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科学解释

2009-05-25

党史文苑 2009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吴 强

[摘 要] 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 “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

自从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无论哪一个民族与国家,在民族与国家独立解放、生存发展的道路上都无法绕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问题。人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也好,反对马克思主义也好,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仍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一、“两个决不会”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肯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使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措施,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要正确认识这些新变化,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回答和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P33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无疑为我们认识这些新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曾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列宁也说过:“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不会忘记,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而帝国主义又比垄断前的资本主义进步。”[2]P57江泽民也指出:“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高得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3]P177-178

马克思主义既是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学说,又是创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和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他们在把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并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没有结束,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整体大背景没有变。当今世界,一方面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继续,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竞争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时代,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越来越被社会生产历史实践所证明是经得起人类社会历史考验的伟大理论。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们仍然在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辟的时代生活着。

二、“两个决不会”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P263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然而,“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为什么“越来越兴旺发达”,而且主导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呢?这也是当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内在联系研究中所要澄清的现实理论问题。

正如马克思后来所研究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产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1]P100。近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证明,资本主义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断进行科学技术革命,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不断以更加猛烈的速度发展生产力,从而以旺盛的发展势头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的物质文明发展。

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的问题。资本主义生存下去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在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如果没有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没有能容纳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资本主义也早就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按照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任何新生的或仍有生命力的社会形态共同的属性和历史使命。资本主义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取代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就在于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说过:“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5]P288-289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P373

马克思、邓小平为什么都特别强调发展生产力呢?就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社会形态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属性和历史使命。因此,任何一种社会形态要继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合理手段来发展生产力,并且调整生产关系来容纳新发展的生产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这个历史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史发展过程”。马克思曾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1]P292这一“自然史的过程”,我们不能用人为的方法和形式或随意的时间表来制定。自然史一般是以几百年、几千年为时间单位的。在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和交替都经历了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而且这一进程都是遵循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的辩证发展规律。比如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不合理因素的扬弃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深层根据,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会形态发展中“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因素”。[4]P276资本主义越发展,社会主义因素越多,这是不容置疑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因素的增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管理社会化、合作经济、工人参与管理、实施社会保障、发展国民教育等社会内容,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因素不断扩大的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资本主义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的发展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直接否定,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换言之,也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这些经济规律导致的“铁的必然性”“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资本扬弃。马克思曾说:“从我们目前研究的角度来看,同资本相对立的,除了雇用劳动和资本自身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7]P409“由此可见,资本的本质,也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由两对矛盾构成,即资本与雇用劳动的对立和资本与资本的对立。”[8]P74资本内在的两对矛盾,即资本与雇用劳动的矛盾,资本与资本的矛盾是用资本扬弃的方法来解决的。“资本扬弃是由资本的本质决定的,……从资本的本质(相对于现象而言)中质与本质相对立的角度看,资本的本质则是资本扬弃,即雇用工人对资本的剥夺,以及由于资本之间的竞争使私人资本变为社会资本。前者可称之为资本的积极扬弃,而后者可称之为资本的消极扬弃。”[8]P73-80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正在实现的趋势,就是“两个必然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三、“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深化和发展

“两个决不会”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两个必然”论断的运用和体现。马克思从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这首先表现在他精辟地评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在无产阶级尚未发展到足以确立为一个阶级,因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尚未带政治性以前,在生产力在资产阶级本身的怀抱里尚未发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无产阶级和建立新社会必备的物质条件以前,这些理论家不过是一些空想主义者。他们为了满足被压迫阶级的需要,想出各种各样的体系并且力求探寻一种革新的科学。”[4]P155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必备条件是社会发展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既有的生产力同现存的社会制度不能再继续并存。恩格斯也指出,肩负共产主义革命历史重任的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正是“工业革命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因此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任何人可以随心所欲制造的。这是“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最初表述。

1848年,欧洲大陆爆发了一场有工人积极参加的、大规模的革命运动。革命的性质总的说来仍然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又具有不同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这就是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革命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并交织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斗。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了1848年革命,并对革命的发展寄予厚望。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应当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把这一革命进行到底,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有利条件。因为欧洲的形势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一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成功,必将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由于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1848年革命在欧洲许多国家爆发后不久就被重新抬头的反动势力扑灭了。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欧洲经济、政治态势及其前景的分析,认为引起欧洲1848年革命的社会矛盾并没有解决,阶级斗争决不会停止,新的一轮革命高潮很快就会到来。他们强调,欧洲1847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早期工业资产阶级对工人难以置信的残酷剥削,手工业的大量破产和农民的困难处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条件;虽然1848年革命后反动势力有所加强,但革命的力量也在日益壮大。他们期待着法国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再一次推动欧洲的革命,而“法国发生任何一次新的无产阶级起义,都必然会引起世界战争。新的法国革命将被迫立刻越出本国范围去夺取欧洲的地区,进而引起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反响。”[4]P401

然而,新的革命高潮并没有到来。这是为什么呢?马克思研究发现,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新的工业繁荣已经到来,特别是在英国和美国,新的工业繁荣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英国和美国的繁荣很快影响到欧洲大陆,使德国和法国的工业也呈现出繁荣景像。“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4]P470-471这是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又一次重要阐发。

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重新回到书房,从事他多年以前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终于在1859年写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在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其思想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够最终成为现实。因此,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是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者是统一的。必须把二者联系起来思考,才能够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8]施九青:两个“必然”及其实现道路[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张荣辉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