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留守儿童在亲情关爱中健康成长

2009-04-29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县政府务工人员县委

郑 鹏

郸城县是河南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全县130万人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30万人以上,每年留守在家的儿童有7万人左右。这些孩子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代管,由于代管者缺乏科学的育子经验,使得留守儿童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家教缺位、亲情缺失、监护缺乏等问题,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面对着如此突出的社会问题,郸城县委、县政府将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多种对策,共同来破解这一难题。

编织亲情大网

2007年,郸城县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了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其事迹先后被《河南日报》、《新华社内参》、《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2008年,郸城县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并由县长担任主任。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公开表彰2007年全县“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十佳”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用典型推动全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向纵深开展。至此,一张由县委、县政府主导,关工委组织协调,学校为主阵地,教职员工、工青妇为主办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亲情大网全面铺开。

打造亲情盛宴

郸城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实现的。

开展书法、航模、小发明和小制作培训,“我自立,我骄傲”、“爱绿护树”、“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抗震救灾,援助灾区”等演讲、征文比赛,与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的郸城学生面对面交流,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在欢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全县有留守儿童的学校都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亲情港湾、心理咨询室,开设了亲情电话、心灵信箱,并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不少学校还邀请有打工经历的学生家长向学生讲述在外打工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拼搏向上教育,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打基础。

此外,社会各界还为留守儿童送来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衣服、雨伞等生活用品,液晶电视、电脑、图书等办公用品,乒乓球台、篮球架、跳绳等健身器材,孩子们想到的和没想到的他们都送来了。据统计,全县50家单位为留守儿童及其所在的学校捐款捐物近百万元,并为全县近7万留守儿童进行了免费体检。为留守儿童举办了安全知识、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讲座100多场,举行文艺演出和播放爱国主义影片20多场,开展心理咨询80多场次,组织航模、舞蹈、书法、体育等课外兴趣小组100多个,为全县留守儿童打造了一桌亲情盛宴,使全县的留守儿童处在浓浓的亲情关爱之中。

共建和谐家园

有付出就有回报。郸城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付出的亲情和爱心,正在逐步得到回报:现在许多留守儿童不但自己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还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许多留守儿童不但回到家里帮爷爷奶奶干家务,而且还帮助其他家庭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县的留守儿童一天就捐款8万多元。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个老师。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全县各学校都以留守儿童之家为依托,建立了家长学校,加强了与留守儿童家长、临时监护人的联系,努力做到与家长一起,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远在新疆打工的周建新、田小梅夫妇,当得知县教体局的干部当起了女儿周慧萍的代理家长,还经常把自己的女儿领回其家里,帮她洗澡,给她买新衣服,帮她辅导作业等消息时,高兴得逢人就说县委、县政府好,家乡的干部亲。外出务工人员在颂扬家乡的同时,也在积极回馈家乡。石槽镇常年在外务工的朱守兵为家乡小学买了100套桌椅;李楼乡外出务工人员李继龙把一个投资5000万元的工程带回了郸城;巴集乡外出务工人员崔显刚更是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全县农村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他们这种奉献爱心,共建和谐家园的行动正在不断地被传递和放大,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出了一个健康的成长天地。

猜你喜欢

县政府务工人员县委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一律作废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公推公选
河南省汝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新义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
黔西县委离退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