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集中化时代来临?

2009-04-27马文方

中国计算机报 2009年25期
关键词:集中化硅谷市值

马文方

十多年前,诞生于硅谷的网络公司Bay Network曾与3COM、北电、朗讯、思科、Cabletron等都是同一量级的竞争对手。记得Bay中国公司员工总爱穿着写着“有Bay无患”的马甲,穿梭在新闻发布会上。1998年7月,北电以91亿美元收购了Bay。于是有媒体同行调侃道,这回Bay可真有点背了。11年后,收购Bay的北电也走了背字,今年1月,北电申请破产保护。

这些年,人们已经习惯了国外IT市场不时传来的并购消息,甚至像康柏收购DEC后又被HP收购这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颇具戏剧性的收购案,也已经被人们淡忘。

但今年4月,Oracle宣布以74亿美元收购Sun,则让人们从听觉疲劳中惊醒。毕竟作为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公司,Sun的UltraSPARC芯片、高端服务器、Solaris操作系统、Java这些产品都是各自领域的顶级品牌。毕竟从2000年9月高达2000亿美元的市值到2008年11月20亿美元的市值,市值缩水到原来的1%,其间只用了8年的时间。

坊间对Oracle收购Sun的高谈阔论和真知灼见已经多得不能再多,但百密一疏,遗漏了Oracle所扮演的“败也萧何,成也萧何”的角色。

曾几何时,Oracle CEO埃里森和Sun CEO麦克尼里好得简直就像一对亲兄弟:在市场合作上,Sun的服务器是Oracle数据库安装最多的硬件平台;在市场竞争中,这哥儿俩又是硅谷最著名的反微软斗士。

然而,.com泡沫破灭后,企业对IT投资回报变得敏感起来。此时,Oracle可就顾不上同门兄弟了。它宣布转向Linux,不仅将公司的日常运营迁移到Linux,还与戴尔合作推出预装了Linux和Oracle 9i RAC数据库的x86服务器,而且今后的研发都是先在Linux上做,然后再迁移到Sun的Solaris平台上。放弃了性能高价格也高的Sun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Oracle在替用户节省下投资的同时,也保护住了自己原有的丰厚利润。只是,Sun从此一蹶不振了。

表面上,是Oracle黑了Sun,但从深层次看,则是开放性冲击了Sun的“万事不求人”的封闭体系。

开放性的威力不仅在高速发展的PC产业得到淋漓尽致的验证,而且还体现在克雷、布尔、优利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老牌主机厂商也都皈依到了x86平台的行动上。如今,开放的潮流又冲击着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而开放之所以能盛行于世,是人们对规模制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需求所驱动。任何产业要想成熟就必须选择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这条路,而品牌集中化是这种路径选择的必然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软件业还远没有成熟。但SaaS的兴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屏蔽地域、语言甚至文化上的差异,从而使一些对此严重依赖的软件厂商失去依托。

品牌集中化作为产业发展的规律,已经没有异议。但要说国内IT产业品牌集中化时代来临,或者说品牌集中化集中到来,可能无人敢下此断言。

但任何希望产业成熟的人,都会欣然迎接这一时代的到来。或许有人说了,品牌集中化最终会产生寡头,从而损伤消费者的利益。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在一个开放的、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如果大厂商要垄断价格,当利润空间足够高时,就会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而且,垄断厂商头上还带着《反垄断法》这个“紧箍咒”呢。

猜你喜欢

集中化硅谷市值
王怀南:奔向亿级市值
转型4个月,市值翻了6倍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老股转让市值最多的50大股东
2020年全球VAM市值将超92亿美元
管理抉择要问的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