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对普韦布洛号事件的低调政策

2009-05-21马德义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美国苏联朝鲜

马德义

摘要:1968年1月末,朝鲜在日本海海域拘捕了美国情报船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一场国际危机由此而发。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对朝鲜表示坚决支持,但在这种强硬立场的背后苏联一直坚持的是一种低调政策,这实际上是冷战时期美苏缓和的大环境的产物。该事件不仅体现了美朝关系的一幕,还是60年代末大国关系在东北亚地区的体现。

关键词:普韦布洛号事件;苏联;美国;朝鲜

中图分类号:K512.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2-0058-03

1968年1月23日朝鲜拘捕美国情报船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的事件又一次将美朝两国拉到战争边缘。由于冷战联盟关系的存在。普韦布洛号事件(以下简称为普号事件)也自然使美苏关系再度紧张起来。美国向事发地集结了大量海空军事力量,苏联也一度表现出强硬立场,这种连锁反应使朝鲜半岛地区对峙局势骤然升级。但随着局势的发展,美苏两国避免战争的意图很快显露出来,苏联的低调政策也越来越明了,紧张局势并未升级为军事冲突。

事件发生后,苏联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表明了自己完全支持朝鲜的立场,斥责美国对朝鲜进行的“霸道无耻的侵略行径”。当美国驻苏联大使汤普逊请求苏联帮助斡旋敦促朝鲜释放美国船只及船员的时候,苏联副外长库兹涅佐夫立即表示拒绝。苏联对约翰逊总统提出的同样要求也予以回绝,对此苏联明确地向美国表达了支持朝鲜的立场:“朝鲜是一个主权国家,苏联无法向美国提供任何帮助”,“如果将该事件提交安理会讨论的话,苏联也将采取支持朝鲜的立场,苏联报界也秉持同样态度”。美国主张将该事件提交安理会,安理会成员国中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张无条件邀请朝鲜参加协商讨论,美国提出的“安理会应支持立即释放美国船只和船员”的要求遭到了拒绝。这些都是苏联为维护其自身战略利益而做出的表态,这种表态为其赢得了较大的国际政治声誉。但纵观整个危机过程,苏联的表现却是“雷声大雨点稀”,实际上,苏联从普号事件一开始就采取了低调政策,其核心就是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

尽管朝鲜一再坚持自己的强硬立场,认为普韦布洛号侵犯了朝鲜主权。属于犯罪行为,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作为朝鲜盟国的苏联,实际上却奉行了一种低调政策,这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加以说明。

苏联在军事上的反应,仅局限在海军调动方面,且表现并不活跃。当美国海军力量进入日本海的时候,苏联仅有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情报船进行了跟踪活动。后来才有一支由五艘驱逐舰组成的苏联特遣舰队进入指定水域,但也同样表现出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苏联空军也的确进行了几次巡逻侦查活动,其中包括在美国舰队上空的活动,此外并无更进一步的举动。从部署在日本海的军事力量对比来看,美国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苏联关于普号事件的政治宣传也十分低调,尽量减少对其进行评价。苏联政府主要官员只是宣称美国船只侵入了朝鲜领海,过激言论较少。苏联塔斯社的声明“似乎将美国在日本海的行动与诸如实现柬埔寨和平等问题联系起来。苏联的这种反应完全是宣传性的,并不能暗示出苏联政府对目前局势的看法”。也就是说,美国对苏联这种声明的感觉是一头雾水。即使有比较明确的表态时,也并未深入进行评论。比如,苏联政府通过塔斯社就美国动员预备役部队的举动进行了指责,将其称为“带有威胁性的行动”,对美国的此种举动的评论仅此而已。而且苏联继续强调,美朝之间进行直接对话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美国情报部门援引1968年2月4日苏联《真理报》观察员文章的内容指出,“如果美国的确想要解决问题,它就应该尊重北朝鲜的主权、停止对其进行威胁”。朝鲜在一封公开信中向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美国只有采取必要措施才能使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获释。苏联对此也并未做过多评论,这也反映出莫斯科的低调政策。

