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印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共同挑战

2009-05-20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中国挑战

邓 刚

摘要:中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大国,并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的多重任务,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似的国情。本文拟对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的共同挑战进行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 印度 气候变化 挑战

2007年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的重点议题。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和印度一直是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两个国家,因为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需求猛增,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因此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上中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具有的相似国情使得中印在这一问题上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

1.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目前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13亿,印度总人口也突破11亿,庞大的人口数量给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中印两国的发展程度都还比较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为3315美元,印度为1016美元,均排在世界100位以后。《联合国2009人类发展报告》则显示,2009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排在世界第92位,印度排在第134位;两国都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中国有7.7%的人口(约1亿人)生活在日均收入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线以下,印度则还有28%的人口(约3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由此可见,两国的发展任务都异常艰巨,使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威胁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2. 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根据过去的观测显示,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印度沿海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1.06-1.75毫米。中印都是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且沿海平原都地势较低,而两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都处于沿海地区,未来很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印在气候变化上所面临的另一大威胁还突出体现在农业上。中印都是人口大国,农业对于中印两国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农业又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领域。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些基本的农作物都将面临减产的危险。

3. 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

中印两国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从1980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9%,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GDP(按汇率计算)总量达到3.2万亿美元。印度在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2004到2008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8%左右,世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印度GDP(按汇率计算)总量达到1.18万亿美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两国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中国2004年的一次能源消费为8.2亿吨标准油,占当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12.42%,已经是世界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而印度2004年的一次能源消费也达到了1.9亿吨标准油,占当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2.88%。几乎与能源消费的大量增加同步,中印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大幅增加,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中国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71亿吨,比1990年增加了170.6%,占世界排放总量的21%,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而印度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达到了13.24亿吨,比1990年增加了124.7%,占世界排放总量的4.6%,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4. 能源结构都以煤为主,不利于清洁发展。

目前世界能源仍然以石化资源为主,而中印两国的石化资源禀赋都是煤炭储量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对不足,这使得中印两国均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2005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中国为68.9%,印度为38.7%,而在同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只占27.8%。可以看到,中印两国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比重都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中国,煤炭比重占三分之二强。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高得多,单位能量的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多36%,比天然气多61%,因此造成中印两国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比其他主要经济体要高,不利于清洁发展。国际能源机构在其2007年发布的报告《国际能源展望2007:聚焦中国和印度》中谈到:目前中印两国的煤炭消费量已占全球的45%,而且两国的煤炭消费都还在快速增加,根据参考情景(即按照目前趋势不作政策改变),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拉动的煤炭增长占全球增长的五分之四以上。由于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以及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对长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中印两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行清洁发展上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

5. 技术落后,面临资金和技术的“锁定效应”。

目前,在能源开采、供应与转换、输配技术、工业生产技术、能源终端使用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中国和印度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提供的数据,2007年每生产1kWh的电/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为758克,印度为928克,大大高于507克的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中印都还必须面对技术的“锁定效应”问题,因为一旦基础设施、机器设备等投入使用,在其生命周期内一般不大容易轻易废弃。按照国际能源机构在《国际能源展望2007:聚焦中国和印度》报告中的参考情景估算,到2030年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需要再增加13亿kW以上,在能源供应的基础设施方面累计投资3.7万亿美元,印度到2030年所增加的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4亿kW,需要在能源基础设施上投资1.25亿美元左右。中印在能源基础设施上投资的四分之三都将投入电力行业,且两国所增加的发电装机容量大都为燃煤发电,如果沿用传统的燃煤发电技术,这些巨额的投资将被落后的技术“锁定”,影响今后几十年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怎样尽快提升技术水平、避免出现资金和技术的“锁定效应”是中印两国需要面对的又一个难题。

6. 发达国家要求中印承担减排义务。

中印两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使两国均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一直以来发达国家都在想方设法的压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认为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如果不参与到温室气体减排的队伍中来,发达国家减排的成果将被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过快增长所抵消,特别是美国以此作为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持消极立场的一个重要借口。2007年底的巴厘岛会议上,发达国家进一步向中国和印度提出了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减排指标的要求。可以预见,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以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进一步增加,中印将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内部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针对上述这些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挑战,中国和印度都采取了积极措施来加以应对,相继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计划。中国在2007年6月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印度于2008年6月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同时,中印两国政府加强了在应对气候上的合作。2009年10月21日,中印两国政府在新德里签署了《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标志着中印双方气候变化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参考文献:

[1]IEA.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HIGHLIGHTS (2009 EDITION). Paris, 2009

[2]国际能源机构,《国际能源展望2007:聚焦中国和印度》.巴黎,2007

[3]曹建如.《浅析印度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 》.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年第3期

[4]张海滨、李滨兵.《印度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载《绿叶》,2008年第8期

[5]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6]发展改革委网站.《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6.4, www.sdpc.gov.cn

[7]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和印度在新德里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 2009.10.21,www.gov.cn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中国挑战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2007:绿色企业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叽咕乐挑战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