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庆龄的少女时代

2009-05-31贺德福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宋庆龄孙中山同学

贺德福

你是唯一见过我流泪的人

故事发生在大清王朝末年。那是一个充满屈辱和苦难的时代。同时,也是风雷激荡、四海翻腾,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进行着殊死战斗的年代。

上海,一个被称为“冒险家乐园”的新兴工商业繁华大都市。

宋耀如,一个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广东传教士,他在此奋斗了十多年,成了上海新兴的大资本家,他将寓所安在了虹口区英租界,并在此生儿育女。然而,他忧心国家民族的命运,秘密投身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志同道合,寓所便成了革命党人秘密活动的场所。

1903年夏秋之交的一个傍晚,宋耀如寓所的门厅内,宋家二小姐庆龄,正在和姐姐霭龄、弟妹子文、美龄玩着耶稣诞生的游戏,母亲倪桂珍在一侧幸福地看着孩子们。天生敏感好奇的小庆龄不时把目光投向门外街面,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的。她已年满10岁,是个秀外慧中、性格文静,却有些腼腆的小姑娘。她对父亲与革命党人的秘密交往,充满了好奇和敬意。突然她停下了游戏,向门外跑去,并边跑边喊着:“阿爸回来啦,阿爸带朋友来啦!”

只见,门外的街上,宋耀如扶着一位用帽子遮住了脸的人,正被几位英国巡捕盘查着。

宋耀如机警、镇定地回答了巡警们的问题,巡警也认出了面前的这个人是宋查理牧师便要帮他来扶这位看上去已喝醉了酒的人。

小庆龄忽然发现醉酒人的手臂在淌血,她急忙跑上去一把抓住醉酒人流血的手臂,忙用英语说着,我来搀扶他。巡捕们只好耸肩一笑走开了。

当全家大小扶着那个醉酒人进了家并将其安置在书房床上时,小庆龄猜想这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便悄悄地拿了一朵花放在了他的床头。

“霭龄,快把弟妹们带回房间去读报。”宋母吆喝着。“庆龄,你还站着干什么?”

小庆龄忍不住追问道:“他是谁?”

宋母瞪她一眼,“不该你知道的,别问,听话。”

小庆龄只得退出来,在门口望了负伤人一眼,才转身上楼回房。站在廊道的灯光下,她发现自己满手沾的都是血。

夜里,小庆龄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知道,楼下书房里大人们还在为负伤人忙碌着,她忍不住摇醒同房的美龄,“小妹,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

小美龄迷迷糊糊回道:“不知道,二姐,我好困啊!”

小庆龄在屋里转了几圈,忍不住终于悄悄溜到楼下。她躲在书房门口,发现大人们正在大厅里忙着送医生,并没留意到她。她立刻溜进书房站到那个负伤人的床边。而这个人就是孙中山,此刻处在昏迷中的孙中山突然猛地起身抓住小庆龄的胳膊,闭着眼大叫起来。大人们冲了进来。

宋耀如急唤道:“逸仙,松手!逸仙,放手啊!”小庆龄的胳膊被孙中山紧紧地拉着。

医生急忙给他注射镇定剂,孙中山安静下来后才松了手。小庆龄吓得跑到外面走廊上,摸着自己被抓了几道血痕的胳膊直喘气。宋母追了出来:“我看看胳膊怎么样了?”

小庆龄摆手道:“没事!妈,他是谁?阿爸怎么叫他逸仙?”

宋母叹道:“他是你阿爸最好的朋友,你怎么什么事都非要弄个明白呢?”

夜深了,窗外雷雨交加,不时扯着闪电。

姐弟和小妹都熟睡了,唯有小庆龄睁着眼睛在嘀咕:“我一定要知道他是谁?”

楼梯口响起了脚步声,小庆龄赶紧闭上眼睛装睡,门轻轻的开了,宋耀如和倪桂珍搀扶着孙中山走了进来。

孙中山不愿打扰孩子们的睡梦,只是悄悄地近前察看着小庆龄被他抓伤的手臂。

倪桂珍低声笑道:“她定要知道你是谁呢。”

宋耀如忙说:“不能告诉她。”

倪桂珍想起了什么忙问道:“你们都还没吃东西吧,我去准备一下。”

宋耀如随着倪桂珍走了,孙中山看着孩子们出了会神,一道闪电把他的目光投向了窗外,路灯透过树隙把窗户上的雨水映照得水晶般透明。雷声滚过像要响彻整个上海、整个中国,孙中山的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就在这时,小庆龄睁开了眼睛,诧异地看着孙中山。

孙中山慈祥地望着她说:“你大概是这个世上,唯一看过我流泪的人了。”

小庆龄轻声问:“你为什么哭?”

