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泗县话声韵调概述

2009-05-13刘素娟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摘 要:安徽泗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原官话的特性从声调来说主要表现为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同时还存在古知庄章三组字今声母读音、卷舌韵母的问题,以及古蟹止摄合口三等字的开合口问题,入声调、入声韵尾的存否问题,文白异读问题等。这些问题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泗县方言中,通过对泗县方言声韵调的概述能更清楚地了解中原官话中信蚌片的特点。

关键词:安徽泗县方言 声韵调系统 文白异读

一、泗县的具体方位及方言归属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北与江苏省泗洪、宿迁、睢宁三县相邻,南部、西部分别与五河县、灵璧县相连。泗县古名夏丘,汉时设县,唐初属泗州,民国初废州设泗县。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其中低山残丘、岗地分别为48和114平方公里。全县85万人,汉族为主,另有回、满等少数民族。隶属宿州市,辖6乡12镇,县人民政府驻泗城镇,其中大庄、刘圩、草沟、长沟镇为重点发展中心镇。

从《中国语言地图集》可知,泗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信蚌片,东部少数农村说江淮官话,属于江淮官话中的洪巢片(洪巢片的特点不叙述)。但泗县方言中的信蚌片不是很统一,内部有细微的差别。如泗县东北黑塔、刘圩、找沟一带,地接苏北,语音与泗城周围差异较大。本文主要讨论泗城镇方言的语音特点。

二、泗县方言声韵调的特点

(一)声母有22个(包括零声母)

从数量来看,泗县方言声母的演变是符合中原官话特点的,即全浊声母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不分阴阳去。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即平舌音声母ʦ、ʦʰ、s与翘舌声母tʂ、tʂʰ、ʂ混淆,如吃[꜀tʂʅ],多读成[꜀ʦɿ]饭,泗[sɿᵓ]读成[ʂʅᵓ],自[ʦɿᵓ]读成[tʂʅᵓ]。这主要是读音上的差别,至于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演变规律,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可以找到答案。拿“支齿事、知耻世、罩抄稍、赵超烧”这四组例字来说,古知组二等字、庄组字、章组止摄字,今开口读[ʦ、ʦʰ、s],跟古精组字同音。如“支=资”[꜀ʦɿ]、“齿=此”[꜂ʦʰɿ]、“事=四”[sɿᵓ]、“罩=皂”[ʦauᵓ]、“抄=操”[꜀ʦʰau]、“稍=臊”[꜀sau]。其他情况下的知庄章三组字,今读[tʂ、tʂʰ、ʂ],和跟古精组字不同音。如“桌”[꜀tʂuə]≠“作”[꜀ʦuə],“中”[꜀tʂuŋ] ≠“宗”[꜀ʦuŋ],“春”[꜀tʂʰun] ≠“村”[꜀ʦʰun]等。古泥母和来母的今读不混。古精组和见组声母字和细音[i,y]的韵母相拼时,泗县方言分尖团。古蟹止摄合口三等非组“飞肥匪肺费废”等字,信蚌片今[f]不拼[i]韵,这是与其它地方的中原官话不同的方面。

(二)韵母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没有入声韵尾。

第二个特点是泗县方言中无卷韵母,例如“儿、尔、二、贰、而、耳、饵”等,韵母一律读成[ai]。无儿化音,如“小孩儿、花儿”等后缀的“儿”都读成[ai]。以上所举的例字均来自止摄三等开口日母字,它们在方言中的读法与蟹摄一等字的今读韵母一致,这种情况叫做“儿”化现象。“儿”化现象在安徽江淮官话中很少存在,至于中原官话中的信蚌片就更少了。泗县方言中不存在这种现象。这样,卷舌元音韵母在音节结构中处于单向对立的地位,很容易发生变化,变化的方向是向儿化韵母的主要元音靠拢,因而造成了[ai]的读音。

第三个特点是有转呼现象。从《方言调查字表》中可知,泗县话中有一系列变化很有规律的字。如“堆、推、腿、对、退、队、催、罪、碎、翠、最、脆、随、嘴、虽、醉”等,韵母都是[uei]但读成[ei]。此外还有一些字,如“敦、顿、钝、论、尊、村、存、蹲、孙、损、寸、伦”等,韵母都是[uən]但读成[ən]。以上两组例子的共同特点是都省略了读音[u]。从来源探寻,这两组例字均来自蟹摄合口一等、三等,止摄合口三等和臻摄合口一等、三等端系,本应读合口呼却读成了开口呼。我们认为这与泗县方言合口呼介音的后接韵基有关系,其后接成分[ei]、[en],因介音脱落变成了开口呼的韵母,所以蟹摄、止摄、臻摄端系合口字今读洪音韵母时读开口呼。

