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芜湖铁画

2009-05-14胡毓骅

寻根 2009年6期
关键词:芜湖

胡毓骅

北京人民大会堂有一幅落地屏风铁画《迎客松》,产地是安徽芜湖。1964年,我国文学大师郭沫若在视察安徽省芜湖市工艺美术厂时为该厂生产的芜湖铁画题词:“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1980年秋,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路经芜湖参观铁画后,挥毫题词:“精神万古,气节千古。”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铁画原名铁花,是安徽芜湖特有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我国民族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铁画酷似国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代笔锻制而成。它是艺人综合我国古代金银空花锦物的焊接技术,汲取民间剪纸、木刻、砖雕的造型艺术,融合国画的笔意和章法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远景采用疏细线条,近物则以粗犷的线条布局,使整个画面浓淡轻重适度,阴阳反差相宜,并按照设计的画稿,以低碳钢材作原料,经过锻、锤、焊等工艺,精工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虫草、飞禽、走兽等。再加上烘漆防锈,使色泽乌黑发亮,里衬洁白柔绵的宣纸,镶在堆漆的木框上,黑白分明,虚实相衬,层次清晰,富有强烈的立体感。它以苍劲凝重、豪放潇洒、古朴典雅的特点独树一帜,将绘画与工艺结合,给人以刚劲而又抒情的感受。它的规格品种繁多,有栩栩如生的景物挂屏,有各种立体的盆景和座屏,有供欣赏和日用的工艺品,还有书法家的铁字等。铁画的尺幅从小景到数丈巨幅,应有尽有,是室内陈设或馈赠亲友的佳品,不仅受到国内欢迎,每年还有出口,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誉满中外。

芜湖铁画产生于清初,兴盛于乾隆、嘉庆时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芜湖铁画是在铁花和铁花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铁花一般是用于寺庙佛案上花瓶的插花。铁花“以木范之,若屏障;或合四面以成一灯,亦名铁花灯”。当时长江下游各地的香客,每逢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成道日)赴地藏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九华山朝拜,须先去芜湖广济寺进香,大多要购买铁制莲、菊、梅、竹等花枝。这些铁花上面涂着彩色的漆,鲜艳耐久,是带往九华山持赠寺庙佛前还愿的理想供品。这类铁花,当时还远销到山西,在五台山佛殿前就曾发现过刻有明代天启(1621~1627年)年号,施主购自芜湖字款的铁花灯。

铁画并非出自著名大画家之手,而是像“泥人张”、“面人郎”一样,地地道道从民间手工艺中孕育升华的。芜湖铁画的创始人汤鹏,字天池,大约生活在清顺治到康熙年间。他的祖籍是皖南徽州,后迁居江苏溧水神巷村(一说为溧水西乡石臼湖汤家边),幼年来到芜湖,初学铁工技艺。他学徒时所在的西门铁作巷的一家铁作铺,离大画家萧云从的住处萧家巷不远,因此,他常去观看萧云从作画,晚上就在青弋江边的沙滩上用竹枝练习。后来汤鹏在升平桥边租了一间房屋自营铁业作坊,把单枝的铁花和铁花灯的内容移植到一起制成一种新工艺品,创造出了传统国画艺术与锻铁技艺奇妙融合的铁画。当第一幅铁画出现时,轰动了整个江城芜湖。一位江西画派的名画家闻讯后,不远千里,专程到芜湖求访,看了铁画后,抚掌叫绝道:“山水花鸟,生趣宛然;兰竹草虫,无不入妙。此天下之珍品。幸哉,眼福J”许多文人画家看到铁画之后,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从此,汤鹏的铁画“名噪公9即间”。铁画成了芜湖独特的传统工艺品,汤鹏被人们誉为“铁冶神工”。

不过,汤鹏早期所作的铁画,皆是“径尺小景”,且技艺未臻成熟,难于制作艺术性更高、技术性更强的大型铁画,尤其是大幅山水画,为此汤鹏心中非常烦恼。后来汤鹏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经常去国画大师萧云从家里学绘画。萧云从得知汤鹏创制铁画意志坚决,甚为赞许,悉心指导汤鹏关于国画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法,与他共同切磋铁画技艺,解决“技”与“艺”的结合。萧云从为了提供适合锻制成大幅山水铁画的画稿,特地创造“减笔皴”技法。用简化的笔法,以少喻多,表现出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各种脉络纹理,并亲临现场,指导帮助汤鹏锻制山水铁画。在萧云从的指导和启发下,汤鹏经过反复实践,技艺迅速精进。高手铁工和艺术家的结合,极大地扩展了铁画的艺术天地,铁画的艺术性大大提高,达到了“铁为肌骨画为魂”的境界。

铁画诞生后,得到许多人的青睐,仿作者很多,但水平良莠不齐,以至于被视作一种坊间手艺而地位不高。乾隆、嘉庆年间,聚集在芜湖的画家中有一位建德(旧属安徽池帅州)人梁应达,善画山水、花鸟。他放弃科举仕途而倾心于铁画,与邻居铁工友好,学得锻铁和炉锤焊接技术,遂改攻铁画。他将铁画与笔画相结合,吸收前人铁画的长处,自出新意,着重于质感和笔感的效果,所制铁画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铁画多以平面结构,呈现出半立体感,锻打线条富于生动自然的笔意,表现景物逼真,形神兼备,把铁画工艺推向新的高度,并将文人意趣融入铁画,使铁画走入高雅艺术的殿堂。他的铁画虽然笔画寥寥,却形神兼备,富于意境,一时被誉为绝技,达官显贵纷纷以高价争购,使铁画得以进入上流社会,甚至贡奉皇宫。