孙中山看看门外,低声说:“我在为我们苦难的中国的前途落泪。我抓伤了你,来向你赔不是,疼不疼?”

小庆龄眨一下眼说道:“疼!”

“对不起!”孙中山低声笑了,“我叫孙文。我是被悬赏通缉的要推翻满清、驱逐鞑虏的头子。今天下午,我们又死了两个同志,我和他们拼命来着。没想到,连累你了。”

小庆龄兴奋极了,“原来你就是孙文,孙逸仙,孙中山。”

孙中山笑问:“你今年刚10岁吧,你该喊我叔叔。”

小庆龄爽快地说:“可是我救了你,就是你的救命恩人,这样扯平了,就不用喊叔叔了。”

孙中山惊诧地问:“那喊什么?”

“用你们的称呼,”小庆龄正儿八经伸出手来,“叫同志。”孙中山忍不住笑了,也伸出手来认真地跟她握了握手。

这时宋耀如和倪桂珍相携走了进来,小庆龄赶紧闭上眼睛装睡。

宋耀如低声问:“逸仙,你在跟谁说话?”

“我在忏悔,连累了无辜的孩子。”孙中山忙掩饰。

宋耀如和倪桂珍搀扶着孙中山走了出去,孙中山临出门时又转回头向小庆龄望去,此时宋庆龄正睁着眼睛在看他。他向她眨眨眼,她高兴地说:“你好,我叫宋庆龄。”

孙中山笑道:“记住了,我会报恩的。”

他能看到我们还没有看到的

不久,孙中山伤愈,悄悄离开了宋家,又奔上了革命征途。

孙中山离去,没有跟小庆龄打招呼,这让她大为不快,噘着嘴嘀咕着说他对救命恩人没有礼貌。

父亲笑着告诉小庆龄:“相信吧,他会回来的,革命没有成功,他永远不会消失。”

小庆龄与孙中山的意外见面,让她牢牢记住了他。不仅因为他是小庆龄接触的第一个陌生男人,更因为孙中山痛苦时的脆弱、流泪时的温柔,还有顽皮时的可爱,都在小庆龄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时光似水,转眼五年过去了。

教堂钟声在悠扬地荡响,母亲倪桂珍领着已经长得亭亭玉立的宋庆龄和小美龄在教堂里做着祷告,两姐妹即将赴美留学。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教堂一角,他跪在忏悔小屋的纱窗前,小屋内是宋耀如,纱窗前是孙中山。

自上次伤愈离沪后,孙中山为革命四处奔走。这是他第六次组织镇南关武装起义,此次潜来上海筹资,正被清廷捕快追捕。他闯进宋耀如主事的教堂避难,跪在宋耀如忏悔小屋的窗前,却不愿忏悔,声称自己的灵魂已经死了。

灵魂若是死了,就无欲无求,无痛无哀了。窗内宋耀如充满信心地鼓励他,“我的孩子,你的灵魂没有死。灵魂不死,才有希望,为这个世界继续战斗吧!”

突然牧师宋耀如的声音压低了说:“教堂外已经被朝廷派的人包围了,你这样很危险。”孙中山低声倾诉着:“我实在心痛不已,有点支持不住了。不过,谁也不能打败我,我还是那个要把天戳个窟窿的人,我一定要将革命坚持到底!”

“这才是我认识的孙大炮。”宋耀如抑制不住兴奋地说,“逸仙,现在要赶紧想办法从这里脱身。我知道你会来找我的,捐给同盟会的银票我就带在身上。你快进来。”

孙中山悄然溜进了忏悔小屋。

刚才宋庆龄祷告时瞥见忏悔小屋前跪着的那个背影后,就一直心不在焉了。做完祷告走出教堂后,宋母就絮叨宋庆龄做礼拜不专心。宋庆龄不在意地反问,“在教堂时爸爸怎么没出来?”

宋母掩饰着说:“他有事吧!”接着又叮嘱宋庆龄,到了美国要照顾好美龄,她小。

宋庆龄则懂事地宽慰母亲道:“我都十五岁了,你还担心什么啊!爸爸像我们这么大不早就漂洋过海去自立谋生了吗?!中国的下一代不能再在世界上被人小瞧了!”

