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2009-05-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学内容教材

张 云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制定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全国普通高中最迟于2001学年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我校也于2001年秋季开设了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于2002年夏季开始参加甘肃省的统一会考。虽然已经进行了7年会考,但是,由于目前普通高中的评价制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所以普通高中实际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1课程地位低下

多年来,虽然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都认为掌握信息技术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由于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进人普通高中的学生的首选。信息技术不纳入高考,使得学生和学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学校将建立微机室、校园网作为标榜现代化的摆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在普通高中的地位比较低下。

2学习目的不明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等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我们的学生认识不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把信息技术课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机的应用,而计算机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就是娱乐的工具,将学校微机室当作是放松自己,玩游戏的地方,上课布置的任务完不成却一味地玩游戏、聊天、听音乐,不知道自己在微机室上课究竟要学什么。

3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相对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选择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我校今年采用的泰山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是2003年6月出版的,该书操作系统仍然是Windows98,网络接入方式仍然是拨号上网的设置,课本知识明显老化;而且该书是针对零起点的,但在实际中,我们的学生几乎都不是零起点,大部分都在小学和初中学过,而且由于兴趣和家庭情况的不同,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很大;另外由于该教材与甘肃省的会考内容不一致,而且部分内容又在初中学过,在难度上和深度上没有区别,导致学生没兴趣,老师也不知道如何讲,最后考试成绩又不理想。

4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也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虽然教师在机房授课,但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仍然采用灌输的手段,教学中一般采用先教后练的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以下对策,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1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

信息技术课必须作为基础学科,这是时代对我们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信息技术将不但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必须逐步确立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

2校本教材与课程教材相结合

教材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在于教材不贴近一线教学。因此建议教材要“以人为本”,根据当地会考要求,因地制张云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宜地开发校本教材,在正规教材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同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注意与初中内容的衔接,在体系上强调有层次、有提高、有拓展。教材编写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状态,增加内容的趣味性,提高语言的生动性与通俗性。

3实现多层次教学

一是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作为基本教学内容,为必修课,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

二是要坚持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以及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快的走得更远,让慢的也能有所进步:

三是利用任务驱动法与主题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摸索、研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是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明白计算机除了可以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也可以对生活与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

五是要坚持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并重。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不计较点滴知识的得失,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具备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4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信息技术课开放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体系。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培养他们可持续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