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研究

2009-05-20徐珊珊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目标管理学生工作创新教育

徐珊珊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对高校整体运转关系重大,鉴于目前国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和学生情况的个体化差异,提出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体从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个性化教育、目标管理、创新教育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生工作 目标管理 创新教育

随着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学科背景的不断优化,素质能力的不断增强,辅导员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支队伍。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是说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爱护。文章从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个性化教育、目标管理、创新教育五个方面研究如何具体的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

一、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赏识教育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让学生在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和走向成功的潜意识中得到觉醒。

1.学生管理中渗透“自我赏识”。

自我赏识就是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与闪光点,从而心理上赏识自己,相信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相应的思考判断与决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赏识自己,在处理某一个问题时往往走向极端,不能从问题中摆脱出来,从而损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在工作中,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点积极应对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

2.学生管理中渗透“跟踪赏识”。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需要别人的呵护、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起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跟踪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专业爱好来发展自己,完善自我。当他们前进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度过难关,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激励教育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既指激发动机、激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将“激励”一词用于学生管理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问题。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到激励前的几倍。

在高校由于学生成长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不同特点、不同类型、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我们要开展不同方式的激励教育。将各种激励教育方式融合在一起,在实际工作当中去寻找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工作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过程,达到完善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

1.运用榜样激励。在高校大学生当中,树立一些榜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榜样和社会规范的共鸣。榜样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的特点,是整个社会群体需要学习、尊重的对象,让大学生在自己心中树立榜样可以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

2.运用目标和理想激励。目标就是一个人前进的一种动力,理想是人对未来的一种信念。人有了目标和理想,才能够不断的进取。激励的过程,就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是一定需要的满足,从而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导致新的行为,达到新的目标、形成新的理想。

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个性化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题意识、发育良好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问题也从被忽视的角落逐渐提到了教育任务的中心位置,为愈来愈多的管理者重视。

高校辅导员应把个性化培养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多数学生发展的可行性,针对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或突破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学生的成长具有目的性和目标性。个性化培养不是个体培养,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始终把握基础提高是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宗旨,因而具有全体性的特点;个性化培养认为学生发展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应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仍然属于基础培养、因为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目标管理

目前大学生普遍有学习懒散、生活无聊、活动泛滥、心理迷茫的特点。部分大学生一走进大学校园就有一种终于熬到头的感觉,认为上大学只是参加活动锻炼自己,上网交朋友等这样浅显的认识。得过且过,不能正确地认识大学学习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没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动力,进而影响校园整体的学习风气。

大学阶段性目标的确立,实际上是人生目标的确立。要实现对目标的管理就必须将目标分方向分时间分阶段,以人生目标为基础,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分割,实施有效的阶段性管理。最终以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推动长远目标。丰富学生管理干部的管理手段,实现对学生目标规划的全程管理,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要实现阶段性目标的管理,就必须把阶段性目标教育和学生自主规划相结合,要对阶段性目标和阶段性的实施规划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以增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根据学校实际制定阶段性目标规划表,表格时限为一学期,主要分为思想方面、学习方面、日常生活和素质拓展四点,可由学生自主制定自己在以上四方面的目标。学生制定的目标由各班班主任填写审核修订意见。实现以上目标的具体措施即为本学期学习生活的规划。学生制定出自己的措施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监督实施。学期末对每位学生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比,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制定和规划的依据。同时对于目标规划实施计算机管理,增强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实现全程管理和监督。

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创新教育

长期以来,教育、管理和服务被认为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同时,有人把学生工作等同于行政管理工作,认为学生工作就是保一方平安,不出事就是完成任务。把教学代替教育的观点,导致重教学工作轻学生工作的普遍现象。然而,新形势下的教育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成才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管理的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就要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理念,使学生工作的战略定位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和管理思想;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组织模式,使学生工作具有更加高效的运行体制;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制度,使大学生拥有一个更加民主、宽松的校园环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对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具体从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个性化教育、目标管理、创新教育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独到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兴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9

[2] 周彬,胡瞻红.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机制的优化与整合(J).思想理论教育,2006.1

[3] 张向战.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目标管理学生工作创新教育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企业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