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生修炼不出门 一朝出手惊天人

2009-05-13

少林与太极 2009年3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技法

王 娟

年少时一只眼睛失明的他曾闭门修炼太极擒拿、散手近十年,颇得大师及各路名家真传。成年后为生活所迫忙于生计,从不将一身功夫示人,直至老年双目失明后,他才一朝出手惊世人,其三百多招擒拿、散手技法震惊拳坛,引得各地拳师惊叹之余纷纷拜在其门下。

半生修炼不出门,一朝出手惊天人。他,就是陈家沟昔日“摔跤王”,大半生隐于世的太极奇人贺国英。

历经艰辛闭门十年得真传

贺国英1953年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因为一只眼睛天生失明,另一只眼睛视力也较差,幼年的贺国英并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快乐地上学读书,而是每天跟随大人们在田野里劳作玩耍。陈家沟素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武”的传统,晚上在农家小院的月色里,时常能看到村民们习练太极的身影。虽然贺国英是个有残疾的孩子,但他活泼好动,聪明伶俐,村民们闲暇时也总爱教他比画两下,当初贺国英幼小的心灵也无法理解这太极拳柔缓舒畅的动作到底有何神秘之处,直至有一天在太极拳师陈德义家里的一次偶遇,才让他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几十年后的今天,贺国荚还能回想起那天的细节。因为两家前后院子紧挨着,贺国英没事总爱到陈德义家玩耍。那时正值农闲,五十多岁的陈德义正在家里用高粱秸秆打箔席,两只手拿着用砖块做的线坠熟练地来回穿梭。当时不过十三四岁的贺国英悄悄走到陈德义跟前调皮地捣乱。不料贺国英嬉笑着刚把线坠扔过去,陈德义就一只手轻轻一提,把贺国英摔出几米远,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打箔席。年少气盛的贺国英不服,再换个方向捣乱,陈德义抽出一只手瞬间仍像拎小鸡似的再把贺国英摔出去。几个回合后,陈德义一脸笑意稳坐不动,贺国英却捂着被摔疼的屁股疑惑起来:自己是如何被摔倒的呢?不费吹灰之力,不管对方从何而来都能把人摔出几米,这功夫太厉害了。

“这怎么回事啊,你不动,是哈劲把我摔恁远啊?这威力太大了。”正当他挠头想不出所以然之际,陈德义笑笑说:“这叫太极擒拿,一招制敌啊!”

太极擒拿?贺国英恍然大悟,连连惊叹:太极擒拿这么神奇,俺也要练太极拳!

从这天起,贺国英每天寸步不离地跟在陈德义身边。按照村里的辈分,郝国英应该称呼陈德义为“外公”,因此,小小年纪的他在陈德义那里便多了几分孩子的撒娇。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人们常常白天下地,晚上开会、批斗,等陈德义有空练拳时,也时常到了夜半之时。学艺心切的贺国英就耐心等到夜半,在一旁悄然观看、比画。等陈德义休息的空闲,贺国英就央求着要拜师,一边学太极套路,一边钻研太极摔跤、擒拿、散手。因为当时正值年少的缘故吧,贺国英对太极摔跤、擒拿格斗格外入迷。

虽然当时的陈家沟陈氏家族一般不将家传太极拳,尤其是太极推手、擒拿等,传授于外姓人,但思想开放的陈德义爱才心切,看贺国英诚心学拳,便决定悉心传授。一天,贺国英再上门央求时,陈德义淡然一笑,一出手,便将贺国英摔出几米远,然后对他说:“今天就学这一招。小子,好好回家练吧,悟透了再学下一招!”

如此“上课”,让贺国英颇费脑筋。有时贺国英回家独自比画半天还参悟不了,只好再上门请教。当然,陈德义还是再摔他一回,然后让他继续回家琢磨招式。白天黑夜,贺国荚除了到地里干活,脑子里是全是老师的摔法与擒拿招术,就是晚上躺在床上也一遍遍琢磨,直到这招练得稔熟、参悟透彻,他才敢去拜见陈德义“过招”。若是这招没把老师摔倒,一贯认真严谨的陈德义便不依不挠让贺国英重新回去“领悟”,直至贺国英用这一招法把自己摔倒了,他才笑呵呵地说:“小子,行。”然后,再欣然教下一招。

面壁苦修集纳百家成秘笈

“每在老师那里学一招,往往要花费上十多天,而且要被摔得至少疼上几十次,受的罪无法形容。但正因此这些招练得格外熟练,以至于每招每式都刻在了脑子里,铭记终生!”回想往昔,贺国英常感叹自己幸运地拜了一个好恩师。

