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让作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2009-05-29夏海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教师

夏海瓯

课堂作文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普遍存在着方法陈旧、过程单调的弊端,学生兴趣淡薄,思想负担很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甚显著。在作文教学中,常常看到一些学生谈文色变,把作文看作是一件“苦”事。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难以解决可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通过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仔细聆听声情并茂的声音,认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反复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一改过去那种呆板、单一、平面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丰富、新颖、多面、立体,而且可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观察、表达、作文、评改,从而优化了作文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乐于习作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是老师。”因为只有认识的主体总是带有满意的感情色彩和向往心情,才会积极地去认识、去思考、去探索。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越强烈,思维的动力就会越大。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和态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做到寓“写”于乐呢?以往的实践证明,仅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很难激活学生习作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创设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在情感氛围中进入教学过程。而多媒体CAI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用于儿童的感官,能激起儿童强烈的兴趣。

如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教师用电脑打出十几种可爱的小动物,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面对着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可爱小动物时,欢呼雀跃“呀,好可爱”,“真有趣啊……”,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因势利导:“为了介绍的更好,选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按教给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如果你想对这只动物有更多的了解,就用鼠标一点你喜欢的动物(就会出现这只动物的一些知识),它会告诉你它的情况。比一比谁是最佳讲解员!”鲜明生动、声隋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学生个个说得开心,头头是道。说完后再让学生写,自然就水到渠成,再无畏难的情绪。

优化心境、爱上习作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是学生的自我表述的形式之一,是自内而外的输出。儿童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作文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以至于作文内容空洞,题材狭窄,语言枯燥,形式呆板,作文时产生畏难心理。利用电教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激起儿童强烈的情感,引发儿童产生心理的共鸣,形成最佳的心理趋势,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展。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尊敬的人》时,先让学生观看自制的录像片《妈妈的一天》。为使此次作文取得好的效果,事先摄下妈妈在家洗衣、做饭等于家务活,妈妈努力工作的场景,并配上歌曲《懂你》,学生看着那一组组熟悉的画面,听着那动情的乐声,自然激起了对妈妈的感恩、赞美之情。这时教者因势利导:“这就是妈妈,值得尊敬的人,那么你还尊敬谁?为什么尊敬?”这时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情动而辞发”。于是他们写出一篇篇饱含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可见,学生习作心境一旦得到优化,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这时的习作便成为学生抒发自我情怀的“需要”,打破以前的“心无所思,情无所动”气氛,由原来难为的“无米之炊”变成大家乐为的“有米之炊”。

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七至十二、三岁)是培养观察能力、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年龄期。作文教学应该利用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孩子运用形象思维去开阔视野、丰富情感、积累词汇和知识、掌握写作技能技巧,进而内化为写作能力。

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计算机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

如指导学生写《记一次大扫除》时,大屏幕上出现了本班学生在教室里进行大扫除时热烈的劳动场面。有些学生看到自己的特写的镜头出现在大屏幕上,更是激动得笑脸绯红。当我再次播放录像,选择“擦玻璃、拖地板、摆桌椅”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序地观察,唤起他们的再造想像,学生有话可说,“文思泉涌”,从而“有事可写”。

创新能力是学生习作的灵魂,如果学生缺乏创新意识,那么他写出来时文章必定不能充满灵感。因此,教师应利用计算机创设情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针对学校的运动会,我曾设计过如下习作:课堂上,我首先告诉学生这节课是听声音写作文,学生马上有了兴趣,然后趁热打铁,我播放一组声音,操场上的铃声、哨声、喊叫声、欢笑声,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用恰当的象声词记录下来,接着因势利导,出示思考题:听了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在你脑子里呈现了什么场面等等,这样,一种种声音在学生脑海里变为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大多数同学能根据自己的联想写出趣味盎然的活动场面,如《激烈的校运动会》、《操场上的欢笑声》等。

另外,还可用录音机录下有代表性的各种声音,如风雨声、鸟鸣声、汽车声、早市的喧闹声等,通过某些特色的录音,进行想象作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为此,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的容量大、资源共享的特点,我尝试了多种作文训练方法,使作文课个性化。(1)音乐作文。学生欣赏了《调色板》,写出了想象作文《五彩的调色板》;听了《金龟子的畅想》,写出童话《金龟子的畅想》。(2)绘图作文。学生大胆的无拘无束的想象,冲破时空限制,构成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图画。如《哆来A梦来到我家》、《螺丝钉历险记》。(3)探究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积累文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出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评改互动、完善习作

以往传统的优秀作文课能做到当堂交作文,却难以当堂实现作文修改、讲评的环节,略显虎头蛇尾。实践证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斗志,促进学生不断进步。通过校园局域网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的特点,能使作文修改、讲评当堂完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发信息,交流、讨论习作,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使作文课合作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学生写作时,发现问题就及时指导其解决。对个别问题,可单独和他交流,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对典型问题直接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们共同探讨。(2)作文集体讲评时,我将学生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对文章的内容、遣词造句及至标点符号进行评改。评改过程中展示了修改的每一步骤,使学生不仅对正误了然于胸,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修改后,还可把预先保存的原文和修改稿进行比较对照,使学生自己领悟出修改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当然,教师可以通过发送声音、图像、短信等形式,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巧妙地提出建议,不能大面积地否定学生的习作,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写作兴趣。

信息技术与作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确优化了作文教学的过程,给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然而,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把握使用的“量”与“度”。当然,新事物的出现需要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育思想现代化,懂得不断学习的教师,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真正让作文教学飞翔起来。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