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激趣教学”

2009-05-20王锦东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化学多媒体实验

王锦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对于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如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这种认识,我对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演示实验又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行愉快教育的重要体现。实验现象以新奇刺激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消化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在积极做好教材规定要做的实验的同时,针对学生难理解的内容,补充并改进演示实验,推行愉快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

二、适当使用多媒体以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学生对新生事物兴趣较高。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在以下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1、化学课堂不能做实验时宜用多媒体。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不能现场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果这时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用多媒体画面中的模拟事实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官,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一氧化碳的毒性时,我们不能用具体的实验来表达,但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形象的动画来演示,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解决抽象问题时宜用多媒体。

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现象能力,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很缺乏,在讲原子的构成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形象的表示出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并且动态的演示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结构相似、性质相似的物质进行比较时宜用多媒体。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很多,但有些物质具有相似的结构或性质,对比学习利于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可以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性质作比较,可以用幻灯片将要比较的内容呈现出来。对于一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对于氢气的性质我们已经学过,可以通过录象的形式放映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强化了安全教育。通过对两种物质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比较,找出不同点,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各章复习课和总复习宜用多媒体。

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教师串讲起来也感到费时费力。这时应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得条理非常清晰,便于系统理解和掌握。

5、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宜用多媒体。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证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能源、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的本辨证认识,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知识的介绍光靠语言描述,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通过观看录象、影片等形象直观的手段,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我十分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C的化合物”时,我巧妙地引用了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让学生联系古诗提示看能不能发现古诗中存在的化学知识,同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即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吸收了CO2,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同时也指出墙上白色坚硬的固体物质就是碳酸钙。诗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纷纷同化学方程式联系并想象。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适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讲解完后,你们可要学习石灰的风格啊!

四、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总之,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化学多媒体实验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