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并不提倡练拳,拜师更是被看作“四旧”被严加制止,所以贺国英在随后的数年间,只口中虔诚地称陈德义为师父,却一直未能按照传统的拜师仪式叩拜恩师。但师父却对聪明好学、悟性颇高的贺国英视为己出,格外宠爱,将毕生习拳体悟悉心相授。五六年间,贺国英闭门在家苦苦修炼太极散手、擒拿,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腿疼扭伤也是常事,其间艰辛自不必言。贺国英在与师父一招招的“对练”中乐此不疲,功夫如春日之草逐日见长,逐渐步入了神秘的太极殿堂。

跟随陈德义学成之后,在名家遍地的陈家沟,贺国英还先后跟随李喜、陈志本(小名陈黑高)、陈辛兰(陈则善)、陈黑芹、陈勇等村里的太极好手讨教学习,后来又得到王西安等大师的悉心教授。贺国英将每位老师所授的擒拿招式融入自己的擒拿“秘笈”,逐渐成为陈式太极擒拿、散手之集大成者。

在深功面壁式的习武生涯中,贺国英渐渐长成一个小伙子。因为吃得苦中苦,加之悟性高,贺国英在村里与大伙比赛摔跤、擒拿时总是连连获胜,当时村民给贺国英起给了一个雅号“摔跤王”,言其功夫了得。

但在那个太极拳并不普及的20世纪70年代,陈家沟人只把学练太极拳作为继承祖传拳法的责任而已。在贺国英看来,一个健全人尚不以拳谋生,何况自己眼睛有疾呢?残疾人想当武术家,那不是让人见笑吗!成年的贺国英断了继续学武、当一名太极名家的念头,但内心却对太极摔跤、擒拿有着一种特殊的痴爱。

再度出山毕生心血传后人

贺国英虽是残疾人,却乐观开朗,好学上进,爱好也格外广泛。尽管没有正式走进校门,他却系统学习了二胡、板胡、大提琴、小号、笙、笛等乐器。随着年纪渐增,他开始专心学习家电维修和电机修理,自强自立的他硬是凭借刻苦钻研精神在离家不远的赵堡镇上开了自己的维修小店,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期间,他也时常晚上在家里练拳、揣摩,但那也只做为业余的爱好而已,那个武术家的梦早被他淡忘了。后来贺国英移到县城居住,便再无人知道这个一向刚强好胜、乐观开朗的家电维修师就是昔日陈家沟盛名一时的“摔跤王”。

直至2002年一场意外变故,才让49岁的贺国英想起了自己珍爱一生的太极拳。

2001年年末,因为眼疾,贺国英迫不得已接受手术。不料,手术意外失败,让贺国英另一只眼睛也彻底失明了。眼前突然陷入永远的黑暗,贺国英的心也陷入一片绝望之中。没有眼睛,自己的机电维修生意怎么做?未来如何打算?对喜欢热闹的贺国英来说,沉重的打击不仅让他的生活彻底变了样,也让他的心情沉入谷底。一天,情绪极度恼怒的贺国英“啪”的一声把拳头打在墙壁上,痛感袭来的一瞬,他发泄似的在屋里演练了一遍太极擒拿,练着练着,他感觉自己的心竟然渐渐平静下来。失明以来的第一次,他平心静气地演练了一整套太极擒拿、散手动作j他的

脑海里又想起师父当年的音容:“小子,你行!”

这天晚上,贺国英失眠了,他的记忆一次次回到少年时代的陈家沟,一次次想起师父的音容笑貌,一遍遍地,他在黑暗中比画着那些曾经多么稔熟的动作,他发觉太极拳已经占据了自己整个脑海。

恰好几天后的一个夜晚,陈家沟走出来的温县武术名家陈春爱和爱人一起来看望贺国英,并提出要跟贺国英学习太极摔跤。贺国英婉言拒绝了。他想,陈春爱是王西安大师的八室弟子,是国家一级裁判、太极拳高级教练,曾出访日本等地传拳授艺,这些年在太极拳界也是声名日赫,她的弟子甚多,作为新一代太极拳名家,人家怎会来跟自己学艺呢?

