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诺

2009-05-13

关键词:电教片老陈天山

刘 军

历史的追忆

80年代初,一部电影《天山行》记录了解放军战士艰辛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英雄事迹。二十多年后,一个为牺牲的班长守墓二十年的老兵再次让人们想起天山下那条路,仰望天山上那些碑。2006年,全国众多媒体几乎同时关注着陈俊贵,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共同关注》栏目和全国各地众多省级媒体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陈俊贵因此成为我们新疆新源县的公众人物。就在这一年底,我们在商讨下一年度电教片拍摄计划时,电教办的同事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陈俊贵的名字。

有人说,陈俊贵都让别人拍“烂”了,中央台都上了,我们能拍得过中央台吗?怎么拍?拍什么?

为难之际,组织部部长庞晓红说了一句:“电教片别人都没拍过呀。”一句话,使我们豁然醒悟:是的,我们拍的是一部电教片,我们不是简单地传播英雄的事迹,而是要透过现实的外衣,还原人心的阳光,感召广大党员干部。这是我们的片子与事迹报告类专题片的不同之处,这也是我们拍一切人物的最坚实的立脚点。明白这个道理,一切就变得清晰了。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我们查阅了有关陈俊贵的报道,发现大多是报道陈俊贵的班长、副班长为了救他和另一名战士而牺牲的过程,以及陈俊贵二十年来为班长扫墓祭奠的感人故事。我个人认为,这些故事反映出的战友情、生死情固然可贵,但不是全部。逝去的人,留下了期望;留下的人,怀抱着承诺。陈俊贵所展现出的信守承诺的精神,正是我们要求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反映。这不正是我们电教片要宣传的主题吗?州、县组织部门领导对这一拍摄计划极为重视,邀请了新疆电视台资深编导来为我们的创作把脉,最终确定了拍摄方案和片子脚本。

承诺的艰辛

清明前夕,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新源县那拉提镇哈拉苏村陈俊贵的家。

陈俊贵常年穿着一身军装,脸色黝黑。他很健谈,颇有西北汉子的豪气,几句寒暄后我们便以“老陈”称呼起他来。听说我们要为他拍专题片,老陈丝毫没有谦让之意,满口答应。这让我们几个多年拍片的人感到意外。以往做片子,主角一般都推辞客气几句,这老陈却是毫不客气。我正在心里嘀咕着,老陈说:“现在的人早把当年修路的人们忘了,我想让他们重新记起那些牺牲的战士,还想通过你们的宣传,筹集点资金把战友们的墓地修一下。”

听了老陈的话,我们心里有点难受。当年的英雄流血流汗,筑就了一条带给我们希望和幸福的路。而英雄们的坟墓前却凄清寂寞,长满了蒿草。死去的英雄尚如此,活着的英雄又如何?老陈家里的一切,足以说明一个英雄的失落。破房子是前些年战友们凑钱帮他盖的,电视机是县委宣传部送的,身穿的军装也是县人武部“赞助”的。家里唯一算得上值钱的东西就是院里的那台小四轮拖拉机,这是老陈多年辛苦攒钱买来种地用的。老陈在那个生死雪夜落下了腿病,轻度残疾,干不了重活。儿子在部队当兵,女儿在县城上高中,家里收入就靠几亩地,日子十分清苦。而他还要挤出钱来,修葺战友们的坟墓。

清明那天,我们跟拍了老陈扫墓的场景。有一点在片中没有交代——陈俊贵的班长、副班长和其他52名烈士并没有埋在天山公路烈士陵园,而是葬在距离老陈家50公里的吐尔根乡,当年这里有一所部队医院。这片墓地背枕青山,绿草环绕,草地上点缀着品种不一但花色却惊人一致的白色野花。山坡上立着一座小纪念碑,纪念碑后面54名烈士的坟茔沿着山谷一字排开,一如他们生前那每天重复着的队列。在班长的墓前,我们架起摄像机,请老陈再次讲起那段让他今生难忘的生死经历。在烈士墓前听老陈讲述和此前在县城剧院里听时的感受完全不同。这个故事在烈士的墓前,变得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哀婉。刹那间仿佛我也和老陈一样置身在了那个生死之夜。我注意到,老陈在诉说这段历史的时候一点也没有激动,没有眼泪,只是平静地诉说着。我能想象得到,多年来,他心里已不知多少次回忆着当初的画面,多少次流淌着动情的泪水,直到可以承受,无泪可流。

大山的铭记

横空出世的天山,群峰钻天,白雪盖顶。天山公路犹如一条玉带盘旋于山峰之间。在老陈的带领下,我们驱车盘山而上。入山越深,山势越高,公路似在劈山前进。仰望绝壁,看到至今在绝壁上,还留有当年官兵们攀岩时留下的钢钎,仿佛是官兵们不曲的脊梁,深深插在天山之巅……老陈一路指指点点地给我们“导游”,于是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飞线”路段,知道了“哈希勒根(蒙语:此路不通)”,也看到了乔尔玛那高耸的烈士纪念碑。

乔尔玛烈士陵园目前已是天山公路上的红色旅游景点。就在我们拍摄期间,当地政府想聘请老陈担任陵园管理员和讲解员,老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这也意味着老陈又要举家进行一次“西迁”。乔尔玛位于天山腹地,天山公路每年只有5—9月才能通车,其余时间很少能见到车辆和路人,生活极为不便。

对于这次搬迁,老陈的妻子很不情愿。但老陈决心已定,谁说什么都不管用。老陈的妻子几乎是流着泪搬家的。我们摄制人员帮助老陈一起收拾搬家并记录了整个过程。不过在后期的制作中,我们删除了这段镜头。在一部短片中,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地讲述所有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老陈要定居乔尔玛了,在那里,陪伴他的除了大山、青松,就是一百多位烈士的忠骨。岁月,将从此凝固,而记忆,将永远长青。然而,这就是老陈的一生吗?他有过理想和追求吗?为了一个承诺,他放弃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这一切,老陈都没有说。他只是沉默地凝视着那些墓碑,无言伫立。

在历时五个月的拍摄过程中,乔尔玛烈士陵园我们去过三次。最后一次是为了拍摄游客祭奠烈士的场景。八月的乔尔玛雄美秀丽,天山公路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松林中。已在这里生活了一个多月的老陈显得十分忙碌,他不停地向游人讲述着天山上发生的故事。老陈告诉我们,路过这里的人都会停下来参观祭奠。

岁月流逝,当无数人走过天山路、欣赏到天山美景后,开始想起了为筑路而献出生命的人。人们开始寻找英雄,缅怀英雄。但人们不知道,比起逝去的人,活着的人也许需要更多的勇气。天山无语,长路有知,活着的英雄正在向所有的过客讲述着他的生死战友们的故事,如此日复一日,也将年复一年。

我问老陈,为什么坚持这一切呢?他的回答简洁明了,却让我记忆至今——“答应过的事,为什么不去实现呢?”

(作者为新疆新源县委组织部电教办干部)

猜你喜欢

电教片老陈天山
天山雪莲
王景春走近“老陈”背后的上影戏骨
天山雪鸡
提高党员电教片艺术性的策略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老陈”与“陈老”
天山月
增强党员电教片群众需求性的探讨
苏联在华情报网的神秘“老陈”
天山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