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自考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009-05-25黄卫军

党史文苑 2009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建议

胡 敏 黄卫军

[摘 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已成为一个共识。研究者对江西蓝天学院2008级非英语专业自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民办高校自考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对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自考生 调查和分析 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我国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教育部高教司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一直在研究讨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现代语言学家将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组成,具体来说,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 、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三部分: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在相关研究中,以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占大多数,而关于民办高校自考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则凤毛麟角。目前,进入民办高校学习的自考生人数众多,也是社会就业的庞大群体。对于民办高校的自考生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综合性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当前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自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如何呢?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英语教学的改进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以上考虑,研究者在江西蓝天学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是江西蓝天学院2008级大一新生的四个班级,文、理、工科兼有,都是自考助学班学生。问卷调查由任课教师在课堂进行,以便学生有疑问随时可以向老师求助,同时确保答卷内容真实,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223份,有效试卷210份,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结果比较客观可信。本次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估;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

三、结果与分析

1、英语语言能力的自我评估与分析

通过学生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言能力的自我评估,我们发现民办高校自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普遍偏低,距离从事跨文化交际要求相差甚远。调查数据说明,学生英语总体水平较低,尤其表现在听与说两方面。听力水平“几乎一点都不懂”的占15.2%,28.1%的学生“不敢开口说”,属于哑巴英语,52.3%的学生“词不达意”,学生对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缺乏自信心。同时,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能写简单的报告和应用文”的人数只占23.1%,大多数学生经过6年以上的英语学习,却“写的语句错误较多”,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不能根据话题来策划完成语言运用任务,语言能力极其有限。

上述情况的出现有许多原因。首先,民办高校自考助学班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考未上录取线的落榜生和部分中职、中专毕业生以及少数社会青年,学生成分多样,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底子薄,并且有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其次,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教师在阅读理解、词汇语法结构上花的时间相对过多,而在听力、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花费时间较少。第三,英语测试均不重视听说能力,分值所占比重不大,考试仅限笔试形式,有些地区高考根本不考查听力或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估分析

该部分围绕跨文化交际知识、西方社会文化习俗、交际策略、会话原则、非语言交际、影响交际能力的因素及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等7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情况。从学生自我评估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学生对西方国家文化习俗、交际知识了解程度不高。20.56%的学生对会话原则“基本无知”,22.43%的学生对非语言交际的了解几乎空白,学生使用的交际策略由高到低依次为回避、求助、替代、非语言、母语、重组。调查还发现,有很多同学从来没有听说过交际策略,大部分学生对交际策略概念不甚了解,使用频率低,但也会自发地使用某些策略,如替代策略、非语言策略等,仍有29.7%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用交际策略去弥补词汇的不足,无法顺利完成交际任务。对于影响其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因素,有66%的学生选择“语言能力差”,另外有近25.5%的学生认为“不懂交际知识”,相应地,有近75%的人都认为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就是“传授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策略”、“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和“营造交际氛围”,从侧面间接反映了对英语教学的不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与长期以来的教学方法有内在关系。多数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词汇语法翻译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读写教学上,缺乏实际运用,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西方文化,英语课堂缺少文化的渗透,输入的内容忽视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不高,语言水平低下,直接影响英语的表达和理解。

3、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测试部分的结果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我评估的结果相一致。有近30.8%的学生不知道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者,对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常识不了解;问候语使用“Where are you going?”高达27.1%,学生还出现冒犯他人隐私权的错误,如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说明学生不了解初次交谈时“七不问”的西方社交规约;如应邀到英语国家的朋友家吃饭,23.7%的学生选择“提早一点到,帮助干活”,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言语行为价值取向带有母语文化的特征,还在遵循着自己熟悉的母语文化的语言行为模式,存在交际需要与交际能力之间的不对等,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英语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因而借助自己的文化背景来臆断,结果造成文化障碍或错误。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对异文化带有偏见,近6成的学生认为“汉语比英语容易学习”、“汉语是最具表现力的语言”;32.4%的学生认为“黑人总以暴力犯罪之类问题有关”,对黑人有恐惧感,这些反映学生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准去看待异文化,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特征,这样势必造成误解,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四、建议

1、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展文化教学

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充分说明,英语教学亟待改革。胡文仲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不了解英语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必须包括文化教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包容和欣赏态度,承认文化差异,尽量理解交际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消除误解与偏见,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对于文化移情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文化移情能力,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冲破这种无形心理障碍达到有效交流和沟通。从教的角度来说,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但不必拘泥于一定的程式,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本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传授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学习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用中学,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全面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交际能力。对此,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方法,如注解法、融合法、实践法、比较法、专题讲座法、文学作品研读法等,都值得借鉴尝试的,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文化接触、文化磨合或文化交织,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提高语言能力,增强教学针对性

Hymes认为,语言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语言能力就谈不上语用能力,策略能力也成为“空中楼阁”无从实施,也就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一个外语学习者“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所以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普遍偏低的状况,更应该加强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及其相关学习策略的教学,突出语篇的体裁及语域分析,语篇展开的策略、言语行为策略、非语言交际策略等语用功能的教学,有目的有系统地实施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单元话题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常用表达式等,把语言现象和相关文化有机融合,使学生既习得语言又习得文化。教师在传授语言、分析篇章结构的同时,注意输入特定文化,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所有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教改前有必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再作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以便根据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五、结论

尽管本次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了解民办高校自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调查结果突出反映了民办高校自考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英语语言能力普遍偏低,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现状令人堪忧,教学亟待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3]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4]高雨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

[5]高雨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及能力提升研究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