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教育改革 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能

2009-05-21曾永刚

人力资源 2009年5期
关键词:经济大学生教育

曾永刚

2008年11月,中国政府为应对世界经济衰退和积极扩大内需,启动国家财政4万亿元投资计划,其中有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也就是传统意义的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4万亿投资计划进行调整,将用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额调整为1500亿元。与此相呼应的是,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很快就于2009年2月份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1059亿美元投资教育建设,包括对各州政府提供536亿美元修缮学校建筑。近日,就中国当前和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等问题,本刊总编辑曹永刚专门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院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曹永刚问(以下简称HR):我们党从“十七大”以采,就一直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长您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知名专家,请问您怎么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

曾湘泉答(以下简称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发展和发展为了什么?过去30年改革开放,我们一直强调和遵循的指导思想就是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即“发展才是硬道理”。正因如此,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经济高速增长10%以上、GDP总量位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等。但是,在我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位法国大使离任时曾这样表达:“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而社会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要滞后得很多,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事关民生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回答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而不是“物”的建设。在过去经济发展方式中,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必然难以为继,科学发展的方式就是要统筹兼顾,特别是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全面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过去有个说法,我们要从人口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这话不准确,应该说我们要从人口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本大国。人力资本大国就是我们“十七大”报告中讲的人力资源强国。人口资源大国除了中国,还有印度、巴西,这些都是人口很多的国家,但都不是强国。你看日本,那么小的国家,世界经济第二强国。靠什么东西?显然不是靠物质资源。

人力资本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

从整个经济增长学说理论发展的历史观察,现代增长理论沿着资本决定的原则,产生了一系列难解的“经济之谜”。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在1956年提出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的增长不足以解释全部的产出增长,即产出增长要大干投入增长。这就是著名的索洛“残值”。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也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之谜”。库兹涅茨在1961年研究美国经济增长时发现,在美国经济增长同时,美国净资本形成却在减少。更多的产出是用较少的资本生产出来的,到底是谁在这当中起作用?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山鼻祖——芝加哥大学的贝克尔指出,解决这两个谜的最大进步是认识到劳动并不能用人时衡量,因为与一般人相比,经过训练的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美国经济学家罗默认为可以这样解释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关于技术的困惑,即将世界上事物做如下分解:创意和物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投入,其中,“创意”是可以不断积累的非竞争性知识,“物质”是具有质量的竞争性商品,可以用创意来重组物质。例如,人们可以按照某种配方将不卫生的青橄榄转变为美味而有益健康的橄榄油。经济增长即来源于新配方的发现,和事物由低价值组合向高价值组合转型。他说“一块铀石,对于普通人就是一块石头,对于一位科学家,就是一颗原子弹”。石头还是石头,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配方。这就是人力资本的作用,人类最大的资源不是在自然界,而是在人本身。

我们还可以举出两个直观的例子来说明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广岛所遭受的原子弹袭击使得该城市70%的建筑物被摧毁,30岩的人口在爆炸中死亡。幸存者在爆炸的余波中纷纷逃离城市,然而,仅仅在24小时内,一些人就开始返回该城市;《美国战略轰炸调查》的估计,生产量占广岛工业生产四分之三的工厂可能在30天以内就已经恢复正常运行了。同样地,德国汉堡在经过为期10天的狂轰滥炸之后,城市大约有一半的建筑物被摧毁,3%的人口被炸死。尽管该城市的供水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在最后一次的空袭过后,电力和煤气供应就全面恢复了,电报系统在4天内恢复了运营,邮政服务在空袭后12天也恢复了工作。《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说,仅仅在5个月内,汉堡的生产力就已经恢复到轰炸前的80%。经济学家从这两个例子得出:在一国的总财富中,以物质资本累积的财富,与以该国或该地区人口中累积下来的知识和技能所表示的财富相比,前者比例要小一些;在人民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在平时没有被激发出来,但是一旦处于像灾难过后的这种特殊情况时,这种能量就能被利用起来,从而可以说明,一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对于该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总之,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以及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最重要的是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生产比物质资本生产更重要。

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方式是教育和培训

HR:提起物质建设大家都很清楚投资的方向和途径,那么人力资本投资通常包括哪些方面呢?

答:一般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劳动者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培养;寻找工作的活动;劳动力迁移。前四项活动涉及如何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后两项涉及如何最有效率地利用人力资本。

其中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方式。研究表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教育方面的投资成正比。现在,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化为教育的竞争,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国民个体创造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促使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反思本国在太空领域落后的原因,发现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过于死板,不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导致个人的创造力水平偏低。为此美国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加强

对认知心理与创造力的教育,构建由小学到大学的素质教育体系,该教育体系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另外,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培训是提高就业能力的根本途径。由于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工作者就业能力不匹配,培训成为各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核心。大部分OECD国家,培训花费占劳动力市场项目费用一半以上。对于中国来说,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培训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意义非凡。

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观念和效能问题

HR: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很显然,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也很清楚,那么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第一,思想观念要改变。我觉得,我们国家虽然从政策上讲“科教兴国”,但从根本认识上还没有解决。我相信,把这一问题理解透了,财政对这一方面的投资就搞清楚了,所以要认识到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什么。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被西方经济学界视为20世纪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美国经济学家鲍曼在《经济思想中的人力资本革命》一文中,称其为“经济史上的革命”。

