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

2009-05-22刘立波

教坛聚焦 2009年8期
关键词:平底鞋凸透镜概念

刘立波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接近,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近两年的研究实践中,对物理课堂进行了探究性教学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创设情景、设问引思、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例如,在对“压强”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出如下问题情景:某学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位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一位穿平底鞋,尽管她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为什么高跟鞋鞋跟在地上的压迹会比平底鞋深?有的同学可能会猜想到高跟鞋和平底鞋面积不同。接着,在引导学生思考面积大小和压力效果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同学会猜想:是不是平底鞋面积大把压力分散到大的面积上,减弱了压力作用?压力作用的效果是不是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系?这样教师通过设置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感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同时学生从探索的成功中感到喜悦,使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强化,为学生的发展预留出空间。

二、形成概念,探究内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而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必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于物理概念的教学更要注重概念产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概念的本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对“密度”教学设计时,先展示大小、形状一样的两个勺子。一个是铝做的,一个是不锈钢做的,让同学们观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经过讨论很快得出:体积相同,物质不同。进一步思考尝试会得出质量不同。接着引导同学们探究“质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让学生探究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科学问题常常是由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研究方法的初步意识。当研究质量与体积、物质两者中的某一量的关系时,应保持另外量相同,在此基础上经过学生进一步探究不难得知:“物质不同的物体,体积相等质量不等;质量相等而体积不等。物质相同的物体,体积相等质量也相等。”进而得出相同体积下不同物质质量大小不同,这种特性由物质本身决定的,至此密度概念不攻自破。经历概念形成过程,为日后物理概念的建立打下了伏笔。

三、发现规律,探究本质

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与问题的情景中,让学生体验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体验探索的痛苦与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对“探索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条件,首先让学生探究凸透镜可以成不同情况的像:请同学们利用点燃的蜡烛、纸屏、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试着找一下蜡焰的像。同学们开始试着操作,为了防止实验过于复杂,教师予适当指导,并提示用粉笔在桌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点,在凸透镜的两侧沿直线标出焦距和二倍焦距位置,让同学自主找烛焰的像。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通过知识载体培养学习能力。经过探索实验学生大致能总结出三种情况,(1)根本没有找到像,(2)找到了放大的像,(3)找到了缩小的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组实验分别探索三种情况的内因,让同学经过探索、讨论,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防止了为实验而实验。学生自主探索物理规律,并真正理解规律应用条件及规律的内涵,学生就会牢牢掌握规律并应用于实践中去。

总之,通过探究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改变过去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科学知识,不重视科学技能;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得不到真正落实的情况。通过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全体意识、表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平等意识明显增强,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自主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平等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平底鞋凸透镜概念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古代的时间概念
穿上这些平底鞋 舒舒服服过夏天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高跟鞋与平底鞋能互换
反高跟运动
轻便好穿的人气平底鞋
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
用不等式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