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

2009-05-25黄晓利

党史文苑 2009年8期
关键词:哲学马克思主义

黄晓利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特性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勇于改变世界的实践观;批判和反思的理论勇气;理论的时代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理论品格

古往今来,登上历史舞台的理论可以说是多种多样、难以计数,但很多理论都像匆匆过客,昙花一现。而为什么已有150多年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历久弥新,充满生机活力?这其中的奥秘恐怕就在于理论的真伪、理论的品格。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长存于今,不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的自诩,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者的渲染,而是其本身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在哲学发展史上,也没有哪个哲学派别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风雨历程:它有过辉煌,也曾陷入过深深的低谷;它赢得过很高的赞誉,也曾遭受并仍不时遭受形形色色的来自各方面的攻击。更没有哪一个哲学派别能够如此有勇气进行自我批评,不断地在实践中补充、完善和丰富自己,并告诫人们不要把自己绝对化、教条化,而要把自己当作科学的方法、行动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界的一个奇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呢?首先因为它是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认识,真理性认识必然会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般的科学,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的是世界的本质和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如此,它有最大的普遍适用性,就时间、空间来说,它的历史跨度和覆盖面都是最大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相比较,它的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某些具体结论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贯穿其中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相对稳定的。

应当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诞生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已有不少了。不能说以往的理论都荒诞不经、一无是处,其中也有不少真知灼见,也有不少真理的发展。但从整体来讲,都离真理很远,都不是科学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同,它找到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了社会科学领域根本性的历史变革,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理论创作的产物,渗透着他们的辛劳和才智。但却是排除了主观的空想和幻想,始终严格遵循着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来构筑理论体系的,因而是科学的理论。任何理论,不论正确的或错误的、真实的或虚幻的,都可以看作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这好比镜子照人,好的镜子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而劣质镜或“哈哈镜”则可以把一个人扭曲得面目全非,脱离实际。只有正确、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拥有常青的生命力。

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上,这一科学真理仍伴随有坎坷和曲折。从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社会主义运动内部出现的僵化观念和体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教条主义化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了种种脱离时代特点和各国具体实际,企图超越现实条件加快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左”的错误,这种教条主义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实现新任务,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个别原理和结论来裁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其结果只能是用本本框实践,歪曲真理的内涵。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上出现了种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的思潮,一些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者自居的人也纷纷远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但真理总归为真理,它耀眼的光环总能拨开云雾见晴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迎来了新的春天。“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接受它的最有‘活力的部分”。如果“不去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1]

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目的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虾、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2]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把握了实践,并以实践为基础,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他们的学说,不是为了把它束之高阁、藏之名山,而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使之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行动指南。揭示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目的,是要掌握规律、应用规律,改造世界、改造社会。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2]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们行动和实践的理论,是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当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纳入自己理论的同时,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外部世界看成是发展变化的,而且也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看做是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能够保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动力之源。

当然,不可遗忘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至今,有如此辉煌的成绩,还离不开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谓的实践,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从而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而且也是社会精神文化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科学理论的最终实践者、检验者。因而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把社会实践特别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源泉和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而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看作是万古不变的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封闭的、不再需要发展的终极真理。实践证明,凡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扩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就能获得重大的发展和创新,它所指导的事业就能取得重大胜利。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正是和它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密不可分的。那种无视客观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无视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实际,拘泥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不作新的探索和思考的理论,只能是远离现实,远离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只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空洞无物的说教,从而窒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这正像江泽民深刻指出的那样:“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发展的

对于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来说,其发展都不是直线式的,都是在批判与反思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如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批判继承以往的哲学传统,还要批判来自和自己对立的理论及理论攻击者的挑战与歪曲,要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受到过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但后来又主动地批判、扬弃他们的哲学思想,把在他们那里以不同形式处于分离状态的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点,从马克思、恩格斯所撰写的一系列著作中便可得知。如《黑格尔哲学批判》、“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在对现实的无情但合理的批判中进行和完成的。《莱茵报》时期和《德法年鉴》时期的实践,1848年欧洲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的追踪与分析,对各种错误思潮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回击与批判,等等,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转变,以及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得以创立,也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形成的现实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要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教条化的理解与运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而妄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抽象化。19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德国曾出现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教条化的恶劣风气,一些刚刚加入党内的青年人以为“只要掌握了主要原则——而且还并不总是掌握得准确,那就算已经充分地理解了新理论并且立刻能够运用它了”[3],把唯物史观当作标签到处乱贴和套用。对这种错误的作风,恩格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告诫他们:“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首先是指它本身是时代的产儿。这一方面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历史呼唤它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潮流,科学地解答了时代所提出来的问题。19世纪初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各种克服弊端医治资本主义制度的药方纷纷出笼,其中也包括许多社会主义的思潮,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科学有效的。唯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规律,并指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地把握了时代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还在于它扬弃了以往的旧哲学,使自身成为最新形态的、完全科学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优秀的哲学成果,并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之加以改造。它把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结合了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的飞跃,使之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为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提供了最伟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还由于它以实践为基础,随着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它自身也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但由于它不断与新的实践相结合而产生新的形态,如列宁将它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将它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将它与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时代的新特点相结合而产生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切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仍然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还由于我们的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世界发展说具有的变动性,要求我们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观察和分析资本主义的现状和趋势、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和规律,从哲学层次上回答新问题,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当今世界面临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全人类的当前和长远利益。对于所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首先碰到的就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问题。在现代,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为我们提供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文献:

[1]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8、2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8、688.

[5]徐飞.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48-52.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