“行了,你呀,跟你爸一样,整天拿孙先生的话当圣旨!”

“不,不是圣旨!”宋庆龄较真起来,她思索着应该怎么说。“孙叔叔他看到了我们还没有看到的。只是,我觉得他太孤单了,像一个伤痕累累的殉道者。”

小美龄也较真了:“二姐,好像你比爸爸还理解他。”

就在这时,一个穿牧师黑袍的熟悉背影,在她们眼前不远处的路口闪过。宋庆龄立刻呼唤着爸爸追了过去,那个背影对她的喊声却充耳不闻,只是匆匆往前赶去。

宋庆龄站住,回身对追上来的母亲问道:“妈,那不是爸爸吗?他怎么不理我?”

倪桂珍回道:“也许你看错了,穿一样的黑袍,是别的牧师吧?!”

“不,那帽子可是爸爸的。这就怪了,我得去看看。”不等母亲回话,宋庆龄便跑着追了过去。

望着远去的庆龄宋母不由地叹道:“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好奇心太强……”

宋庆龄跑了一段路,见到了爸爸的背影,便悄悄地保持一段距离跟着走。那个人发现有人跟踪,在街口拐了个弯躲在弄堂的死角不见了。

宋庆龄在街口愣住了,她寻觅着走进了弄堂,突然有人从她后面捂住她的嘴,把她拖到死角后面才松了手,她惊魂不定地说道:“对……对不起,我认错人了。”

“刚才就是你一直在喊爸爸?那你是……”那人仔细打量着她后叫道:“庆龄?”

望着眼前这个陌生人庆龄呆住了。当此人将假胡子拿掉,掀开帽子时,她认出他来。他竟是化了装的孙中山。

宋庆龄激动得想喊,却被孙中山捂住了嘴,他扫视了一眼周围,走进了弄堂一个安全处后才对她说:“对不起,每次碰见你的时候,我都这么狼狈。”

“不,应该是我对不起你,我知道你正被通缉,是我给你添麻烦了。”宋庆龄诚挚地道歉。

孙中山再一次打量着她,“五年了,你长大了!”

“你的书,我都读完了。”宋庆龄望着孙中山又问道:“我的恩,你还没有报啊。”

孙中山感慨万千,欲说什么却无奈地摇下头说道:“我要走了。”

“我也要走了。我明天就去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了,一去就是五年。”

孙中山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还会见面的,不过,我大概不能去美国看你了。”

“不,我等着你,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着你!”宋庆龄满怀激情地说,“你一定要加油,坚持你的理想。只可惜我现在没有能力,不然,我不会输给你。”

“好样的!”孙中山道:“十年了,还没有看到青天,就不信推不翻这腐败黑暗的满清王朝!你等我的好消息。好好学习,我也等你的消息。”

宋庆龄激动地伸出手来:“一言为定!”

俩人盯视着对方,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它会让我每天头脑清醒

1908年春,宋庆龄携10岁的小妹美龄,乘满洲号邮轮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去了。

春夏之交的四月,邮轮抵达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大姐宋蔼龄领着宋家在美国的亲朋好友,在码头迎接宋庆龄和小美龄。三姐妹在异国他乡相聚,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宋庆龄在亲友的安排下,进入新泽西州的萨密特镇私立学校补习法语和拉丁语,备考大学,取英文名字为罗莎蒙黛。秋季,宋庆龄便正式进入乔治亚州的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学习。

宋庆龄在早已熟悉环境的大姐宋蔼龄的照顾下,很快进入了状态,开始了大学生活,她编排在文学系一年级A班。开学的第一天,宋庆龄准时走进了教室里,她和缠足的中国女孩余凤坐在一排座位上。教室里来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各国的白皮肤女孩子,当该班指导教授哈扎特,准时走进教室时,她注意到宋庆龄身旁一侧空着两个座位,立即皱起了眉头。

这时,院长的女儿芭芭拉和一个美国女孩哈妮悄悄走了进来,芭芭拉傲慢地扫了宋庆龄一眼,压住她的裙子坐了下来,宋庆龄对她的不礼貌冷扫一眼,把裙子扯了出来。芭芭拉轻蔑地嘀咕着:中国女人!

哈扎特教授威严地扫视了大家一眼,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宋庆龄专注地倾听着哈扎特教授的讲话。教授说道:“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的女子大学,创立这所学院的初衷,就是希望女士们要和男士们一样自强自立,要有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一个庄严的仪式吧!”

