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09-05-20刘蓓芳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凸透镜大胆容器

刘蓓芳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科学教育的需要,应该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的前提下,作为教师应首先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当成平等的个体来尊重、对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科学发现多是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推进的,而学习也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对要研究的问题,选用何种方法、步骤去探究、学生自己设定方案就是进行创新。当然,学生的自主创设不可能一定是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但每一种设计,哪怕是极简单、极粗糙的,都有效地使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如《根的作用》一课的教学中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控制容器的水分不因蒸发而减少呢?请同学们大胆设计。有的学生说用橡皮泥塞住容器口,用面团塞紧容器口,用泥堵住容器口,有位学生说:在水面上倒入一层植物油,水就不蒸发了。我说:这几位同学想的办法都可以,哪种方法最好呢?学生齐说:在水面上倒植物油最好。那么,我们就选用这一方案进行实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进行设计,发展了思维,达到训练学生独立设计,培养创新和实践的能力的目的。

二、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没有实践便没有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较为有效的途径。如《凸透镜》一课我深有体会:导入新课后,我左手拿一面凸透镜,右手拿一张白纸,使凸透镜在白纸上,看到窗外景物倒立、彩色的像,此进揭示凸透镜的“成像”作用,接着鼓励他们试着让蜡烛在纸屏上成像。他们便主动地互相交流,有实验操作不规范的,也有不按老师要求做的,似乎“问题”不少,但孩子们们对研究是相当投入的,他们的兴趣牵引着他们不停地移动着蜡烛、凸透镜和纸屏,于是便有一部分孩子“提前”发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来我是想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去探究,但这部分孩子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精神,同时更给了我一个惊喜。这时,我启发他们逆向思维:“刚才成大像的,能否再成一个小像?刚才成小像的,能否再成一个大像?又能否成立一个正立的像?”孩子们都积极的、全神贯注地动手探究。一些孩子对最后一个问题很感兴趣,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不能成正立的像!”但突然有孩子要发言:“用两个凸透镜!让它的像再成像,就是一个正立的像。”又是一个惊叹!虽然这个孩子还没有亲自证实,但他的创新思维已经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体现。所有的孩子都动起手来,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看到了正立的像,欢呼声不绝于耳。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劲头让我一再否定自己,提醒自己要把时间和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去实践、去创新。

三、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生物的启示》一课,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设想,有的孩子说利用变色龙的特点,可以制造变色屋,它的作用是屋子的外墙面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转变颜色。夏天,它变成白色反射太阳光,屋内不热,冬天,它变成红色,黑色吸收太阳光热量,屋里就暖和等。虽一时不能成为现实,但这种大胆设想的精神教师应以激励。

当今,在全面实施教育过程中,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少年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应大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把科学课教学当成事业去干,共同肩负起“科教兴国”之重任!

猜你喜欢

凸透镜大胆容器
难以置信的事情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大胆猫沙漠探险记
大胆与胆大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青春要多样乖乖女大胆变
取米
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
用不等式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