在外交方面,苏联也没有故意扩大事态的表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新德里访问时继续淡化这场危机。德里广播电台报道指出,苏联政府的政策在于缓和目前局势。柯西金的表态暗示了苏联的态度,“目前的事件就是一次侵犯领海的事件,应该由当事双方共同解决”。柯西金的随行人员也向新闻界表明了同样观点。苏联克格勃官员也认为,该事件与几个月前苏联渔船进入美国领海而引发的事件类似。1968年1月28日美国向苏联提出建议,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敦促朝鲜尽快归还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苏联对该建议的态度表明其在安理会并没有关闭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大门,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其态度并不积极。虽然苏联在安理会声称支持朝鲜,抵制美国的要求,可苏联并没有偏离低调政策,因为它还不时地暗示美国,“只要无条件邀请朝鲜参加安理会讨论,苏联就不持异议”。

从几个方面的表现来看,苏联的确奉行的是一种低调政策。尽管美国在朝鲜海域附近集结了大批军事力量,但苏联仅做出最低限度的反应,在外交宣传方面也体现出尽量避免使事态升级的态度。这种举动的原因何在呢?

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苏联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不断寻求拓展本国的影响,在实现该目标过程中力求避免出现与美国严重对立的局面。苏联奉行缓和政策,但朝鲜在该地区所进行的活动却与之相悖。朝鲜采取了引发战争的行动,苏联则尽力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因为这时苏联正在努力促使越南地区实现和平,它不会再支持另一场战争。苏联外交部官员在莫斯科与美国参议员蒙代尔讨论普号事件时,“强烈表示了苏联和平解决危机的愿望”。勃列日涅夫对此指出,苏联支持两个朝鲜和平统一,但“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反对任何导致战争的步骤”,他敦促朝鲜尽快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危机,否则就会失去已获得的政治优势。实际上,苏联是在表示它不会支持朝鲜对南部地区发动进攻,因为它意识到,“世界上已经存在许多冲突了,没有必要再出现新的冲突”。换言之,在该地区保持和平是苏联的主要政治诉求。

60年代末,朝鲜南北双方摩擦频仍,地区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这势必引起美苏两大国的关注。朝鲜是苏联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盟友,是与苏美冷战的前沿地带之一,但就是这个重要的盟友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时候极力推行其独立的对外政策。苏联将其视为在全球范围内与帝国主义斗争过程中的小伙伴,还是遏制中国的潜在盟友,但中苏分裂给朝鲜提供了推行灵活外交政策的时机,因为它可以利用苏联对它的争取而从中获利。中苏关系紧张之际,苏联加紧对中国外围国家——朝鲜、越南和蒙古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蒙古非常坚定地跟随苏联,而越南和朝鲜就不像蒙古那么好驾驭。虽然苏联向越南和朝鲜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但是苏联并没有获得与之相当的政治回报,它们反对苏联对美实行和平路线。由于冷战的需要以及盟友关系的存在,苏联不能“放弃”朝鲜,所以在普号事件上在国际社会中公开表示支持朝鲜;然而,苏联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战略思想又迫使它不能采取强硬政策,否则不但失去了一个盟友,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对美关系的不良后果。苏共代表在1968年2月访问朝鲜时虽然认可了苏朝之间的“友好兄弟关系”,但并未显示出苏联改变在普号事件上所奉行的低限度卷入政策。所以,在该事件上就苏联的反应而言,它力图完全避免直接卷入美朝之间的这场纷争。

美国的立场也是如此,因为约翰逊总统在事件爆发以后不久就表示,美国“不想与中国或苏联之间直接发生一场战争”。美国非常重视苏联在解决该危机过程中的作用,甚至还委托正在苏联访问的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与柯西金就普号事件进行磋商,美国希望在苏联的帮助下可以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因为美国知道,由于苏朝特殊关系的存在,苏联在解决了普号事件造成的危机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等高级官员已经达成一致,“假如苏联不打算在朝鲜开辟第二条战线的话,可以向其寻求帮助解决这一危机”。美国驻苏大使汤普逊说,“我们认为苏联人是理智的民族,尽快解决危机对大家都好”。美国的这些表态客观上对苏联的低调政策产生极大的鼓舞作用,苏联在几个月后明确表态要极力支持在朝鲜半岛地区实现缓和,美苏“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那些促使局势紧张并导致情况恶化的因素”。美苏两国在避免在朝鲜半岛地区再现战事这一点上找到了结合点。

[责任编辑:王超]

猜你喜欢

美国苏联朝鲜
武装保护苏联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
雾在做迷藏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