但曾听老一辈武术家常提及“摔跤王”盛名的陈春爱却希望老人把一生所学所悟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老人身上的这些在陈家沟如今将要失传的擒拿、散手技法堪称一绝,应该找到继承人推广开来。贺国英终于被夫妻俩的诚意打动了。

夫妻俩的意外拜访,让贺国英的心为之一震,久久难以平静。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他突然意识到,上帝在给他关闭一扇门之后,又替他打开了另一扇门,而这扇门就是太极拳。

从2002起,陈春爱拜贺国英为师,系统学习太极摔跤、擒拿、散手等技法。虽然陈春爱自幼习拳,拳术精湛,功力深厚,但贺国英的太极拳摔法以及擒拿、散手技法却让她感觉眼前一亮,尤其是老人的反擒拿技法让她更颇感神奇,这些都是自己从未接触过、从来没有见过的新技法,所以她学习起来自然格外用心。

重新振作起来的贺国英开始像师父陈德义当年一样,对夫妻俩倾尽心血悉心教授,原来生活失意的他也因此感觉充实快乐起来。

贺国英的名气又渐渐在拳界传播开来,人们纷纷感叹:陈家沟又出了一位太极奇人。

一次,贺国英随陈春爱夫妇俩赴江西、海南等地讲学,所到之处受到陈春爱弟子一行的热烈欢迎,他们亲切地尊称面前这位白发老人为师爷。但敏感的贺国英心里感觉到,对于自己这个盲人师爷大家还颇有些质疑。

果然,一到宾馆,一位年轻人便提出要向师爷“领教”一下太极擒拿。对这个年轻人贺国英也早有耳闻,他曾经是当地知名的散打冠军,有“散打王”的美誉。为了让切磋增加些友好的气氛,贺国英伸出_个大拇指,笑着对年轻人说:“你看,我给你一个拇指,你随便用力撇它、掰它都行!”年轻人听罢,急切地上去拿住拇指,但奇怪的是,无论他朝着哪个方向用劲,贺国英都轻易地解脱了。转来转去,年轻人束手无策,正当疑惑不解之际,贺国英笑笑提醒说:“我可教过你几招了,现在,我得出招了啊!”说时迟,那时快,贺国英一个“霸王敬酒”,一下子将对方摔至对面床上。年轻人显然不服,上来再试,贺国英又一抬手便将他结结实实摔至几米开外。激怒了的年轻人动作更猛如疾风,但老人的招式用法,一招接连一招,一招狠似一招,或将年轻人牢牢制服屈膝地下,或将其腾空飞出摔至远处。十几招下来,年轻人早已招架不住,顾不得疼痛难忍,连连惊叹地说:“师爷,您太厉害了!您这动作叫什么,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贺国英浅浅一笑。从这时起,年轻人便每天寸步不离地跟在贺国英身边,在他看来,这位老人简直就是一个谜,他的太极擒拿动作既优美洒脱,又凌厉狠辣,招招连环各有奇妙。

贺国英的名气在拳界更响了,他的擒拿散手奇招也开始成为拳界议论和关注的热点,诚心上门切磋交流的,带着质疑上门挑战的,络绎不绝。但贺国英心里只抱定一个信念:自己要把老一代武术家传给自己的拳理拳技毫无保留地留给世人,绝不能让这传统技法失传!

一位在陈家沟习拳多年的拳界新秀,由于一直苦苦习拳,历尽磨难,自以为已参悟了太极拳,自满之余便想放弃继续苦练。他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和贺国英是相交多年的朋友,煞费苦心的父亲便对儿子郑重地说:“你如果觉得拳有止境,那好,今天我就带你找一位盲人拳师。你要是能胜他一招,以后你的路你自己走;如果胜不得一招,懂得了天外还有天、学拳之路无止境,你就安下心来继续习拳I”

找一位盲人交手,年轻人当然不服,便对父亲夸口说:“我能招招胜他!”不料,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在贺国英住处迫不及待地对他连出数招,期待一招制胜的他竟连连被贺国英莫名其妙地重重摔在地上、墙壁上、床上,犹如老人手中的顽石任由抛甩。几个回合后,这位年轻人便体悟到父亲的一片苦心,他不仅静下心来习拳,而且提出要拜贺国英为师。两年后,这位年轻人走上央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的总擂台,顺利打入十六强。

如今,贺国英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能把自己一身技法传授于太极拳爱好者,贺国英感到了无比的充实。在他看来,在太极拳普及、造福世界的今天,在中华武术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关注的今天,能弘扬中华太极拳传统技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与神奇奥妙,是自己的责任,更是自己暮年最大的幸福与慰藉。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技法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光影视界
秀秀台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