还有一个问题是“根庚、今经”两组字是否同音,这也是区分中原官话内部差别的标准之一。之所以能把信蚌片和郑曹、蔡鲁、洛徐三片区分开来,主要原因在于信蚌片[ən、əŋ]不分、[in、iŋ]不分,如“根=庚”[꜀kən],“今=经”[꜀ʨin]。说是不分,其实大多是后鼻音读成了前鼻音。郑曹、蔡鲁、洛徐三片这两类字不混,如“根”[꜀kən]≠“庚”[꜀kəŋ],“今”[꜀ʨin]≠“经”[꜀ʨiŋ]。

(三)声调特点

声调与普通话一样,都有四个调类,但古音类来源不同,具体的调值也不同。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无入声调,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这与普通话有区别,普通话的入声字是清声母分别归入平上去,而全浊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归去声。从古音来源看,泗县方言中的阴平来自古代的平声清声母字和入声清声母字、次浊声母字,阳平来自古代的平声浊声母字和入声全浊声母字,上声来自古代的上声的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去声来自古代的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去声的清声母字和浊声母字。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是55、35、214、51,而泗县方言相的调值则为33、55、214、5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阴平在实际发音时前段平缓,末尾有上翘的感觉,记录时姑且定为33。

三、泗县方言中的文白异读问题

文白异读是方言语词中能体现雅、土不同风格色彩的音类差异(徐通锵,1991)。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通常表现为一个字有文读和白读不同的读音。但确切地讲,文白异读的“异”不是某个字音的“异”,而只是字中某个音类的“异”。文白异读实质上是来源不同、进入当地时间不同的两个(或几个)音韵层次在共时音系中的叠置。各音韵层次间有成系统的对应,但它们不是直接的继承发展关系,而是反映某一历史层面上土语音系与权威方言的接触与竞争(王洪君,1992)。白读一般代表本方言的土语,文读则是在本方言的音系所许可的范围内接受某一权威方言音系中的音类成分。

现就泗县方言中的文白异读做如下分析:

声母的不同主要集中在古知组二等字、庄组字、章组止摄字,其中今开口白读是[ʦ,ʦʰ,s],文读是[tʂ,tʂʰ,ʂ]。例如:支,[꜀ʦɿ](白),[꜀tʂʅ](文)。翅[ʦʰɿᵓ](白),[tʂʰʅᵓ](文)。是[sɿᵓ](白),[ʂʅᵓ](文)。罩[ʦauᵓ](白),[tʂauᵓ](文)。巢,[꜁ʦʰau](白),[꜁tʂʰau](文)。沙,[꜀sa](白),[꜀ʂa](文)。

韵母的不同一般指宕江曾梗通五摄入声字的文白异读,具体情况如下:宕江摄入声字的白读和中古效摄合流,文读和果摄合流;曾摄开口一三等和梗摄开口二等部分入声字白读和蟹摄、止摄中[ei]字合流,文读和果摄中[ə,o]字合流;梗摄开口二等部分入声字白读和蟹摄、止摄中的[ei]字合流,文读和蟹摄、止摄中的[ai,uai]字合流。通摄合口三等入声字白读和流摄合流,文读和遇摄合流。例如:

宕江摄

白读:[au]薄 烙 酪 凿 着 勺 芍 雹

[iau]乐 削 嚼 脚 药 钥 跃 觉 角 壳

文读:[o]博 泊 薄 莫 摸 剥 驳

[uo]托 铎 踱 诺 落 骆 洛 作 错

[ə]乐 各 阁 搁 胳 鄂 鹅 克

[yɛ]嚼 削 脚 约 药 钥 跃 觉 角

曾摄

白读:[ei]北 黑 墨 默 得 德 忒 特 勒 则 塞 克

刻 侧 色

文读: [o]墨 默

[ə]得 德 忒 特 勒 则 塞 克 刻 侧 色

梗摄

白读:[ei]百 拍 宅 拆 泽 格 客 麦 摘 册 隔 责

策 窄 革

文读:[ə] 泽 格 客 隔 革 责 策 赫 择 册

[ai]百 拍 宅 拆 摘 窄 麦 脈 柏

[o]迫 魄 帛 陌 伯

通摄

白读:[y]绿 玉 菊 蓄 育 局 欲

[iou]六 宿

[ou]熟 粥 肉 轴

文读:[u]绿 六 宿 熟 读 肃 福 目 畜 轴

声调方面主要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的不同,白读音的声调一般是阴平,而文读音的声调,如是古清声母入声字,文读音归派四声,如是次浊声母入声字一般读去声。例如:笔,[꜀bi](白),[꜂bi](文)。尺,[꜀tʂʅ](白),[꜂tʂʅ](文)。铁,[꜀tiɛ](白),[꜂tiɛ](文)。月,[꜀yɛ](白),[yɛᵓ](文)。入,[꜀ʐu](白),[ʐuᵓ](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学院合编.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8.

[2]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泗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3]贺魏.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2).

[4]王洪君.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A].语言学论丛(第17辑)[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刘淑学.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语音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6]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孙宜志.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06.

(刘素娟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