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军队体制或将重大变革

2009-05-10钟坚

凤凰周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士官职业化体制

钟坚

七月流火,经历两月来火热的现场报名、医院体检、学校政审程序,大陆各省会城市的征兵办公室门口复归平静。本世纪以来中国军队兵役改革的最大动作——面向大陆地方高校大幅预征士官工作已接近尾声,进入最后定兵的流程。

此前的7月中旬,中共在刚刚宣布扩大招收大学生兵之后,再次公布《深化士宫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称,到2009年底前,军队士官人数将达到90万人。按之前军方透露士官占总兵力三分之一的比例计算,预估2009年军队对高校的征召动作,将为军队增添10余万名士官。

《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显示,改革后的中共士官制度保留初、中、高3个服役等级,服役时间分别为初级最高6年,中级最高8年,高级可服役14年以上。

“高级士官最高可干满30年,到55岁退休。”负责士宫管理工作的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该部有关人士称,改革方案建立了有条件的全程退役制度,“即全程淘汰,能上能下,各级士官不一定服完最高年限,不合乎任职条件的第一年年底前就可退役”。

中共军队体制编制改革在沉寂数年之后,以士官制度改革为缘起,再度萌动。一位军方人士表示,该项方案的推出,是继1999年中共军队士官改革后政策制度的再次重大调整。

士官改革的动向,或只是中共军队内部体改山雨欲来的前奏,更大的改革措施或许将在不久渐次推出。大陆军情分析人士认为,中共军队体制编制改革目标是,精干、实效、协同性强,能迅速生成战斗力。但中共军队现有体制编制仍滞留在机械化时代,部队独立作战、机动作战特别是信息化作战能力弱,军队规模总体上仍属于数量规模型。

在本届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任期内,一些军内体制弊端料将被逐步抚平革除。有来自军方的人士估计,解放军总部在历经几年的密集调研之后,相关体制编制的一些重大改革实验项目,或许将从小范围的试验论证阶段迈出。

这些改革设想包括省军区行政人员的改编、省级设立国防办公厅以及基层人武部改编为公务员序列的兵役局等。消息称,如果条件成熟,这些体制创新举措,将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推向基层,付诸实施。

高素质士官人才匮乏

1978年,在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建“辈子兵”的提议下,中共军队士官制度开始浮现,半机械化时期军队志愿兵的出现,是以保留部队技术骨干为目的。6年后,中国颁布的兵役法,对志愿兵制度进行修改,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1年至2年,自第6年起选改为志愿兵,再服役8年至12年转业。

志愿兵役制士兵的地位在1985年的中国军队百万大裁军之后得到正式确认,自彼时起,军队机关保密员、司务长等76种干部职务均由士官担任。

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志愿兵实行分期服役制度,这为士官制度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1999年6月30日,新的《军队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中首次对士官的使用范围、数量比例、激励机制、服役期限、生活待遇、安置办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调整。

此后,志愿兵役制士兵统称为士官,而之前设置的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五大士兵军衔等级和专业军士、军士长的称谓自行取消,代之为一至六级士官。

中共军队普遍实行士官学校、训练机构和教导队三级培训体制,并将士官按初、中、高三级编配,不同级别的士官被赋予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

“初级士官培训,主要依靠师团自行组织,随意性很大,中级士官培训制度有的尚未建立,高级士官甚至没经过相应培训,直接从参加军区竞赛获得名次的中级士宫中产生。”一位军队人士透露,每年老兵退伍之前的士官改选,总会因此出现一些腐败情况。

而就解放军士官整体素质而言,已落后于现代化军队建设的形势和要求。

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一名军官称,海军近年来陆续配发了大量高、新技术装备,这些装备都运用了新技术、新材料,集声、光、电、磁、弹等多种学科门类于一体,武器装备使用、管理和维修也日趋复杂。但能从事操作、维修、管理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却严重匮乏。

信息化军队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宽泛能力素质结构的军人来操控武器,管理士兵。而目前士官学校的专业培训层次未能与部队的装备发展保持同步,不同步的教育使得军队的士官人才滞后于军队对高层次士官的需求。

“白领”士兵将出现

军队预征大学生兵与士官制度改革密切相关。2009年军方面向普通高校预征对象皆为计算机、微电子、自动化等特殊专业学生,一旦预征通过,这类学员只需在士官学校作必需的军政训练,便能直接参与武器装备使用、维修和管理技能的培训。

1年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便可顺利地转为初级士官。

准士官任职后的工资福利、津贴标准、在职培训机会、转业至地方后的职业安排趋向等问题,事无巨细,都在该改革方案中得到详细的阐述。减少初级士官数量,提高中高级士官薪资待遇,是中共军队这次士官改革的核心之一。

在该新政中,军方强调将对中高级士官基本工资、津贴、福利等作相应的调整。“详细的改革方案和配套细则尚未下发基层部队,但中高级士官的薪酬应该相当可观。”有军方人士预测。

