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

2009-05-25岳朝晖

党史文苑 2009年8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

岳朝晖 朱 梅

[摘 要]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农村的基础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观念陈旧,资金短缺、设备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农民子女教育;各方面积极协调,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科学发展观 创新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将直接影响到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国家的和谐稳步发展。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基础教育”的含义及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们所说的“基础教育”通常是指中小学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少年。但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上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上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由于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因此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但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将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本文所探讨的基础教育主要是针对农村里的中小学教育,即九年义务教育。

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基础性、全民性和普及性。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上,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不可能有优秀的高等教育。因此,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人生之本、民族之本、国家之本,也是教育之本。

1949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十分薄弱。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予以普及。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方针。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可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幼儿园18.14万所,在园幼儿2403.03万人;有小学60.96万所,在校学生13953.80万人;普通初级中学63940所,在校生5363.03万人;普通高级中学1.39万所,在校生938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535所,在校生35.84万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及随班就读学生22.55万人)。

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较快,但是我们还应看到,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前景不容乐观,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归纳起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

这里讲的不平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相比,发展相差悬殊,从资金、设备、师资力量等各种条件来看都是有相当的差距,城市基础教育发展较快,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东西部农村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差距较小,甚至没有差距,而西部农村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基础教育落后甚远。这种基础教育发展的极不平衡状况,严重影响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基础教育观念陈旧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必须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只有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能有正确的教育实践。有人认为:“农村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农村教育是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教育。”[2]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它没有认清农村教育对于农村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另外,被“读书无用论”所蛊惑,受外界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家长认为那些“暴发户”也没有多少文化,照样能发财,取得成功,因此他们在子女的义务教育还没完成,就主张让他们出去打工赚钱,使得许多孩子过早地结束了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还有的农民受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影响,子女多的却让女儿读几年小学,然后就出去打工养家糊口,造成辍学现象严重。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生源,不但浪费了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造成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下降。

(三)资金短缺,设备落后

当前对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不够,“很多地方把农村教育工作看成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而物质资本投资效果的外显性常常博得决策者的青睐,从而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企业的经常性补贴甚至是政绩工程上,导致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事业落后,职业技术教育‘发育不良,农民得不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农村人力资源远远落后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3]特别是在贫困偏远的山区,许多教师的工资都不能及时发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整体不高。师生们大多是在破烂不堪、简陋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些地方学校仍在使用危房。

(四)师资力量薄弱

发展教育,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农村不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为:自然条件较差,生活待遇不好,使得许多本科大学毕业生不愿扎根农村服务基础教育事业;教师学历不高,大部分教师的最高学历只是专科或中专、中师,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教师队伍中除了拥有合格学历的老师教学外,还有很多地方有代课教师,不仅是很多代课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就是正式的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者也大有人在。此外,由于条件不佳,许多自己培养的骨干教师也趁机流失。以上种种,造成了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

(五)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农村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民转公的教师多、代课教师多、师范类大专院校毕业生补充少,而又年龄结构老龄化、知识结构老式化、教学方式的格式化和教学理念陈旧化等问题严重,他们很难胜任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即使是搞改革,也是新教材旧教法,穿新鞋走老路,教起来两张皮。能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对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学生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真正能拿下来的教师寥寥无几。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基础教育注重的还是应试教育,没有认真贯彻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老师只讲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教师和学生整天在知识的“授”、“受”中疲于奔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可以说,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实行改革。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拿出对策,改善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科学持续的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农民子女教育

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在关注农村基础教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证适龄学龄儿童按时入学。辍学儿童的增多不仅是学校的失败,也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灾难。我国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问题,并于2006年修订了《义务教育法》,出台了“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大大缓解了农民在基础教育阶段沉重的子女教育费用负担。[4]但是这还不够,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其次,必须严格落实免费政策。目前不少地方还存在中小学乱收费现象,这是应该坚决杜绝的。既然是义务教育,就必须全部免学费,不可使巧立名目乱收费之恶劣行为滋生蔓延。再次,加强对农民家长们的思想教育,宣传《义务教育法》,使他们懂得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大意义,让农民切实认识到基础教育对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基础教育不仅仅是孩子进入高等学府的阶梯,而且也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还必须使他们明白受教育是孩子们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较为突出,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在性格、态度、认知等方面常常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许多留守儿童心理抑郁,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社区和农村学校齐抓共管,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各方面积极协调,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三农”问题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各方面积极协调配合,齐心协力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亦如此。一是国家、政府要增加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在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办学,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二是发达地区援助落后地区,城镇援助乡村的基础教育。这包括资金、设备、人才和教学经验等方面。三是实行“三教统筹”。要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就必须重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最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两性互动发展。四是启动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根据现实国情,在教材、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当前的需求。五是帮助农民转变观念。如使他们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误解以及“读书无用论”等观念得到改变,端正认识,积极支持基础教育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师资力量的强弱对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关系重大。鉴于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薄弱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首先,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一批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和城市教师,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服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机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第二,增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农村教师培训应根据实际状况和教师的实际水平,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时效性,使其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使其从把教书作为谋生手段的谋生者转变为以教书育人为业的教育者,使其从应试教育的追随者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者。第三,在职业教育领域,还可聘请一些专家当指导教师。如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科研力度,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当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科研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这还必须加大国家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只有采取上述种种措施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才能真正保证农村基础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3]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N].光明日报,2006-07-08.

[4]王振存.论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天中学刊,2008,(4).

[5]蒋作斌.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J].湖南教育,2004,(20).

[6]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师教育研究新动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

责任编辑 刘金旭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