什么仪式呢?就是每个同学按照顺序,把各自国家的国旗挂到教室后面的空墙上去。当同学们依照顺序把美国旗、法国旗、德国旗挂上墙后,宋庆龄和余凤也把清朝的龙旗挂到了墙上。然后哈扎特教授来到挂满国旗的墙前,面对纷纷起立的同学们严肃地说道:“同学们,这样做是要让你们时刻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为了祖国的尊严你们要好好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国家值得骄傲的东西画在国旗旁边。谁先来?”

哈扎特的话音刚落,芭芭拉便举起手来,她上前接过教授手里的画笔,来到墙前在美国国旗旁,很快画上了一台电报机,并用一只手捂住耳朵,一只手做着敲击键盘发报状引得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接下来英国学生在国旗旁画下了一架电话机,德国学生画上了一辆轿车。当哈扎特教授看着宋庆龄和余凤时,余凤避开了她的眼睛,宋庆龄却坦然地走上前,在龙旗旁边画上了万里长城。芭芭拉轻蔑地撇了下嘴,当宋庆龄返回座位时,她却突然走上前去,在宋庆龄画好的长城上画起来,宋庆龄诧异地望着她。

“芭芭拉!”哈扎特教授严肃地喝阻她。芭芭拉却不理睬。她在长城画面上画上了一个蓄长辫子、抽鸦片的男子,旁边还有一个小脚女人在给抽大烟的男子点烟泡的漫画。画完后她大摇大摆地回到了座位上。宋庆龄看着芭芭拉的画,气得满脸通红,余凤也难过地低下了头。

哈扎特教授严厉地说道:“芭芭拉,你必须立刻向这位同学道歉!”

芭芭拉一脸不屑地站起来,指着自己画上的东西说道:“长城是中国几千年前修的,现在的中国应该是这样的!”她的话顿时引得同学们窃笑私议起来。宋庆龄气得“霍”地站起来,她义正辞严地说道:“我们中国还有很多让人骄傲的东西,我们的四大发明,我们的丝绸、中医……”

“哼,说来说去,还是几千年前的东西!”芭芭拉突然又站起来打断宋庆龄的话,掀起安静地坐在旁边的余凤的裙边说:“大家来看看中国女人的小脚是什么样子吧。”

余凤吓得尖叫着躲到了宋庆龄身后,宋庆龄双手一拦,怒目而视。哈妮急忙拉住芭芭拉说:“芭芭拉,你闹的过头了!”芭芭拉耸肩摊了摊手,坐了下来。

哈扎特教授严肃地说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更要尊重对方的祖国。芭芭拉,你是院长的女儿,相信你更能理解这一点。现在你要为你的行为向罗莎蒙黛道歉!”

“对不起,中国女人。”芭芭拉不情愿地向宋庆龄鞠躬道歉。

“用不着!”宋庆龄冷冷地回答她,“你的行为只会让我这个中国女人每天头脑清醒!”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全都被宋庆龄这句话震慑住了,她们惊讶地望着这个文静优雅,看来有些柔弱的中国女人。连芭芭拉也怔怔地瞅着宋庆龄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哈扎特教授似乎理解地瞅了瞅宋庆龄,接着诠释道:“历史的车轮永远在向前滚动,每一天,每一个国家,包括我们自己,都在进步着。只是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这是因为某些原因所致。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些有着悠久文明的古国曾对社会起过推动作用。这个我们谁都不能否认。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芭芭拉把目光投向宋庆龄,宋庆龄回看她一眼,想了想举起手来,芭芭拉却先站了起来,自傲地说:“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教授你说的那几个所谓文明古国现在都没落了,它们经济衰退,文化陈旧落后,它们正在被历史所淘汰,特别是亚洲的中国。我认为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就在我们脚下站着的这个国度里!”她说完挑衅地扫了宋庆龄一眼,得意地坐了下来。

“芭芭拉,你的无礼将受到惩罚,从今天开始,你要打扫忏悔室一个礼拜。”指导教授哈扎特生气地下了处罚令。然后,她转向宋庆龄:“罗莎蒙黛,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谢谢哈扎特教授。”宋庆龄沉稳地站起来说:“没错!芭芭拉说得对!”

