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油画之民族性与创作

2009-05-20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油画

游 波

摘要:艺术是文化的载体,是任何民族的艺术特征,而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以及民族精神。本文对中国油画的民族性、油画风景写生、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写意性作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油画 油画风景 写意性

油画是一种艺术形态,通过油彩在麻布上作画,在汉语画图的视域之外,只到近百年来,才逐渐为国人所接受,相比西方之源远流长的油画艺术传统,中国现代的油画还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

一、中国油画民族性

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而油画这一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产物体现了西方人的美情感。一代宗师林风眠先生是早期“中西融合”的倡导者、开拓者。他主张“接受西洋艺术,结合中国艺术,融合中西艺术,创时代性的艺术”,把西方后印象主义及现代绘画的观念与中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人个人的人生经历,造就出中融通的艺术语言。如他在作品《渔夫》和《霸王别姬》中,以国画的意韵为主干,画面上的形体变化又是以这种意韵为出点,掺杂了“东方意象”的特征,体现了画面的层次感,给人种意象的美。

林风眠先生倡导的“融合中西,创造时代性艺”对中国油画向本土的写意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赵无极油画中,类似甲骨文或钟鼎文的抽象符号, 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充满东方神秘的象征意味,体现出“抽象写意”特征,他在欧洲对“中国”的重新发现使其画作借助抽象符号表现物象之外纯粹的象征意义,在更高的层次上向重“神似、讲“意境”的中国美学思想靠近,作品有《 大地本无形》等。中国油画写意性,首先缘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念,是中国意象美学观于油画中的体现,画中物象之形隐显转换于抽象的意味中,实态与虚形的交融互生等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思维在油画中的运用和发展。中国油画在“ 融合发展” 中凝聚着画家的写意性民族情结,使其与中国画家和审美大众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

二、油画风景写生

油画风景最早应发源于文艺复兴前期的宗教壁画中,当时宗教思想统治一切,人物创作是艺术创作的主流方向,而风景绘画虽只作为其背景的辅助物出现, 却已经在逐渐发展了。

当画家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将会出现三个不同层次的图像:一是物理上真实的自然景观;二是心中的景色;三是画面最后出现的视觉效果。这三者之间互相关联,而又互为不同,首先是画家所要面对的真实的自然景观,即我们所要描绘的物象,其本身有着客观的自然规律,例如事物之间的形体关系,前后关系,色彩关系等,这些可统称为写实因素,也就是画家写生中需要参照的重要素材。(特别是对于具象主义画家而言,即便是抽象画家也是在面对物象的时候,从中抽取可使用因素。)就选景而言,画家面对物象的时候,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表的景致,或可以入画的景致,例如一些画家偏爱较为厚重的形式语言或豪放的画面气势,较多选择较为开阔的景色,在物象的选择上多喜好具有力量感的高山、平原、长河、落日等体现较为庞大,气势较为飞虹的景色。而偏爱秀丽、清柔的画家则多选择江南水乡,或美学上较为阴柔的景色并在色彩上偏爱自然中的青绿,蓝紫等,以区别于厚重的紫红,黄褐等自然中的色彩,在确定物象之后,画家则进入着手刻画状态,即构图。在确定构图之后,画家便进入对于具体关系的描绘之中。空间则成为第一个首要考虑因素,物象之间的前后透视,或是开阔的一马平川,或是繁杂的纤细精密。

优化风景写生中的笔触与肌理不仅仅是在线自然的一种手段,它也是表达情绪的所在,笔触的流动性和钝拙性在不同的节奏中,使得画面拥有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它在区别于画室之中的制作,使画家的激情在最大限度上得到表达,这种情感的流露更为真实,更为原始化,更为灵动,它驾驭自然之中的风云涌动,气象万千,并将其化作技术上的心理冲动,加以色彩,形体的辅助,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画面,促使画面中的各种元素跳跃起来这种称为现场感的情绪成为风景写生最具魅力的特征之一。

三、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写意性

油画的写意性起源于中国画,中国画在表现对象时非常注重物象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力,采取一种凝练会意、非常直观的手段来表现。这就形成了中国画“尚意造型”的原则,即意向造型。在中国画艺术中,写意指写其大意,即在似与不似之间取象;中国画中的写意性,不单单存在于大写意的国画中,“写意性”包容在中国画的每一个要素之中,从取材的寓意性、形象的概括性、笔墨的程式性、 格调的隐约性、内容的象征性,以及工笔画种类中都体现出写意性,都与中国的文化背景相关联。

油画的写意性强调一种意境,是一种绘画表现手法,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交融,更是强调形象“似与不似”之间的独特意象语言。中国油画的写意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来源于西方油画在进入中国时,随着画种的传人伴随一些看来相似的理念和表现方式,是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在成分,例如透纳的一些我们认为具有写意性的作品,还有印象派画家的某些作品,都是在创作当中不自觉地输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这是源于自身文化的基础,并在其创作作品中传达出相似的写意性痕迹。西方绘画自印象派出现以后,由于艺术观念的转变,绘画主体情感意识的觉醒,也相继涌现出不少写意性作品。

第二,是在西方艺术传人中国的过程中,油画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现象。油画写意性与国画写意性的共同之处在于创作者都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创作中, 采用一种与写实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并用高度概括简练的手法表现出创 作对象,从而体现创作个体的内心境界,达到主体情感与创作客体的高度统一。中国油画创作的写意性始终离不开国画写意性的大环境,在创作过程中吸收本土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得中国画的写意性甚至一些方式方法,被自然融入到中国油画的表现形式当中,同时这种影响具有互通性。

油画从西方流传到中国,在2 0世纪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经过中国油画艺术家们探讨中西油画的,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对于油画出现世界化潮流的趋向,曾导致一些地区和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遭遇 冲击和消解。目前在中国文化西方化趋势仍比较严重。作为艺术家,学习西方艺术的同时,应该提倡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国家的传统文化,并且创新和突破自己。

参考文献:

[1] 刘曦林.两峰相会别有山.现代中国绘画中的自然.广西美术出版社

[2]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油画
秋落柿子红(油画)
吴向东油画作品选登
钟红岩油画作品选登
油画
薛行彪写意油画作品选登
油画去哪了
顾德先油画作品
尚冠男油画作品选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