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参加行业比赛的心理分析

2009-04-29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竞争心理比赛

王 伟

一、研究目的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我国新兴的一门专业学科,在高校专业林立的今天,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也在探索着自己的道路。我国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习内容非常复杂,课程安排也大多没有科学的依据,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能力了解不够,对于各类比赛更是怀有戒心,一味地追求专业技能已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事项。相比之下,技能学校的学生实际操作水平较高,技能手法纯熟,对于各类的形象设计比赛也是驾轻就熟,了解甚多。

作为形象设计专业的老师,应当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影响学生水平正常发挥的心理分析

1对于自身能力的不了解

与技术学校不同,在高校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同时课程安排也是张弛有序的,故在专业课方面不可能同技术学校相提并论,这是因为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学习政治、历史、外语、体育等课程,因此很多同学总是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专业技能的实践时间过短,无法达到社会的需求。赛前就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未出校门,已输三分。

2对于竞争对手估计过高

人物形象设计比赛的很多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各美容美发学校,其化妆与美发的实践能力很强,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多。故而给我们的学生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冲击。使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水平低于对方的同学,故而无法打开正常的思路,影响到比赛水平的发挥。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临时学习他人的手法,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丧失了自己的设计初衷,最后只得惨淡收场。

3对于成功的渴望和外界的干扰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不想获得奖项的设计师也不是一个好设计师。赛前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渴望自己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这种状态会给参赛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在比赛时容易出现头晕、发抖、思想混乱等情况,影响了自己的思路,阻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同时,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场地、观众和评委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程度上地影响到设计师的心理活动。情绪低落时,人体的机体能力没有调动起来,由于运动器官和大脑得不到充裕的能量,活动效率就低。反之,情绪高涨时,大脑皮层兴奋过强,信号扩散,能量消耗过大,也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活动失调,从而会引起呼吸和脉搏的急剧加快,会引起肌肉的过度紧张,从而产生双手和全身颤抖,导致暂时性活动失调,破坏人体的随意运动,影响参赛者对造型的准确把握。

三、引导的方法

1正确的竞争意识

个人的表现或成就在有竞争对象时,有着向好的方面促进的趋势。这种现象被称作社会促进效应。早在1897年,心理学家崔伯利就发现了社会促进效应的存在。他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在与他人竞争时,其速度比他自己单骑时要快。一个单独放风筝的儿童,比起与其他伙伴一起放时行动要缓慢些。有些竞争是明显的,比如运动场上的竞技。有些竞争则是隐晦的,甚至表面上看不到有丝毫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竞争,其作用是有益的。在没有任何竞争对象时,我们甚至可以虚拟竞争对象,以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行为。

那么,在进行比赛的前夕,调整好心态是至关重要的。竞争对象的出现对于行为者来说是某种刺激,这种刺激的意义在于它使行为者产生了达到某种目的的动力,从而起到了促进行为的效果。在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模拟赛场的活动,树立起战胜对手的信心。但是,竞争的作用并不是总在加强我们的行为。阻碍我们达到目标的情况也确实存在。特别是当我们面临的任务比较艰巨时,需要有较高的能力才能完成。而此时,由于我们自身的能力结构不完善,不能或还没有完全达到完成任务的要求时,竞争所产生的副作用就更容易发生。基于此点,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们去挖掘自己的长处,如配饰、头饰、化妆、服饰、色彩等,哪些是自己的强项就充分利用那些,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用亮点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抵消消极心理。

2克服紧张的情绪

首先,教会学生对自己所面临的事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对表演、表现、展示多些了解,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后果要有充分的分析估计。只有做到心中有数,遇事才能沉着、不慌,应对自如。

其次,要对自己有所了解。正确分析自己属于何种气质类型,是属于多血质型还是粘液质型,是属于胆汁质型还是抑郁质型,以此来正确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应付事情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心。即使不具备应对的能力,认识到是客观原因所致,就不会有过重的心理负担。这样学生就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事物,所谓知己知彼。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精神要尽量放松,对应对的事物有恐惧感的人往往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惶惶不可终日,这对其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应该在思想上不过分夸大比赛与个人前途得失的关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要过分疲劳,大脑过度劳累会造成头昏耳鸣,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加剧心理紧张程度。

最后,要保持情绪稳定。对突如其来与自己关系重大的事情,人们刚开始面临它时,生理上会发生急剧变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两手发抖,手心冒汗,这是由于过分焦虑和恐惧引起的。这种过度紧张,会使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从而出现难以控制的心慌、不安、紧张,使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其实,适度的紧张对人是有一定益处的,它可以进一步调动人体的各种机能,使思维更加活泼,产生一种增力作用。因此,在出现过度紧张时,首先要激励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战胜对手的。进而采取做深呼吸或默默数数的方法,以此来转移注意力,稳定情绪。

3适当地运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指导。有效地利用它,可以改善学生们的心态,调节紧张情绪,激发他们的斗志。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专家卡耐基发现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生来就胆怯、害羞、脸红的人。这些心理的异常现象,都是人们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因某种经历诱发生成的。既然是后天,就能克服。卡耐基还说:“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包括我自己。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往往对于人际关系格外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脸皮儿太薄”。从心理学上讲,这类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怎么看,而对自己缺少应有的自信。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自己活得很累,也让别人感到不舒服。为了使学生克服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办法:首先,进行精神调节,赛前可以带领大家观看影片“阿甘正传”,“一球成名”等励志类型的影片,让他们内心振作起来。其次,在正式比赛之前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演示,演示的场所可以是学校的操场、也可以是宽阔的公园、甚至是嘈杂的市区。尽量让学生深入到不同的环境中去,体会被关注的感觉,适应外人的评论,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所谓“人要脸,树要皮”,在进行赛后的总结时,要尽量把大家的长处展示出来,要肯定大家的成绩,不要有太多的埋怨和不满。严厉的批评和训斥要放在学习的中间阶段,耐心的讲解和充分的赞扬是一种必要的缓冲剂。

(作者单位:郑州牧专人文系)

猜你喜欢

竞争心理比赛
心理小测试
竞争的合适位置
心理感受
选美比赛
感谢竞争
比赛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最疯狂的比赛
心理小测试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