同学们顿时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诧异的目光全都扫向她。

宋庆龄朝大家微微一笑,激动地说:“不过,她只说对了前半部分。现在的中国确实是落后的,但历史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曾创造过人类的奇迹,她绝不会被淘汰!现在,我的祖国正在经历着变化,有一批人正在为她的崛起呐喊奋斗,他们为了这个事业在流血、在牺牲,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其结果必然会形成一个新的形态。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像头沉睡的狮子,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会震惊全世界!”

宋庆龄用流利的英语大义凛然地说着,说到祖国必然会变化时充满了自信,眼睛里燃烧着足够照亮整个大地的火焰,她的话深深感动了教室所有的人,教室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哈扎特教授也跟着鼓起了掌,余凤更是含着泪花向宋庆龄鼓掌。

掌声中,宋庆龄难抑激动兴奋,转向大家鞠躬致谢,然后转身坐下。

哈妮也忍不住举手鼓掌,向宋庆龄投去欣赏的目光,芭芭拉狠狠瞪她一眼,突然又赌气般站起来说:“你说中国现在有人革命,就是那个鼓吹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吗?”

宋庆龄朗声回答:“不错!”

芭芭拉不服气地说:“那他做成了什么?说不定又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家伙。”

宋庆龄气得站起来,极力捂着胸口压住怒火说:“你根本不了解他,凭什么要污蔑一个遥远国度的人?”

芭芭拉夺理反问:“那你了解他吗?”

宋庆龄满怀自信地回答:“我当然了解,因为我认识他。”

“哈哈……你?”芭芭拉狂妄大笑嘲讽起来,“凭你一个15岁的裹脚小姐吗?我不信,谁会相信啊?”她转向大家,“你们相信吗?她认识孙中山?”

是啊,谁相信呢?然而事实是宋庆龄10岁就认识了孙中山,她对孙中山的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

幸好课堂上的这场不愉快的争辩很快便被哈扎特教授及时制止了。历史既然是发展变化的,那就等待事实来证明吧!自此之后,哈扎特教授对这个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祖国会有一个根本变革的宋庆龄另眼相看了。

把尊严看得比生命重要的人

宋庆龄进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后,由于她待人友善、热心公务、好思敏捷,很快在学院师生中成了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学生。不久,她还担任了校刊《威斯里安》的文学编辑和哈里斯文学社的通讯干事。

她与小妹美龄虽与家里亲人远隔重洋,但父亲的关爱时常跨洋传来,并把国内局势和革命形势发展的剪报不断寄给她,使远离祖国的庆龄,不断增强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尤其在她远离祖国后,孙中山领导的起义又遭受了几次挫败,祖国日益深重的灾难,常使宋庆龄为此忧虑,也使她的性格变得内向而深沉。哪怕她在与同学们游玩时,也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隔海相望的祖国联系在一起。

宋庆龄刚满18岁进入大学三年级后,便在校刊上发表了题为《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的论文,论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振兴祖国的强烈愿望,怀着年轻人的满腔热忱,期待早日学成归国,为改变民族的命运做出贡献。她热情提出了自由平等的理想,并对实现这种理想,大胆提出采用启蒙运动和普及教育的途径来实现。

同时,她还主张废除包办婚姻,采用西方式的一夫一妻制来解放女人和男人的婚姻问题。她文采飘逸、热情奔放的论文,代表了不少当时受过西方思想教育的年青人的呼声,也催化了她为国为民的感情,一步一步把她推向她此后要走的道路。

就在这年的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不久,清朝皇帝被迫退位。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誓仪式上宋庆龄的父母,她留学美国的大姐霭龄和弟弟子文和子安都坐在前排的位置上,一直秘密从事反清革命的父亲宋耀如与孙中山的亲密关系终于公之于众了。

风和日丽,晴空朗朗。

一面共和国的五色旗,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绿茵草地上空飘荡着,宋庆龄双手高擎着五色旗在发狂似的奔跑着,小妹美龄和余凤等几个中国留学生在她身后欢笑着、追逐着,宋庆龄终于停步,择选着风向,高举着的五色旗迎风飘荡,猎猎作响。

这是她收到的寄来的一幅第一批制作的共和国的五色旗。革命屡败屡战的阴云曾久久压抑在她心头。此时,她感到无比地兴奋和喜悦,她为远隔重洋的孙中山的成功感到无限荣光!