经过中共2008年刚刚进行的改革,一位初级士官经工资调整后,月收入能达到2300多元,一个中级资深士官待遇相当于正营级军官,未来中共军队中高级别军士长的薪酬或可直追正团或副师级待遇。而在海空、二炮等技术兵种,则更将出现“白领”级士兵。

士官工资福利改革指向明显,那就是向海、空、二炮等高技术兵种士官倾斜,破除军内大锅饭现象。

半职业化的兵役改革

此次士官改革又部分恢复了1999年以前的五级士兵军衔等级,其中军士长的服役时间和级别划分更趋细致。

“不敢贸然说中国军队向职业化迈进了一大步,但从武器装备和兵员组成的角度来说,士官队伍的强化,有利于部队的精准管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季广智少将称。士官改革的信号很明确,就是增加高素质士官数量,减少士兵和军官人数。在未来的中国军队,一些基础指挥岗位如排长、副连长等在战时等特殊情况下可能由士官来代替。

在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如美军,军官只负责战术作战教学,课时结束,就会回到军官家属区。基层连队日常管理、武器操作等均由高级士官进行。美军副连长、排长一般都是士官担任,战场上一旦连长牺牲,及时由连军士长来负责指挥。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军队实行机械化军事变革,新技术和新武器大批装备部队,出现操作难度大、协同复杂、战斗力形成周期长等问题。军方很快意识到,其症结在于那种周期短、流动性大、散漫的义务兵役制。二战后,西方一些国家在军队建设中注重吸取教训,进行职业化军队建设,组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机械化部队,增加职业军人的数量。

外军的发展经历或许将在今日由中共军队再次上演。2003年,一份由国防大学副校长王文荣中将、国防大学科研部副部长郝玉庆少将领衔,该校军队建设研究所7名专家组成的一个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调研报告称,中共军队内部军人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不高,联合作战、指技合一型和掌握顶尖技术的信息化人才较为缺乏,“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中国军队将无法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将会更大”。

军队职业化可以避免违背公民意愿的征兵制弊端,并同样可以招募到质量较好的兵员;推行职业化后,士兵服役期通常可以长达6-15年,甚至更长,这样便于让士兵掌握更多的技术战术技能;降低士兵流动性的同时,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职业化的军人还能享有较高的待遇。

全志愿兵役制度的职业化军队规模将更小,但军人训练有素,更趋专业化。因此,许多国家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纷纷效法英美军队。

“从士官改革动向来看,充分吸收了外军兵役制度的优点,同时又兼具中国特色。”季广智少将说,现阶段,中国改革方向是建立以义务兵为主、征募士官结合的半职业化兵役制度,该制度的出发点源自中国真实国情和综合国力。

深度调整或数年内推行

士官职业化改革只是近期中共军队变革的一个信号,未来几年,中国军队深层次的军队设置和结构或许将作出重大调整。

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的专家称,从体制编制上看,中国军队经过几次大的调整,已经向结构优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这与现代军事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小型化、多能化、扁平化、一体化的编制结构与指挥系统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中共军队现行苏式的以大军区制度为主体的指挥架构,军委总部号令一下,由军区、集团军、师旅等下级建制逐级实施。这样的指挥体系庞杂而且重复,战时机动应变能力相对较弱,更是滞后于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在七大军区、各省军区机关,虽历经数次消臃去肿的改革,但一级部、二级部等部局林立,各级军官、工勤岗位人满为患,军费大量消耗于非武器装备采购方面的开支。而在担任非应急作战任务的警备区、要塞区,一些陆军部队军官固于转业名额限制,又存在超期服役吃军饷的现象。

“中共军队的体制编制调整可能即将展开。”有军方人士近日向记者透露,未来可能的一个改革方向将涉及中国军队中非应急作战部队的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地方部队系统。

隶属军区建制的警备区、要塞区陆军守备部队的数量规模亦可能大幅减少,代之增加海军编制。一些非紧缺专业的军事院校或将整编缩小,生源由军队和地方院校委培国防生形式替代。

从2008年开始,类似的传闻便不断在大陆一些军事院校和基层部队出现。更有传言称,三总部近年来已为此在沿海等省市密集调研,体制结构调整方案已经准备完毕,改革方案一旦出笼,或许将在数年时间内实施完成。

“倘能推行,其好处不言自明。”一位中共军队专家称,但军内体制编制结构的调整,涉及各个方面,错综复杂,远非采购添置一件高技术武器装备那么简单,条件是否成熟,最后能否付诸实施,“现在还没有准确的定数”。

编辑 陈磊 美编 黄静

猜你喜欢

士官职业化体制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士官晋级培训中的应用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关于士官参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建设的思考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士官院校开展士官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
经典来信
加速职业化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