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化发展背景下安徽企业节能降耗措施探讨

2009-05-11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6期
关键词:节能降耗工业化

吴 颂

摘 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安徽积极响应相关号召,对能源消耗及节能措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工业化;节能降耗;安徽企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8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水平要比2005年下降20%。为实现这一刚性计划,2007年5月,国务院向各省市自治区、各部委和直属机构下发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载体的大中型企业理所当然成为节能降耗任务的承担者。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其他行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这方面的建议和研究成果,很多建议被政府决策部门所采用。本文在广泛汲取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我省企业节能降耗具体情况,特别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的能源消耗及节能措施进行研究,力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1 安徽企业能源消耗的现状

2007年安徽省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4.18%,比上年提高0.74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4%的目标。国务院批复安徽省“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的指标是,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由1.21吨标准煤下降到0.97吨标准煤(按2005年现价计算),下降20%。实际情况是,2007年万元GDP能耗1.12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近八成,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2.63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降低工业耗能水平是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规划目标的关键,分析和研究工业企业的能耗现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对完成安徽“十一五”时期节能规划目标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安徽能源消费结构

纵观安徽省情,作为农业大省的第一产业能耗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水平,所占份额也较小;而第二产业占绝对大的比重,其中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又占绝对高的比重(见表1),这与安徽工业化速度加快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安徽六大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占全部工业能耗比重始终维持在80%左右,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近九成。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元增加值耗能2.63吨标准煤,虽然比上年下降了8.04%,但仍比全国2.49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高出5.62%。由于安徽省能源消费以工业为主,又是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煤炭、石油加工等重化工业为主,而这些行业在“十一五”期间都将加快发展,能源形势异常严峻。

1.2 安徽工业企业能耗高的主要表现

(1)重化工业比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行业比重的变化情况来看,2007年耗能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近九成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4%,比2006年下降1.96个百分点,但占有较大比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31、0.52和1.48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比2006年上升0.87、0.09和0.39个百分点(见表2)。

(2)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增长偏快。2007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3.78%,每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15.26%,而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能耗降低速度12.06%,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其中占比较大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耗降幅分别为8.01%、2.63%,从而使六大行业的万元增加值能耗降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水平,整体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过高。据有关部门调查,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与大电厂相比,供电标准煤耗平均高出近100克/千瓦时,个别电厂高出近600多克/千瓦时,而百万千瓦以上的超临界机组,煤耗只有290多克。也就是说,小电厂发1度电的煤,大电厂可以发2-3度。据统计,安徽省20万千瓦以下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40%左右。小火电机组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近几年安徽电力供应紧张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小火电”规模小、能耗高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2 企业高耗能成因分析

2.1 安徽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耗能阶段

安徽省处于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上,第二产业比重在近年来处于逐步上升阶段,投资率呈现加快增长态势。2007年安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3.7亿元,在2006年投资增长速度创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高的基础上,又增加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3.7%。尤其高耗能行业,如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的投资均比上年同期增长40%以上。部分高耗能行业迅速扩张,致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增速慢于工业,而能耗高的重化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又有所上升。

2.2 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中西部省份承接了沿海地区高能耗产业的转移,多为资源型的发展模式,在这一轮投资热中普遍存在新项目结构偏重、老项目耗能偏高、小项目门槛过低等问题;个别经济落后地区由于迫切希望打经济翻身战而忽视当地环境容量问题,违规出台推动高耗能企业加快发展的种种优惠政策。

2.3 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安徽省目前推行的投资管理办法是:大型企业需国家审批、小型企业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这个政策反映出行业投资管理上长期存在的“控大放小”倾向。“控大放小”的投资管理促成产业低水平的发展,也造成能源效率低下。长期实践证明,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争上有利于当地税收的项目,绕开中央和省政府审批,投资规模呈小型化的趋势。同时也形成了重复建设,进一步加剧了实施产业结构优化的难度。

2.4 优质能源不足,节能管理薄弱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费超常规增长,加快了对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安徽是产煤大省,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也很大,但从消费品种增幅来看,电力消费增幅一直居前。2007年安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7752.06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增长了8.9%,比2000年增长了45.5%。其中,煤炭消费9756.5万吨,同比增长了9.23%,提高1.9个百分点;电力消费768.7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6.0%,提高2.2个百分点,电力消费量的增速高于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速。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设环境产权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降耗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地方和企业自觉施行有利于环境资源的行为,减轻经济发展对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扩张的依赖,促进环境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推动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有约束力的现代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明确资源和环境产权交易主体、产权交易规则和产权招标拍卖等制度;完善自然资源有偿开采、有偿使用制度;加快用水、用地、用电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使利益相关者和受影响者共同分担由于资源开采所带来的影响。

3.2 建立节能降耗的利益驱动机制

价格和税收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引导资源和环境配置的最直接、最灵敏的杠杆。当能源、水和环境资源的价税水平较低时,企业和个人可以低成本甚至免费使用,经济体的理性行为将导致资源和环境过量消费,从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企业节能降耗,无论技术创新、设备更新还是运行污染处理设施,都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成本。如果污染物排放收费和超标排放收费低于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每个趋利避害的经济体考虑机会成本后,很难作出节能降耗的决定。

3.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严把高能耗行业准入关。从严控制高能耗项目,管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关。其次,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止过度外延扩张、盲目上马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再次,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和生活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四,积极开辟能源供给新领域。积极实施能源多样化方针,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产学研联合,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领域研发的资金投入。

猜你喜欢

节能降耗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氯碱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
节能降耗技术在电厂锅炉运行中的应用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全球“再工业化”竞争
提升节能降耗增效之工艺改造和技术应用
i-StARS起停系统技术节能降耗
施耐德:以PlantStruxureTM PES助力节能降耗
加快拜城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