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决定作用得到复归。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在现代生产力创造的巨大物质文明面前人们开始逐渐迷恋于资本的力量,或马克思称之为“资本拜物教”。在这种状态中,财富之母——土地几乎退出了经济学视野,财富之父——劳动也成为资本的附属。人力资本理论重新证明了人,特别是通过发展教育,使具有现代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质量的人,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和知识发展的真正动力。我觉得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我们对人的教育与国家发展是什么关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它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没有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来理解,那么我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也不可能再提到真正应有的高度。

第二,投资效能要提高。所有的投资都需要有回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如此。根据萨尔·D·霍夫曼估计,在美国高中毕业生的终生收入比非高中毕业生的终身收入高40%多,而大学毕业生的终身收入又比高中毕业生高40%。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与没有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差距很大。教育对国家来讲是振兴民族的基石,教育对个人和家庭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富裕和贫穷很大一部分就是教育带来的。教育不仅对当前的个人和家庭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对代际传递产生影响。即家庭贫富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机会: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比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机会的不同不仅带来人力资本的差异。而且带来了社会资本的差异。在中国这个社会,受教育的影响也很大,不仅是物质财富这么简单,包括社会地位、社会晋升的机会等。

随着高考扩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老百姓对教育的投资热情和力度空前高涨。但对教育或人力资本投资的正确与否将至关重要,一旦投资错误,这也是最大的悲剧,最大的错误。现在来看,我国家庭高额教育人力资源投资往往没有得到相应收益。不少学生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最后却找不到工作。这也侧面印证了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达不到人们的预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产生了连锁反应。所以,现在谈到人力资本投资或教育发展时。不仅是如何扩大投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投资效能的问题。包括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也是要解决类似的问题。

教育必须改革才能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

HR:依您刚才所言,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结主要在教育本身,是否这样?

答: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更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有诸多原因,但这两难的根本原因还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缺乏和创业能力不足所致,进而就是我们大学教育的问题。一是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大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差距。那么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几个指标是什么呢?第一个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第二是敬业精神,第三是学习意愿强、可塑性高,第四是沟通协调能力,第五是基本解决问题能力。那么现在大学生缺少什么东西呢?大学生最缺的第一个是敬业精神,第二是基本解决问题能力。我们现在的学生培养目标都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这个概念太模糊。早在1993年美国缅因州对工作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的大学生就业素质模型,诸如自尊、成就动机、基本技能、特殊职业的技术支持和技能、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谈判能力与组织认识等。而我们很少有人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问题。二是高等院校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与能力不强,盲目追求上规模、上层次。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大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有很多高校不顾条件,一味追求研究性大学,忽视自身办学条件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难以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其实,大部分的学校应该是教育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应该少办,也很少有能力去办研究型大学。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结构必须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相一致。

几年前麦肯锡曾有一个报告说,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大学毕业生,这可能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发展更先进的产业。同样,中国现在提倡大学生创业,希望通过创业既能解决就业压力,又能带动就业。但实际很难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望。创业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存型创业。这种创业类型是指由于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目标是为了生存。男一种创业是机会型创业,这种创业类型是指创业者发现市场中的机会而选择创业。其行为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据调查,我国生存型创业占的比重很大,而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则是机会型创业。这主要缘于我国目前创业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下。我们为什么高学历或大学生不能主动地选择创业呢?显然我们大学根本没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甚至连基本的创业课程都没有,这种教育模式也无法培养出创业人才。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教育都必须改革,否则虽有人力资本投资,却没有人力资本增值,甚至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所有高校责无旁贷的义务,让一部分大学生勇挑创业重担也是我们大学办成一流的关键指标。

公益性人力资本投资要特别重视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HR: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在您看来,当前我国培训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上面谈到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而重点分析高等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其实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也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还有各式各样的培训和职业训练等。职业教育这些年来发展比较缓慢,它的经费投入和比例都相对偏低,这不符合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实情况和大的方向。

德国人为什么能制造那么好的东西?就是因为他们重视职业教育。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6年的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为20.6%。而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德国联邦政府出版的《德国概况>提到:“德国是一个原材料缺乏的工业国家,它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德国制造业获得竞争力优势的奥秘在于高级工人。而我们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技术工人的地位不高,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以摆脱从事体力劳动的状态,不太喜欢技术,其实这是一个社会意识和政府引导的问题。

包括普通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大都应该纳入公益性的人力资本投资范围内,应该由政府为主大力扩大这方面的投资,实行免费教育和公益性培训。尤其在当前,城镇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工外出打工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开展好公益性人力资本投资项目,缓解就业压力,为今后经济增长储备良好的人力资源。包括培训等公益性人力资本投资,除了要积极扩大各方面投资外,还要重视投资的持久性、有效性。台湾在2002年重新修订颁布了《台湾职业训练法》,对人力资源有效的教育、训练与运用,以及积极推展就业服务工作,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也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从而推动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都能投身到人力资本投资上来。

猜你喜欢

经济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