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2009-05-22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契丹丝绸瓷器

臣 吉

历史上,各国以对中国某一事物的具体印象为基础,对中国有过多种称谓,其中不乏偏见与歧视。当然,这些称谓如今多已弃用,但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却值得后人记取。

震旦

Smian,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过去曾认为震旦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乌。其实,震旦纪是五亿七千万年前到十八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丝国

Seres,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居民的称谓,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作丝绸的国家,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曾向世界各国输出丝绸。据记载,古罗马共和国的凯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契丹

Cathe,俄语称中国为“契丹”。辽代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随着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这一名称逐渐表示中国。

陶瓷

China,18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欧洲人因此把“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清国人

Chink,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的意思是指“中国人”,带有贬义。这是因为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因此成了清国奴。

中国风

Chinmserm,18世纪中期,法语中专指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风格。当时,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结合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形象。后来演化为“中国风格”“中国工艺品”,也有“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

西内逊

chinees,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含有贬义,因为那时的中国给人的印象是老弱、保守和落后。现在,“西内逊”仅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到中国餐馆里去吃饭”,二是指“中国人”。

掌柜

19世纪初,韩国人用“掌柜”一词来称呼中国人,意思是中国人精于算计,善于做生意,并称中国人是“守财奴”,认为中国人会挣钱但不会花。

船国

Nuoc Tau,越南民间把中国说成“船国”,把居住在越南的华人称为“三船”,意思是中国人是坐船来到越南的。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让越南人羡慕。

支那

Cina,日本从江户时代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用“支那”称中国。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清政府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并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当时荷兰的字典中,“支那”则被解释为“愚蠢的中国人”“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

摘自《山西晚报》

猜你喜欢

契丹丝绸瓷器
中国的名牌瓷器
寻找契丹族遗迹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契丹喝死外交官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丝绸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