宋庆龄她们在校园里为共和国的五色旗狂欢之事,很快在学院里传开了。当宋庆龄她们撒着欢,跑往教室去换下清朝的黄龙旗时,那位四年前曾侮辱过中国要被历史淘汰的芭芭拉同学又出现了,她站在教室挂着各国国旗的墙前,笑盈盈地拦住了宋庆龄她们。

“你要干什么?”宋庆龄不由得警惕着问她。

芭芭拉放下双手:“既然你认识的孙中山,他真的干出了点名堂,那么,你们就不能随随便便换这面旗子!”

小美龄毫不示弱地拦住她:“哼,你以为找来帮手,我们就怕你啊!”

芭芭拉没理会她,转望一眼哈妮,做了个OK的手势,朝教室门口一指,此时,同学们正三三两两地走进教室来,余凤惊讶地拉拉宋庆龄的胳膊,庆龄发现进来的同学们毫无恶意,只是嬉笑唧喳地议论着什么。宋庆龄站在一旁不吭声,她要看看芭芭拉到底要玩什么花样。

“同学们,快过来!”芭芭拉挥手招呼着同学们聚拢在墙前,然后两手一压,示意大家安静后说道:“同学们,四年前,我们大家站在这里,教授让我们挂上自己国家的国旗,勉励我们为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在我们中间有一位来自古老东方国家的女儿,她热切关心自己民族的命运,她坚信自己的祖国会有一天走在世界的前列。她就是罗莎蒙黛!”说着她转身把宋庆龄推到前面激动地说:“今天,她迎来了自己祖国的新生,她应该赢得我们的尊敬!”芭芭拉说完,带头向宋庆龄鼓起掌来,同学们跟着她热烈地鼓起掌来。

宋庆龄看着同学们既意外又惊喜,她有些不知所措地对同学们连连鞠躬:“谢谢,谢谢。”然后不解地问芭芭拉:“你为什么这样做?”

芭芭拉笑着回答说:“谁让你真的认识孙中山,是你感动了我,只有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才值得尊重。”说着她又压低声朝宋庆龄开玩笑似的说:“另外,我也怕一个不小心,被这只醒来的狮子咬一口啊。”

宋庆龄为她的诚挚所感动:“可,可你不用把同学们都喊来呀?”

“不,不!”芭芭拉认真地截住她的话说,“当年挂旗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在的,所以,今天你要换旗,也必须全班同学都来。罗莎蒙黛,来吧。”

同学们又鼓起掌来,宋庆龄庄严地走到墙前,几个中国留学生上前扯下了清朝龙旗,宋庆龄在一片欢呼声中,挂上了五色国旗。

芭芭拉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笔,朝宋庆龄一扬说:“我给你重新画一个!”只见芭芭拉利索地画起来,很快墙上便出现了一头立着的威武雄狮。

全体同学又热烈地鼓起掌来,宋庆龄和美龄与中国留学生们对视了一眼,满含欣慰地笑了。

这一天,宋庆龄一直沉浸在欢欣鼓舞和兴奋之中,由于芭芭拉的带动,许多轻慢中国留学生的西方国家学生改变了冷漠的态度,芭芭拉还拿着一本介绍中国历史的书来向宋庆龄请教,并要宋庆龄教她说中国话,俩人还坦诚开心地交谈,聚在一起会餐庆贺。自此,俩人成了挚友。后来芭芭拉成了职业记者,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着宋庆龄的革命工作。

此后,关心祖国、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便成为贯穿宋庆龄一生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了。

转眼五年学习期满,宋庆龄大学毕业了。

哈扎特教授找她谈话,期待宋庆龄能留校研读博士,父亲也给她来信希望她继续深造。此时宋庆龄却在热切企盼着正在孙中山身边工作的大姐霭龄的来信。

果然,大姐霭龄来信了,却告诉她不能回国了。因为袁世凯攫取了共和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后,露出了真独裁假共和的面目。为了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发动了北上讨袁的“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革命失败了。孙中山、黄兴等一批革命者被袁世凯通缉,逃亡日本东京。宋庆龄的父母及全家也都避难到了日本。

这对远在异邦的宋庆龄,宛如晴空一声霹雳,她惊呆了。她万分焦虑,忧心忡忡地将信久久地按在胸口,她多么盼望全家和孙先生能转危为安,她恨不得马上飞到他们身边,尽自己所学的知识,化作力量去帮助他们,去为革命尽自己所有的一切!

没过多久,为了祖国和革命的需要,她毅然西行,横渡太平洋,来到了革命党人流亡的日本。

(本刊节选)

〔责任编辑 刘珊珊〕

猜你喜欢

宋庆龄孙中山同学
宋庆龄,三城记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宋庆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