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早移民至美洲的印第安人来自何处

2009-05-11胡远鹏

今日科苑 2009年5期
关键词:美洲航海太平洋

胡远鹏

1979年4月,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了当年中国先民可能横渡至美洲的信息。美国圣地亚哥大学考古学家詹姆斯•莫里亚蒂博士,给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寄来一封信。

信上说:“由于一系列的新发现,开始提供了在哥伦布之前,中国人就已横渡太平洋的证据。”这就是“石锚”。是美洲与中国古文明关系源远流长的又一见证。 

原来,1973年和197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两个地方进行的水下考古,陆续发现了一些人工石器,其中有两起“石锚”:一起是两件“圆柱形”和一件“正三角形”人工石制品,那是1976年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斯•维德斯半岛的浅海里发现的;另一起是“一块中间有孔大而圆的石头”,其上有层薄薄的锰矿外衣。莫氏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来自亚洲的早期船碇”,他认为:首先,它约有两三千年历史——据锰积聚率千年一毫米计算,因其上聚有2.5至3毫米的锰矿外衣;其次,北美太平洋沿岸从未发现过这类人工石制制品;第三,在亚洲却有此类石制品用作船锚的考古记载——李约瑟在其著作中谈到,公元六世纪时,中国人曾将农用和压路用的石磙移作船锚。 

同年9月,莫氏的同事考古学家皮尔逊又寄来关于“石磙”的五个图样,并在所寄《初步调查报告》中附有中东和地中海古代石锚的很多图样。他说,就其形状却无一与加利福尼亚浅海发现者相同。可是,单就那块“中间有孔大而圆的石头”来说,一眼就可看出是属于我国特有的农用碾场脱粒的碌碡状物,即李约瑟所说移作船锚的石锚。从其23英寸的直径来看,大小也与碌碡相近。这是我国早期的碇——锤舟石。至于那个圆柱形石锚,从它的大小形状看,实与古代中国用以排除水草和礁石的纠缠,以便于启锚的引绳石相同。 

为取得“第一个能令人接受的实物证据”,1980年8月,莫里亚蒂寄来五块石锚岩样标本,希望测定其产地。经北京大学地质系安泰庠副教授初步鉴定:“五块岩样质地雷同”。由于“硅藻和放射虫的存在表明,本石锚岩样是海相灰岩。”后来又经该系孙荣圭副教授根据上述初步结论,结合我国地质资料核对,认为岩样与台湾中、东部的灰岩同属一类。

与此同时,美国几个科学机构也通过鉴定,认为石锚岩质“不存在于北美太平洋沿岸,而同于中国海岸地区所产灰岩一样。”因此,英里亚蒂和皮尔逊作出结论: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先后发现的11块大石头,是中国古代航海船只遗留下来的五只石锚和附具。(见英文《中国日报》1981年10月15日第一版;又见《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5日袁先禄文章《哥伦布与中国的航海家》) 

为了更确证这一观点,199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电视台又多次派员赴美,找到美国当代一些科学家进行采访,并拍摄了电视专题片《石锚沉浮》。主创人员郑鸣先生知道笔者在从事《山海经》和古代中美文化研究时,特转录了一盘录相带相赠,以表示对《山海经》和印第安文明研究的支持,笔者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殷人航渡美洲”一说在中国学术界得到响应,可以房仲甫先生为代表。房仲甫先生是原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中国航运史资深研究专家,1979年至1983年,房先生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舰船知识》、《世界历史》等报刊上连续5次撰文,论证商周之际被周人打败的殷人的一支已航渡至美洲。他在《人民日报》1981年12月5日和《世界历史》1983年第3期上发表的文章题目便分别是《扬帆美洲三千年——殷人跨越太平洋初探》和《殷人航渡美洲再探》。 

当黑格尔提出海洋文化概念的时候,在他看来,海洋文化是使西欧区别于东方诸国的文化特征。这一结论是建立在他对人类发展史,尤其是对东方和中国悠久历史认识贫乏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他不知道,人类最早的航海是以独木舟为航海工具的。据本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埃利奥特•史密斯在《早期文化的移动》中的研究:在新石器时代(即中国黄帝时代),从地中海到印度、到中国的沿海、到墨西哥、到秘鲁,存在着一种环绕地球的“日石文化”,它的存在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人类便能以独木舟与木筏为航海工具,进行跨洋的航行。 

这种奇迹般的航海能力,至今仍然可以在波利尼西亚人身上看到,但是西方学者大多不知道波利尼西亚人是从哪里来的。《周易•系辞》记有:“伏羲刳木为舟,剡术为楫。”《山海经•海内经》中记有:“谣梁生番禺,是始为舟。”古代思想家荀况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里的舟,即为独木舟。《海内南经》又记有:“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入)南海。一曰相虑。”有学者认为,《山海经》里所记的“伯虑”,即为“番离”,古读为“波利”,也叫梅里。在南太平洋广大海域的岛屿上,居住着波利尼西亚人,当欧洲人发现他们时,人口有一百万左右。根据他们的一些特征,可以发现这些居民也来自中国。 

西方学者从考古发现中认为:公元5世纪前后到达一批,11世纪前后又到达一批。其时正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和北宋至南宋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中国正发生外族侵略和混战,大批士人出海避难并不是不可能的。自殷商、周代以来,这种情况已经常发生。

但是,从新石器的发现来看,他们到达这里却要早得多。他们和大批印第安人一样,从大约2~3万年前,就出海远航,除了到达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外,还到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情况也已为澳、新学者所证实。再以后,可追溯到周成王时伐九夷,那时居住在浙江福建及东南沿海的许多夷族纷纷出走,其中就有番离(梅里)人和吴人。因而太平洋上两个大的群岛,分别被命名为波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这是以居民自称为根据的,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在南太平洋的辽阔海域上,东起复活节岛,西至新西兰,北至夏威夷岛,到处分布着波利尼亚人,他们是天生的航海家,他们可以通过对潮汐、海流方向变化的体会,测知数百里外的岛屿的情况。由于对海流与季风极为熟悉,他们能够乘坐独木舟与木筏进行跨海航行,所以,在太平洋的多数岛屿上,都有他们的移民。迄今为止,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可与生活在数千里外的夏威夷土人进行直接对话,而无需通过翻译,这说明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据有的学者认为,夏威夷土人(即古印第安人),就是“下危”人。

在商代,下危这个家庭处于蒙古之北,大约在武丁伐鬼方之后,下危人迁到了日本的北部,包括北海道,被古代日本称为“虾夷”。淮夷到达日本之后,曾对其进行征讨。可能就在这个历史时期,下危人开始东征,而到达现夏威夷,成为印第安人。波利尼西亚人、毛利人的根也在亚洲,所以他们同宗共祖是很自然的。人们推测,早期的波利人最早从中国抵达新西兰岛后,然后再向南太平洋各岛迁徙。

只要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波利尼西亚人在南太平洋上的分布,就可知道他们的祖先曾进行了多么伟大的远航,而且比哥伦布不知早了多少年!人类今天能在太平洋上航行,是因为掌握了高科技,使航海难度大大降低,而波利尼西亚人却是以独木舟与木筏为航海工具。就所掌握的交通工具而言,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能力是最伟大的,因而,可以说他们代表了人类最古老最典型的海洋文化。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最早的波利人却是来自古老的中国大地。

猜你喜欢

美洲航海太平洋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美洲野牛当宠物
决胜太平洋
大航海争霸
美洲动物
古代航海有多牛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的研究
航海博物馆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