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宁县: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

2009-04-29卫作宇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连片群众建设

卫作宇

洛宁县位于豫西山区,洛河中游,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耕地72.4万亩,辖18个乡(镇)、388个行政村,有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万,地貌总体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坚持把扶贫开发同加快发展相结合,立足洛宁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探索了一条开发式、产业化,综合、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开发有效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坚持“四个统筹”,科学规划连片开发建设蓝图

2007年10月,我们紧紧抓住洛宁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的机遇,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制定了《洛宁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在东宋、河底两个贫困乡,相对集中连片的16个贫困村,整合各类涉农政策资金6705万元,对试点区域进行了整体开发和综合治理。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使这个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致富门路窄、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用电难、问题突出的贫困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做法有:一是统筹规划区域内主导产业。根据片区内资源情况和产业基础,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规划了重点发展的烟叶、肉鸭和杨树三个主导产业。其中,规划发展烟叶种植1.5万亩;建设肉鸭养殖小区6个:区域内所有宜林地全部栽植速生杨,实现试点区内户户都有致富产业。二是统筹规划区域内的生产基础设施。规划联通各自然村和烟区生产道路88.3公里,实现村组间水泥路连通成网。统筹规划农田水利项目和烟水配套工程、育苗基地、炕房群、现代化烘烤工厂等设施建设,以全面提升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三是统筹规划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入户道路579条,103.9公里,让95%以上农户通上水泥路;规划人畜吃水工程12个,自来水通户率达到95%以上;规划建设垃圾池98座,沼气池1857座,植树73.88万株,改造危旧土坯房4285平方米,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四是统筹规划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详细的发展建设规划,涵盖了贫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各个方面,为贫困区域全面开发建设和长远发展绘制了科学蓝图。

二、坚持“四项整合”,汇聚试点建设强大合力

一是整合扶持政策。将林业生态县建设、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农村贫困户土坯房改造、村村通道路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各种强农惠农政策进行整治,集中向连片开发区倾斜,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国家强农惠农一系列政策所带来的好处。二是整合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民政、交通、代赈、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涉农资金4999万元,集中用于试点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整合力量。具体措施有:县委、县政府安排32个县直单位分包帮扶16个重点村,每个单位向帮扶村提供5万元以上的帮扶资金;从县直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试点村任职;实行乡干包村,村干包组,对建设进行指导,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一心的良好建设氛围。四是整合经济资源。充分利用县域内龙头企业的现有资源,引导和带动试点区规模种植和规模养殖。“四项整合”,使试点建设集聚了强大合力,确保了各类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注重“四个加强”,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第一着力点,明确主体,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区域内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由政府出资,加强对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安全饮水、村内主干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修筑了村村通、村内主干道、通组路和通户路188.2公里的水泥路,完成了6所学校的改造。二是加强村容村貌的整治。对一家一户的入户道路、门楼、残垣断壁的整修、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等建设项目,均由政府适当给予补贴,并由群众为主体进行实施,共整修残墙断壁3万多平方米;新建整修门楼1051个;安装路灯368盏;栽植绿化苗木27万株;改造破旧土坯房2844间4.3万平方米。三是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特色产业培育,采取龙头企业出资、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等办法,新建密集式炕房182座,烟水配套工程4处,铺筑田间道路51.5公里,有效提高了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村村建设了垃圾池、垃圾填埋场,组建了卫生保洁队,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制定了卫生保洁制度,真正建立起了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试点区群众走上了水泥路,吃上了安全水,看病不出村,购物有超市,学习有书报,健身有器材,娱乐有场所,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依托“三大龙头”,强力培育主导产业

为解决区域主导产业不突出、群众增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我们充分依托县烟草公司、东汉禽业和天宁木制品等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发展优质烟叶、肉鸭和速生杨等富民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一是依托县烟草公司这个龙头,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由县烟草公司投资2299万元,建设了1.3万亩的“百里万亩优质烟叶产业带”,培育了8个千亩片区和1个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试点区烟叶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种烟户2487户,占试点区总户数的75%以上。二是依托东汉禽业公司这个龙头,大力发展肉鸭产业。采取政府贴息、联户担保的方式,由县信用联社为农户建设鸭舍、购买种鸭提供贷款,东汉禽业公司负责供应鸭苗、饲料,提供技术服务,保证肉鸭回收;县畜牧局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决了农户养鸭资金、技术和销售困难,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达到了各方共赢目的。三是依托县林木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杨树经济”。采取政府免费提供苗木,群众自栽自有的办法,片区内共栽植杨树等经济林木45万棵,人均杨树已达到100棵。通过发展致富产业,2008年试点区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3692元,比2007年增长了907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456元。

五、做到“六个明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群众是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受益者和建设主体,必须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我们始终坚持让群众达到“六个明白”,即明白国家扶持政策、明白村庄规划内容、明白实施的每一个项目、明白筹资融资方案、明白工程招标和资金使用、明白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综合运用以奖代补、先干先补、多干多补等方式,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开发建设。所有项目实行统一招投标公示制,让群众推选的村民代表直接参与到规划制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增强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形成了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出谋划策、踊跃参与的喜人局面,有力促进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进行。

通过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适应了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解决了以往扶贫开发工作无法解决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是快速改变贫困乡村面貌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将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贫部门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强化措施,不断丰富连片开发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连片开发建设水平,扩大连片开发区域规模,使更多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努力推动洛宁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亮点。

(作者系洛宁县扶贫办主任)

猜你喜欢

连片群众建设
春的嫁衣谁裁剪
寒露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50亿元改善连片特困地区高中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