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政治主体角度进行政治整合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2009-05-21罗柏林

学理论·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分析

罗柏林

摘要:政治整合是各国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政治整合来说,只有从发生整合行为的政治主体入手,才能掌握不同政治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也才能有效实现政治整合。并形成庞大的政治整合力。从理论、实践诸方面看,以政治整合主体为出发点来研究政治整合行为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这也正是今后进行政治整合研究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政治主体;政治整合;研究视角;分析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6-0011-02

一、当前国内政治整合研究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如何借助各种政治主体整合各种分散的政治势力、政治派别和政治单元,协调各种具体的社会利益和调控各种复杂的利益矛盾,在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正常进程不被打断的情况下保持社会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是我国现阶段以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一是研究政治整合的逻辑出发点——政治冲突等政治负行为对政治秩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是研究政治整合的机制——基本倾向于政治权威机制、权力制衡机制、政治参与机制、文化认同机制等方面的建立健全;三是基于社会转型研究政治整合的具体层面——分别从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和调整、社会分层、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四是研究民族、宗教因素对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产生的影响——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既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也是重要的政治关系,而各民族间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整合的程度;五是基于政治整合的基础——政治主体对政治资源的占有而研究政治资源等。

二、从政治主体角度进行政治整合研究的必然性

作为当代政治学领域当中一个重要概念,政治整合是指国家通过一定方式将各种分散的政治势力、政治派别和政治单元统一到特定的政治体系之中,使之服从既定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一体化,从而维持国家政权的最高权威和有效统治的活动和过程。总体来看,政治整合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逻辑出发点是有政治冲突,或者有社会力量或政治集团游离于政治体系之外(对国家统一和主权独立构成威胁或形成挑战);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国家政治一体化;实质是国家政权的高度统一和完整;关键是培育国家认同,塑造政府的权威;基础是对特定政治资源的占有和合理配置。

从影响政治整合的因素看,利益格局的变化、民族关系格局的变化、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中央权威的流失、政治文化整合困难等都会引发政治和社会的无序和不稳定状况,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利益关系的变化。因而研究政治整合就必须从发生政治整合行为的政治行为主体出发进行探讨,因为任何政治体系都是由社会政治主体及其相互关系构成,而政治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它们围绕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政治表现形式的分配与相互作用形成的。

三、从政治主体角度进行政治整合研究的必要性

理论源于实践,但伟大的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来指引。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此后党中央一再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从原有的三位一体正式扩展为四位一体。这既是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的全新概括,也是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指出的明确方向。然而,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不仅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更需要理论上的全面升华。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来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子系统的各自协调发展和相互之间的协调运转才是社会真正趋于和谐的必由之路。

对于政治系统而言,要保持秩序的稳定和系统的良性运转,形成强大的政治整合力,各政治主体间的团结合作既是基础又是终极目标。所谓政治主体间的政治合作,“是指政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摒弃隔阂、分歧与冲突,达成共识,团结一致的政治行为。”具体来说,包括作为公共权力政治主体之间的政治合作;公共权力与非公共权力政治主体之间的政治合作;非公共权力政治主体之间的合作这样的三个层面。因此,研究各种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进一步研究各种政治主体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其功能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政治整合的主体及政治整合力的形成

1.政党。从概念看,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因而,政党必然具有集中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志、化解内部矛盾、争取和教育群众等政治整合的功能。中国共产党是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达成思想和意志统一的主导力量,是政治整合系统中最关紧要、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我国政治整合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中国共产党是推进政治整合的核心主体。

2.国家与政府。国家与政府是最有权威、拥有最多政治资源的政治整合主体。国家不论从其起源还是功能来看,都是为实现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的目标。因此,国家是政治整合的当然主体。但国家仅是个抽象概念,其政治整合功能必然体现在政府的整合功能上,即“为了维护秩序与安全,政府成为必需”。政府要真正实现有效的整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人们必须有广泛的共识:法律和秩序所带来的诸多限制远远没有在二者缺席的情况下出现骚乱的问题更为严重。其次,争执的双方的裁判所必须把人们对它的信任建立在合法的程序和公正的裁决之上”。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3.阶级和阶层。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而形成的社会利益共同体,它是非经常性的政治主体(李景鹏教授称之为有条件的政治主体)。阶层是人们基于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相同而形成的群体。与阶级相比,它往往是经常性的政治主体,因为不同的阶层常常会因不同的利益诉求而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当前,较为普遍的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是基于人们占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状况而形成的十大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

4.民族。民族作为一个抽象政治主体,是国家的构成因

素,与国家密切相关。作为政治主体的民族,往往通过国家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影响。多民族国家内部诸民族的族际关系。由于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因而一向是当代政治现象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而对国内诸民族在政治或文化层面的整合,则是所有多民族国家殊为关切和致力达成的重要议题。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TANNER讲演中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在相当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从族际政治的角度关于中国内部族际整合的理论基石。“多元”指我国56个民族单位,“一体”指中华民族。因此,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内部的诸民族对中华民族及其相对应的中国的认同情况,依然是当代中国内部整合的重要事项之一。

5.政治精英。政治精英是指由共同体全体成员中极少数人组成的上层集团。他们具有共同的或类似的文化背景,与经济精英集团或社会精英集团有密切的关系并占据着重要的政治职位,从而形成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或阶层。社会就是由那些被称为精英的少数人统治着,重要的政治政策大部分是由政治精英制定的。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他们总是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诸如最先反映新兴阶级的愿望,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集中阶级意志,建立和完善政治制度,组织政党和领导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等。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是政策的宣传者,往往成为普通民众和政府间相互联结的桥梁和纽带,因而在争取同盟者,调节内部矛盾和冲突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政治精英也是政治整合的重要主体。

关于各政治整合主体之间的合作,列宁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给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他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推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一论述深刻地说明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把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依此进行分析,则不难发现,各政治整合主体相互形成政治整合的合力是完全现实的;国家和政府是人们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而设立的,人们必须通过她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她的整合力源自于人民对其的认可;作为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国家权力的最高层次,发挥着最高决策和领导的作用;政治精英作为实现总体利益的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宣传者,是联系人民和国家政府的纽带;阶级和阶层只有在统一的国家内部,通过相互间的妥协、协调和合作才能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单元只有在“一体”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多元”的存在和实现本民族的利益。这样,不同政治主体正是围绕着共同的目标而展开各自的政治活动,形成强大的政治整合力就成了他们共同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姜鸥)

猜你喜欢

分析
导数考向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分析与探究
回头潮
一个递推数列问题的类化分析
万有引力易错题分析
三角恒等变换常考点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