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析

2009-05-20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现状

李 碧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是一个老话题。本文主要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课程的现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几点构想。

关键词:现状 教学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精神,从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简称“05方案”)。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四年制本科开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已于2006年秋季在高校一年级本科新生中普遍开设,新的《基础》课已经成功走进课堂。虽然新课程的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从事该学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现状

独立学院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一般集中在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的低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兴趣与本科第一批、第二批录取的学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水平较低。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对公共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分数,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没有关系,对法律不太感兴趣,学好专业课就行了;或者认为只要不违法,法律就和自己没有关系。因而对《基础》课不重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些情况都说明,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对《基础》课的学习认识状况不容乐观,《基础》课的教学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必须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尤其是加强对《基础》课教法改革创新的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法,并通过《基础》课的教学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素质,努力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对《基础》课教学改革几点构想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

1.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其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对每个教师提出的普遍性的人格要求,而这个要求对《基础》课教师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 《基础》课教学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教师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有责任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坦荡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和端庄的仪表影响学生。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社会多元价值并存,道德滑坡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征服学生,用高尚的品德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磨练密切结合,以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独立学院应认真制订和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规划,从业务培训和提高学历两方面入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改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增强教学水平,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以精辟的理论分析能力,严密的逻辑论证,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有的《基础》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问题上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基础》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师必须重视科研。教师只有对《基础》课的基本理论有自己深层次的研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讲明白、讲透彻,才能有思想、有见地,而非人云亦云,却不知所云。特别是有关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更要求教师能教给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积极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教学

1.贴近实际,增加讨论式教学。如何丰富课堂讲授的内容和形式,笔者以为多样化的讨论式教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应加大讨论式教学在整个授课中的比例。在进行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围绕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实际和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热点、困惑和所思所想进行讨论。另外,在讨论中允许存在结论的多样性,在评析过程中要有平等民主的观念、保护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

2.结合专业,丰富案例式教学。教师要在很少的课时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法律基础知识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案例的分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必须坚持以成功案例为主,正面引导为主。

3.结合课程,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些学生对《基础》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课不感兴趣,认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学习,已经没有再学习的必要了。如何让学生对这方面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仅仅依靠理论和个人的语言是不够的,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声形并茂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这三种教学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相互辅助交叉运用,做到以多媒体为依托,实现多媒体案例和多媒体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只有做到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

(三)调整考核方式,完善多样化考核制度

考试不只是要考核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检验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思想变化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课考试方式要向多元化、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考核方式体系转换,要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这样可以拓宽考核的知识面,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程式化。

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教研室应该制定规范的、可操作性的平时成绩考核细则。平时成绩可以由2~3次课堂小测验(以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学习能力为主)、课堂演讲比赛或辩论、课后作业、课堂表现(讨论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实践考核(包括参加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实践制作等)、考勤等组成。操作上尽量使平时考核量化到各个指标,并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期末考试采取灵活方式,可开卷或闭卷,可口试也可笔试,或者两种方式相结合。学生对于《基础》课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希望以最轻松、最自由、最多元的方式掌握枯燥的理论。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将《基础》课中所学的知识内化并提升为自身的基本素质、行为习惯,真正发挥《基础》课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霍世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9).

[3]张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3).

[4]王圣宠.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进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8,(11).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现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