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话剧艺术的脉搏中寻找即将失去的影子

2009-05-20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话剧艺术发展

刘 婧

摘要:话剧艺术从西方艺术的化身走向民族特色的群众性舞台,但又在电视艺术和其他流行艺术的强大冲击下逐渐暗淡,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话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话剧 艺术 发展 繁荣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2003年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日益完备,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在文艺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完美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和中华人民奋进的号角,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源泉。但是话剧艺术,这个具有浓厚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大戏剧,曾经在烽火硝烟中兴盛发达,而如今却逐渐被艺术的圣殿所淡忘。

一、从西方艺术的化身走向民族特色的群众性舞台

话剧本是西方的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它是后起之秀。它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西方列强以武力轰开大清国门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它也是被不断吸纳和改造,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的产物。

中国话剧,在艺术形式上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借鉴和移植了西方戏剧,主要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幻觉;在艺术精神上,则于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

今天,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中国话剧,不但已成为全国性的一大剧种,而且,它已经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为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电视艺术和其他流行艺术的强大冲击下逐渐暗淡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国门打开以后,各式各样的艺术闯入我们的生活,卡拉OK、迪斯科歌舞厅、电影、电视、流行歌曲等,人们欣赏艺术、自娱自乐,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话剧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可能产生了。话剧的生存面临着现代艺术的挑战,只能在文艺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中国话剧的百年历程是相当复杂而曲折的。尽管它已经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但却不断面临严重的挑战。特别是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在一个资讯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文化艺术的结构处于深刻的变动之际,话剧已经失去昔日的辉煌和地位。在文化艺术的结构变动中,它需要重新定位。

目前的话剧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虽然它曾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剧种,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话剧体系,但是,现在也只有北京和上海还有经常性的演出,在很多城市,很多剧团已经没有或绝少演出,它们实际上成为为拍摄电视剧而提供人力的单位。尽管在话剧艺术的变革上,话剧工作者曾做出巨大的努力,如八十年代的探索剧的热潮,九十年代的小剧场戏剧的兴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话剧的生气和活力,但是话剧还没有走出低迷的状态,而更深刻的危机在于戏剧自身。艺术上的盲目、浮躁和自恃,成为戏剧发展的阻碍,面临种种困惑,我们的话剧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艺术道路。

三、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话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善于从历史的角度中找准方位,充分发挥话剧艺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历史饱经忧患的年代。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使民族矛盾更加激化、阶级矛盾逐步深化,现实主义话剧承担着在悲愤中唤起民众、在抗争中拯救国家的重任。一鸣惊人的《雷雨》、名震剧坛的《日出》、别具一格的《原野》,表现出人们对黑暗社会的厌恶、展示了一个不公正的禽兽世界、以及人民群众从反抗到觉醒的曲折而复杂的心灵历程。高度的艺术真实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特殊的韵律、特定的画卷,再加上特意设计的各种艺术场景,犹如一首美丽的“交响诗”,时刻洗涤人们的灵魂。一段又一段诗化了的场面、音响和节奏是任何电视艺术和其他流行艺术所无法替代的。把无限的、丰富的人生诗意浓缩到最精炼的戏剧动作和场面之中,是话剧艺术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任何艺术作品一样,话剧艺术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要在话剧剧本的创作中下功夫。即借鉴古往今来不同时期杰出剧作家的亲身体验和灵感之源,创作出更好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现实生活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另一方面要在话剧的高度典型化、高度美化上下功夫。既要在理性认识上构建蕴含深刻的生活逻辑和历史哲学,又要在感观上创建属于自身特色的舞美场面,最终使话剧艺术能够最广泛深入持久地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坚持尊重话剧艺术的规律,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任何事务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话剧艺术在它的生存发展中,有低谷,有高潮,有反复是正常的,话剧辉煌期的再现也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如此,艺术发展规律亦是如此。只有坚持尊重文艺规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把电视艺术和其他流行艺术与话剧艺术的优势、特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把现代观众的现代审美和娱乐需求与话剧艺术取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把国际和国内纷杂的艺术时潮与话剧艺术道路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聚精会神搞创作,同心同德促繁荣。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话剧艺术创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冲破一切妨碍话剧艺术发展思想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话剧艺术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话剧艺术发展的体制弊端,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话剧艺术优秀作品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一切话剧艺术的文明成果,大力推动话剧艺术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切实维护话剧艺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使话剧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话剧艺术充满旺盛活力。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的话剧来说,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前景是严峻的;但是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话剧的魅力是其它艺术所不可替代的。”我认为在新时代,话剧艺术应该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猜你喜欢

话剧艺术发展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纸的艺术
再见啦,秋天!
过去的理想
区域发展篇
话剧《惊梦》
图说共享发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