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选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9-05-20高登宇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精品选题题材

高登宇

所谓新闻选题就是指报道题目或对象的选择与确定。县广播电视台作为一个地方台,和上级台一样也有个按照新闻规律去挑选题材的问题。

大千世界,五彩纷星。同样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大放异彩,而在有的记者眼里黯然无色。能否及时准确地捕捉住有新闻价值的报道题材,是对一个记者新闻素质高低的检验。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抓住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题材,一条新闻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题材不好,先天不足,再巧的写作手法,再高的拍摄技巧也没有用武之地。

一、当前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大体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

一是“稳定性”题材较多,而有新意的“动态题材”较少。习惯于表现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怵于捕捉正在发生,发展中的事件。“时过境迁式”的总结题材和“产值利润式”的数字性题材成了永恒的主题。多少年一贯制,老调子反复唱。有的新闻除了产值、利税等一些数字和两句标签化的语言,就没有什么内容了。

二是“单一性”的题材较多,而有趣味“角落题材”较少。新闻的触角没有伸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报道的面很窄。工业新闻仅限于效益如何,农业报道多是“四季歌”,不是方方面面,而是题材单一,对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或角落视而不见。

三是“一面光”的题材较多,而有震动的“问题题材”较少。一说某个单位好,就是一好百好,对面上的问题毫无针对性,把新闻变成表扬稿、“黑板报”,而忽视那些人们尚未感到或已经感到,正要说出而尚未说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所以,引不起人们共鸣。

四是“平卜沓”的题材较多,而有特点的“个性题材”较少。普通的人,普通的事,既无典型性,又无新鲜感。老和尚帽子平卜沓,让人提不起劲来。

造成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选题一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记者习惯于“坐在上面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有的同志只依靠请柬和会议提供线索,而缺乏对面上问题的深入思考。但是主要的还是记者新闻意识不强,新闻眼光不敏锐,新闻鼻子嗅觉不灵,缺乏辩证头脑,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不高所致。因此,要提高新闻选题质量,重要的问题在于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新闻选题的方法

抓住好的新闻选题是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力创精品之作的关键。那么,新闻选题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巧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列出若干选题方法,与同行们商榷:

1、吃透“两头”,点面结合。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上头与下头紧密结合的产物。上头是构成新闻的灵魂,下头是构成新闻的血肉。所谓上头就是指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所谓下头就是指基层怎样贯彻落实,广大人民群众如何见诸行动。人们在行动中有什么新的作法。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吃透两头”格外重要。抓选题,创精品,如果吃不透上级的精神,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反之,摸不透基层的实际情况,也很难理解上级的精神。新闻工作者要抓住精品素材,创出精品之作,必须“吃透两头”,善于在上头和下头紧密结合点上作文章,努力寻求具体事物与全面背景的内在联系,对从现实生活中抓来的新闻素材进行权衡,确定其新闻价值,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精加工,从而采制成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体现上头精神的精品来。例如,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万众一心、众志成诚、阻击非典。漯河台记者选取麦收时节发生在临颖县皇帝庙乡王老庄村的几件小事,拍成电视新闻《非常麦收》,以纪实手法记录这个村党员干部组织帮助在外打工人员家庭收麦的事件,被评为当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2、深入实际,平中觅奇。

大千世界,瞬息万变。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事件。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是新闻报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些题材并不重大,但是比较奇特,也能够成为优秀新闻,一些看似平常、司空见惯的新闻题材,只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肯下功夫找出思想意义,同样能平中觅奇。

古人讲“善者,见常人所未见。”奇是客观存在,不是有没有的问题,关键在于善不善于发掘。题材的奇不奇,不在事件的大与小,程度的强与弱,关键在于能不能发掘它的思想意义。比如:《瞿老汉自拔“摇钱树”》这条消息就选择了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通过报道瞿玉河为维护法律尊严,不惜拔掉自家的“摇钱树”,撵走租赁房屋的不法个体户的事件,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

3、透视本质,小中见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统一。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从一个侧面表现本质。有许多事情就事论事,往往看不出它的意义和价值,或者不能充分显示它的意义和价值。一旦放到一定的形势、任务和背景之下来观察研究,就会发现它的新闻价值。在我们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首先接触的是事物的各种现象。能否根据这些现象抓住其本质的东西,这要看我们的政治透视力、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抓选题,创精品,首先立意要高,能够“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充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显示出事物的共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从事新闻报道的人,尤其是工作在基层的县级新闻记者,要经常碰到重大题材是不可能的,大量的是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见微知著,以小喻大,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时代脉搏,搞好深度报道。典型的小事件写好了,就会取得一斑见豹的效果。小题材如果选得好,挖掘的深,同样可以反映重大主题,同样可以大爆冷门。1998年11月,在漯叶路舞阳境内,到处机声隆鸣,许多农民竞相在自家承包田打井,然而许多同志只是把它当作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现象,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其本质。我台记者敏锐抓住这一素材,以《延包安了农家心,“龙王”搬进庄稼地》为题制成新闻,揭示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具有全局意义,被评为1998年度河南省好新闻。

4、厚积薄发,反道而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新闻选题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智力运筹过程,一个好的题材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因此,新闻选题需要厚积薄发。“厚积”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博览群书,为新闻选题寻找契入点;“薄发”要求我们要有相当的新闻敏感,善于从普通的新闻事实中逆向思维,发现题眼,抓住要害,升华境界。

实际上,客观事物常常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聪明的记者应该有辩证头脑,在选题上搞一点反其道而行之,反其道而行不是唱反调,而是你选这方面的题目,我看看能不能选另一个方面的题目,你这个题目从正面选,我看看能不能从反面选,两面作文章唱的一个中心思想。诸如:电视好新闻《振兴开封经济座谈会开成催眠会》、《扶贫会上小车多》都是运用厚积薄发、反道而行的方法进行选题,创出精品的成功例子。记者的任务都是去报道会议本身的内容,但由于记者的职业敏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会上发现了“会外”的新闻,正题反做,反其道而行之。记者的视角一变,就把新闻写活了。

猜你喜欢

精品选题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新年刊
选题有误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