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压青松挺且直

2009-05-13

关键词:陈毅信仰红军

王 衢

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意在告诉人们学会保留实力,着眼未来。电视剧《浴血坚持》(以下简称《浴》剧)讲述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留守的项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临危受命,率领部队运用游击战方针,顽强抗敌,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保存了南方各游击区的战略支点和革命火种的英雄事迹。

我们的心灵被剧中的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深深震撼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着关于坚持的命题。如果说对于信仰的忠贞不渝是坚持的真义,那么《浴》剧还向我们展示了在坚持信仰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学会的一样东西——放弃。

舍寸功存火种,智也

兵无常态,水无常形。“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箴言也要放到一定的作战背景下来实践才具有其合理性。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步步紧逼,红军内部存在着两种声音:第一,立刻组织多路突围,分散武装,上山打游击;第二,主力部队和游击部队相结合,开展阵地战和游击战。

究竟哪一种声音才正确,《浴》剧的编导通过一场“意外的大捷”让事实一目了然。当时尚未叛变革命的龚楚民立功心切,在湾塘岗伏击了国军李桂堂部的一个旅,战斗大获全胜,缴获无数。捷报传到中央分局的指挥部,陈毅并没有如其他人一样受到振奋,却忧心地指出:“这是灾难。”这一说法让项英等人有些不解,更惹得龚楚民满腹怨气。至此,伏笔已经设下。在后来的剧情中,编导借蒋介石之口解释了这场看似“大捷”的胜利为红军带来的种种不利:这一仗不但暴露了红军留在苏区的主力,更暴露了中共首脑机关的所在,让敌人轻易就摸清了我军的虚实,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主力红军的转移。由此看来,陈毅的“灾难说”绝不为过。

“游击战是啥子,那就是敌进我退,趋利避害。先要保存自己,然后再消灭敌人。”坚持,并不是将当下有限的革命火种投入海洋,而是要将其汇入群众中间,以求发展壮大。

为了阐释这个道理,《浴》剧的编导特意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红军开始长征前,有上千名重伤员需要被留下来,安排到自愿接收的百姓家中养伤。开始这些伤员觉得是组织嫌他们累赘,高喊:“发我们一人一颗手榴弹,我们就在这儿跟敌人拼了。”陈毅亲自来到伤员们中间,向大家说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暂时与部队分开并不等于放弃革命,无论身处何地,为解放劳苦大众进行的斗争都要永远坚持下去。当蜂拥而至的老乡们纷纷接走伤员时,陈毅一个头磕在地上,动情地说:“谢谢你们了。”这一情节的设置折射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群众的鱼水深情,更让身负重伤的战士们懂得了把目光放长远。虽然不能即刻奔赴战场,痛快杀敌,但是在未来,他们这些火种定会燎原而起,烽烟万里。

舍身家赴大义,节也

在很多反映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革命烈士满身伤痕,拖着沉重的镣铐,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走向刑场的情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快哉!壮哉!同样是遭到敌人迫害,同样是为信仰而牺牲,但《浴》剧所塑造的此类英烈却更添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为了恢复同西线游击区的通信联络,陈毅密会女战士邱菊,决定派她下山执行地下联络员的任务。由于要掩人耳目,邱菊对外被说成是一名逃兵。陈毅叮嘱她,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任何可能暴露身份的东西都要毁掉。导演在这里给出一组特写镜头,着重表现邱菊撕掉珍存的战友合影时的矛盾心情。同样被“开除出党”的联络员郑进财拒不在反动派编造的悔过书上签字,任凭敌人使出种种酷刑,亦宁折不弯。在白色恐怖弥漫的艰苦斗争环境中,像邱菊、郑进财一样被党委以重任的秘密联络员们不辱使命,有气有节,他们可以放弃公开的党员身份,可以放弃个人的尊严,但却决不容许自己的信仰被别人侮辱、践踏;他们在被捕后为了不暴露其他同志,只能继续隐瞒身份,用沉默来对抗敌人的拷问,甚至在就义时都不能为自己的信仰发出最后的呐喊。但是他们赤诚的热血已经为中国革命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是每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无悔的选择。《浴》剧中有场戏让人印象深刻:湘赣省军事委员会主席谭余保抓到了叛徒龚楚民的妻子,让龚为游击队筹集粮食、武器和药品等作为交换条件。双方谈判时龚楚民出人意料地把谭余保失散的女儿娇崽带了出来,那一刻谭余保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僵硬,女儿的哭喊像一把刀插进他的胸膛。就在龚楚民以为自己棋高一着的时候,谭余保强忍心痛,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我提的条件决不更改。”骨肉亲情最难割舍,然而在革命事业面前,谭余保的选择和坚持让人叹服。

拿得起是大勇,放得下则需大义。正如剧中陈毅所说:“人生有限啊,但是投入到革命的事业当中去,就会永续不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和地下活动的广大共产党人,放弃了他们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东西,甚至付出了生命,但是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却永远不曾改变。

舍前嫌为大局,达也

坚持需要恒心,需要毅力,同时也要讲求方式方法。随着剧情的深入,红军游击队在面对纷纭复杂的内外局势时,也在不断调整着斗争的策略。

《浴》剧中,西线红军游击队领导李大为在对待崔月楠这类与共产党颇有渊源的乡绅时,能够主动进行换位思考,从维护龙蛟村百姓利益的角度去排除积怨,争取到崔月楠的信任和支持。他总结出“革命要讲究团结,争取大多数人,要讲究策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斗争经验,既拉拢了地方势力,保障了敌后抗战的顺利进行,同时又兼顾了百姓利益,可谓一举多得。

西安事变后,陈毅作为南方红军的代表与国民党军展开和谈,共商抗日大计。但是由于国共的长期对立,很多红军指战员对下山整编、联合抗日存有抵触心理。《浴》剧中有一幕陈毅上山劝说谭余保的戏,开始谭余保被国民党报纸上的造谣报道迷惑,把陈毅绑在树上,拿烟袋敲着他的脑袋,斥责他是叛徒,称要是蒋介石真心想拉老子抗日,先把井冈山八个根据地还回来再说。面对谭余保的固执,陈毅晓之以理:“共产党的宗旨是啥子?是解放全人类。现在都要亡国灭族了,你还斗争个屁啊?”谭余保最终被说服。这场戏的人物对白设计自然真实,不打官腔,不讲大道理,红军将士的心结似乎就在这谈笑间被轻松化解。但是细细品味陈毅所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从国家存亡、民族大义的高度出发,更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大气量和大局观。

一场前所未有的民族救亡运动促使国共两党再次走到了一起,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们将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继续浴血坚持。

《浴》剧为我们演绎了一曲敌后抗战、灵活应变、不屈不挠的奋斗之歌。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项英和陈毅领导的三年游击战争不是退避三舍的溃逃,而是蓄势待发的砥砺;不是以卵击石的愚勇,而是破釜沉舟的决绝;不是丢卒保车的无奈,而是凤凰浴火的涅槃。只要不偏离信仰的航线,放弃并不一定就是坚持的反义词,有时候它也会成为坚持的奠基石。

猜你喜欢

陈毅信仰红军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