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博客优势,优化语文教学

2009-05-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博客交流探究

洪 越

博客的运用,如春风般一夜之间吹遍了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似乎都寻找到了一个共同可以接受的平台。教育界在这股热潮中,也并未落后,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在以自己的理解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博客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造网上学习氛围的契机,使得无论是交流还是学习,都有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新的平台,而且还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教学优势。以语文教学为例,通过近几年的尝试实践,我们挖掘出了可以优化语文教学的几个方面。

博客为落实“大语文”教学观提供了可能

在“大语文”观的倡导下,语文需要大量的阅读积淀。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如果学了课本中的某一篇课文,视野仅仅停留在这一篇文章上的话,学生的阅读面显然过于狭窄了。比如,执教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沈从文的《端午日》,教师会从单元的教学目标中了解到,教材编写者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读懂这篇短小的课文,更希望学生能学会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推荐几篇类似或相关的文章作为拓展阅读的一部分。这样做的不足是,不是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能做到这一点,而且对于推荐的文章,学生的阅读情况无法得到及时地反馈。从教学的角度讲,学生的阅读是被动的,是被迫去阅读老师推荐的文章。

而博客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做法。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设置这一课的专题,可以把自己搜索到的有关沈从文的资料,都放在自己的这一课专题中,供学生课后自由阅读。

这种阅读载体的改变,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个体的对话模式,从而拓展为全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全体学生与多个教师之间的对话、所有感兴趣的外来游客与本班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学习,不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大语文”学习境界吗?网络的优势不正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吗?

同时,博客的优势还在于它不仅能发布文章,还可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并且可以设置丰富的超链接。这样的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客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供了平台

传统教学中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而在博客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是被关注的对象,这对学生而言是新奇的、有吸引力的。

基于博客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常常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个较有深度,又能激发学生个性思维的问题,请同学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包含着许多传统教学中课堂达不到的教学理念与效果。

首先,它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必须进行有效的思维,并且把自己的思维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其次,因为发表在博客上的言论,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的,出于自尊与好胜心每个学生也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至少会尽自己的所能,把自己的理解发表出来。即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一一作出点评,但是学生参与了,通过教师的点拨,每个学生也能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知道自己好在哪,不足在哪。

再次,因为博客是动态的,学生任何时候有新的认识、理解都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思想发表在博客上。这一反复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过程。

博客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的空间,也增加了学生写作的数量,语言表达、文字运用能力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学生的作文,让学生能相互评价对方的写作,甚至吸引家长和更多的社区人士也加入进来。

博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

网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通过网络媒介,整合学生学习语言的探究行动,通过互联互通让学生合作学习,让志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有经常性的思维碰撞、交流,所以构建以博客为载体的开放式语文学习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用博客方式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更注重教与学的参与和协作,更注重参与者发表不同的观点。

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博客开展主题式自主式的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对主题的一些分析、归纳、评价以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整合在一起,供所有学生分享,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各个专题,如《狼》、《荷》、《长城》、《文字》等等的时候,可以以开放的形式既实现资源共享,又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思维的方式,真正实现“教为了不教”。

教师先在自己的博客上列出该专题研究的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要求,并列出相关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先在课堂上让学生翻书、上网查相关资料、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室里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探究活动本身已经远远超出了学科的限制,它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博客为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教学提供了空间

博客这一载体的出现,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了一个开放的、互动教育平台。老师和学生共享这个平台所提供的大量的、全方位的、不断更新的信息。

在传统分层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或者测试中,教师会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分别给予不同的练习或试卷,这样会给差生带来自卑感,优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而利用博客这一平台,可以不让学生知道他是哪个层次的,但教师心中有数。

比如,在利用博客平台进行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纪上册中《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难易不同的几段视听资料共同放在自己的专题博客上,在课堂上可以供学生自由地选择收看收听,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断完成教师提出的视听要求或任务。

博客的优势更体现在课后有针对性的辅导上。而课后利用博客的交流更利于拉进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愿意主动地和教师进行多方位的交流。

因此利用博客来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原则,对待具有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博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渠道

博客的出现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渠道。博客是一个长期、稳定的个人信息发布平台,作为个人的知识库,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反馈自己对教学的思考、探索,它的存在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积累、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首先是同行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记述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撰写自己教育的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与同行相互交流、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其次是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博客与教师共同学习、探讨问题,他们能随时了解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可以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应该改进的地方等教学建议。学生还可以通过博客反映自己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甚至把平时课堂课间没能或者不方便与教师交流的话题,在博客上畅所欲言,这些信息是语文教师不可多得的“探究素材”。

因此,恰当的利用博客平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结语

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博客的优势,尽管目前的运用与探究还是初浅的。作为一种学习的新载体、新事物、教育的新思维,我们相信博客必将在教育的方式、途径以及教育过程的呈现上开辟出新的天地,显示出它独特的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博客交流探究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
我为博客狂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