45期
关键词:王希孟云帆山巅

李 忠

祖国地貌丰富,既有崇山峻岭,也有江河湖海。身处不同之境,就有不同之感,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站在高山之巅,会有什么感觉呢?

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慨,而蚂蚁爬行于地面,见一鹅卵石便感慨:“巨哉!”若其能飘浮于万丈高空俯视山河大地,那么所见丘陵山坡之类也不过是泥丸。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群山巍巍,咫尺之中便有天涯之感,他定是站在高山之巅才尽享这无边之境。平原太低,江河太曲,峡谷太窄,只有在高山之巅才能拓宽视野,于天地间觅得壮观之景。

立在巍巍高山之巅,向东可见东海波涛翻涌,向西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孙悟空一个筋斗可达十万八千里,也要花费些许时间。而在高山之巅,俯仰之间天地之景便入眼帘。

看风景的环境不同,心情也就不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个道理。于高处触景生情,见物小而自觉高大,见物广阔而心胸广阔,见物长远而思虑长远。于是,便得万千浩然之气于胸中,这就是于高山之巅观望之感慨。

其实,并非只有站在山巅,才有那种心情。山,代表的只是一种高度,你乘飞机于万米高空中,也可享受那种境界,因为有高度。

站在高处,我们便远离了自我,忘却了痛苦、失意,甚至成功、辉煌,忽略了诸多身外之物,不再在乎得失,于是得与失、苦与乐、幸福与痛苦,似乎轻了许多,心中便自得一个天下。

李白去过蜀道,登过剑阁,在那种高度之上,他望见黄河冰塞川、雪满太行山,也望见云帆沧海、山人林荫……即使身在山野之中,心亦已处山巅。

佛寺、道观都在山上,或许正是为了体验那里的独特人生意境吧!

点评

一个高度,一种人生。俯仰之间,对自我、世界、人生便有如此独到、清醒的认识,文章显示了作者深邃的思考,有深度,有力度。

【作者系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社员,指导并置评:张岩】

猜你喜欢

王希孟云帆山巅
借力“筹备”东风,鼓起发展云帆
借力“筹备”东风,鼓起发展云帆
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挺立山巅的松
高考状元vs高分低能
千里江山图
回到王希孟作画的历史现场《千里江山图》卷辨析
富士智能:科技引领智能化,云帆高挂再启航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