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初探

2009-05-20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财务制度改革企业

刘 磊

摘要:每一次税收的重大改革都伴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重大变革。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已基本完善和健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者总结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观点。

关键词:企业 财务制度 改革

企业财务制度是国家财政法规的有机组成之一,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帅,以10大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为主体,以企业内部财务办法为补充,是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10余年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微观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财务制度亟需进行全面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一、现行财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毕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时制定的,虽然在许多方面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框框,但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企业自主理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认识不足。

企业财务的基础是资金运动,其实质是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企业为主的财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财务运动管理,其目的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从财务活动的管理环节上看,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制度、财务监督、财务核算、财务分析等,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而企业经营业绩则全部体现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现行财务制度是在“政资不分”情况下形成的,由于没有区分投资人和经营者不同的功能与责任,导致日常财务活动中,出资人和经营者之间往往存在职能“错位”、“越位”或者“缺位”现象。比如,对外投资、企业改制等本应由出资人决策的财务行为,往往由经营者决策、操纵。究其原因是由于出资人与管理者之间财务管理的职权不分,责任不明,导致企业无序的财务行为。

2、现行财务制度的内容与税法交叉重复。

我国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不仅是征税人,也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者,财政部门同时行使企业所得税管理职能和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当两个立场不同的主体都由政府代表时,政府最终更多地偏向于征税人的立场,这就决定了政府制定《企业财务通则》的目的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取向。当时由于国家税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有关财务会计的条款,财政部制定统一的财务通则,有利于保证政府收入的取得。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制度逐步健全,税法明确规定了基于征税立场的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定时,财务制度的纳税职能逐渐被取代。具体表现在1994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实施,以及2001年5月16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以及随后相关税收制度的补充完善,使《企业财务通则》中的有关规定几乎与税法中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相一致。这样财务通则中有关成本费用开支标准的规定对企业纳税扣除就不再发挥作用了,财务通则也就不具有统驭会计和税务的权威了。

3、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体系中,各层次制度分量过细、过于具体。

会计制度作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规则,其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真实性。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很强,从而会计制度不同。它作为财务工作的规范和规则,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相对而言,因行业、企业类型、时间、环境变化较大,其个性色彩较浓,所以会计制度强调共性、可比性,而财务制度特别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则更应强调个性、变化性。因此,在财务体系中,更应强调宏观财务制度的粗线条、微观财务制度的细线条,加强结合企业实际的内部财务的建设工作,充实其内容,扩展其内涵。

二、改革与完善的措施

1、要加强法制监管力度,做到标本兼治。

从我国现行法规来看,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只规定了一些行政和经济的处罚,负刑事责任的很少。因此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立法,从而加大对造假者的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单位要依法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除行政责任和经济处罚外的刑事责任,使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力除造假之风,使其望而怯步。另外,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2、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良好的会计基础和健全的财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各个企业追求价值增值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是以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其内涵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更丰富,不仅重视盈利性,即长期稳定的利润,而且重视最佳资本结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保证债务的及时清偿,避免因资金周转不灵而使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可见,是否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企业制度的重大区别。

3、妥善处理财务与会计关系。

财务与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认真界定,不可模糊混淆。财务管理是以运用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对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进行直接的管理为侧重点,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而会计是以提供资金运动的信息为侧重点,将经营活动中大量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汇总、编制成会计表,向会计主体外部与其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提供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4、在财务制度体系中,各层次制度分量的调整。

在财务制度体系中,应充分强调宏观财务制度的粗线条,微观财务制度的细线条,加强结合企业实际的内部财务的建设工作,充实其内容,扩展其内涵。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分行业财务制度等由国家制定的宏观财务制度,应提纲挈领,不应规范过多过细,将目前通则中分行业财务制度中的部分权利规范下放到企业中,由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制定和充实最具操作性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重视并加强微观财务制度的建设工作。

三、总结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已具有了渐进性、整体性和适用性及时代性较强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两则两制”存在的问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同时,我国会计制度在改革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核算方法,既注意与国际会计相协调,又兼顾到我国的会计历史文化,对我国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余秉坚.企业会计制度评解及实务指南[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井丽娟.财务制度改革的特点[M]. 商业经济,第2008年第10期(总第312期)

[3]范纪珍.关于改革现行财务制度的思考[M]. 经济问题,2005年第2期

[4]李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探[J].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10月

猜你喜欢

财务制度改革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农经管理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监管措施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