芜湖铁画传至北京,朝野人士交口称赞。人们对铁画艺人的精湛技艺惊叹不已,纷纷撰文作诗。乾隆时侍讲学士、书法家梁同书作《铁画歌》日:“石炭千年鬼斧截,阳炉夜锻飞星裂。谁教幻作绕指柔,巧夺江南钩锁笔。”

据《芜湖县志》记载:汤鹏的作品,“以意屈伸,为山水,为竹石,为败荷,为衰柳,为蜩螗,点缀位置,一如丹青家,而无襞积皴口之迹”,“工山水大幅,积岁月巧成,世罕得之,前代所未有也”。由于时代的变迁,汤鹏留下来的稀世珍品不多。现传世的有:《四季花鸟》四条幅(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溪山烟霭》(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市博物馆),《草书对联》(现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汤鹏逝世后,两个孙子继承了他的技艺,后又传至他人。光绪七年,铁工沈国华、沈德金父子先后收王留庭、杨明德、储炎庆为徒,其作品章法、结构及锻制的手法,属汤鹏的艺术风格,故有“汤派嫡传”之称。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芜湖铁画不可思议的锻铁技巧和工艺,对西方人颇具吸引力。旅芜的西方人在回国时总要带一些铁画以备赠亲送友,铁画也就传入西方。芜湖铁画一经传人西方,便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西方人士托人搜寻芜湖铁画,使芜湖铁画走向世界,饮誉全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芜湖铁画极为重视,把歇业多年的老艺人储炎庆请回来,由他带徒弟,成立芜湖铁画生产组,恢复了古老的铁画生产。铁画艺人相继制作了铁画《白蛇传·断桥相会》、《梅兰菊竹》条屏和《奔马》。其中的《奔马》铁画系国画家徐悲鸿作品《奔马》的移植品,铁画艺人经过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使徐悲鸿的《奔马》首骏肌丰,蹄飞鬃舞,形神兼备,把行、态、肢、体、意表现得淋漓

尽致。

在众多的铁画作品中,首屈一指的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型落地屏风铁画《迎客松》。这幅巨型铁画是老艺人储炎庆与国画家王元岑通力协作创作成的。婆娑的丰姿,挺拔的树干,纤细的松针,鱼鳞般的树皮,再现了松树顽强的性格。画面上的远山近石,疏密协调,石纹苔点,形态逼真,呈现出黄山的雄伟气势。迎客松坚贞刚劲,伸出如臂长枝,似揽群峰入怀,显示了中国人民正气凛然、独立自主、虚心好客、不卑不亢的精神。它的两万余根松针都是经锤锻而成,有强烈的立体感,是其他艺术手段无法取代的。这幅铁画工艺精湛,古朴典雅,奇松奇画,令人叫绝,是近代铁画的代表作。起先它是作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进门屏风,由于它的独特光彩和突出风格,在全国各地送呈的工艺品中脱颖而出,不久就被移放到人民大会堂的会见大厅,并且居于主要的位置,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和贵宾。

铁画体现出来的传统艺术魅力和铮铮铁骨的民族精神气质,也得到了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安徽视察工作,听取了铁画生产情况的汇报,在视察安徽博物馆时,在铁画面前驻足,凝视徐悲鸿《奔马》铁画,并在这幅铁画前留影。朱德委员长多次亲切接见铁画老艺人储炎庆。铁画《迎客松》后来成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会见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时,常以铁画《迎客松》为背景摄影留念,既体现了迎客的寓意,又象征着友谊如同松树万古常青。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除了铁画《迎客松》外,还陈列有《梅山水库》、《沁园春·雪》、《牛郎织女笑开颜》、《梦笔生花》等六幅铁画。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后,芜湖的铁画艺人还为毛主席纪念堂锻制了毛泽东的《长征》诗大型铁字联,长8.8米,高3.32米,其中最大的字高达1.5米,重10公斤,它逼真地再现了毛泽东主席手书的磅礴气势和潇洒浪漫的运笔艺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芜湖铁画这枝古老的工艺奇葩,在中国工艺百花园中不断绽开出新花,题材更加广泛,新创作的有唐寅的《仕女》、郑板桥的《竹子》、齐白石的《虾子》、黄胄的《驴子》、唐云的《芦蟹》、毛泽东诗词手迹等,艺人们又以安徽皖南名胜黄山、九华山为素材制成《始信峰》、《天台》、《百岁宫》等铁画,还设计了以简洁明快的飞禽走兽为素材的各种旅游品。如今的芜湖铁画已成为国家的艺术瑰宝,党和国家领导人常将铁画作为珍品馈赠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芜湖铁画的主要生产厂——芜湖市工艺美术厂。该厂发挥既生产铁画,又生产金银首饰的双重技术优势,成功地开发出高档旅游工艺品——金画,将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得到国内外广大游客的欢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芜湖工艺美术厂的铁画艺人们奋战一个月,锻打出具有5万根松针,4800块树片,重达300公斤的气势宏伟的《霞蔚千秋》巨幅铁画,1997年7月1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大典上,作为安徽人民的贺礼,献给香港特区政府。

猜你喜欢

芜湖
进击的芜湖
进击的芜湖
当代城市发展与青年休闲关系研究
汤鹏款铁字联年代与作者新考
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芜湖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民主人士翟宗文在芜湖革命活动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