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危害性

2009-04-26郝利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改良危害

中图分类号:D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34-01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潮纷纷涌入,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有的人鼓吹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道路。然而,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是一种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因而我们必须在国内,尤其是在党内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如果对这股思潮不加批判,而听任其蔓延和泛滥,就有可能葬送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改良;危害

我国目前正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处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转型时期,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却处于低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从未停止。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我国又出现了鼓吹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模式”道路的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鼓吹者说:“民主社会主义既演变了资本主义,又演变了共产党,正在改革世界,”“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然而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经验却告诉我们,中国只有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正确的发展道路,民主社会主义并不是中国前途的选择。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概述

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它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它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它实现这一目的的政治手段是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是肇端于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政治理论体系,是从伯恩斯坦、考茨基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演变而来的。它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的命运是与资本主义的兴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每当资本主义发生危机、工人运动蓬勃开展的时期,马克思主义盛行之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就大大缩小;而当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稳定、工人运动处于低潮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就迅速蔓延。

民主社会主义是把民主思想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那一部分人的思想,如毕舍、路易·勃朗、拉萨尔、肖伯纳等。而德国的伯恩斯坦是把民主思想与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体系化整合的完成者。伯恩斯坦考察了欧洲社会的实际情形,在重新认识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民主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之后,最早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明确地提出了“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是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手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形式”②的理论观点,是他完成了民主社会主义现代理论体系的奠基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社会主义成为社会党国际及其所属各党正式使用的、说明它们的理论和政策的总概念,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和统一的、同时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思想理论体系。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经过长期的发展,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已趋于稳定和成熟,其最根本之点就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的伦理价值观作为其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多元化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相抗衡;在变革现实中,主张采取渐进的改良主义政策。主要包括:

第一,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论。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的社会。“民主社会主义是建立一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原则,在这种秩序下,所有的人都能通过团结互助和社会的组织而在生活的一切领域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③1959年11月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里写道:“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实现,民主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完成。”④并且民主社会主义者强调“在党内和社会主义国家内,民主必须高于一切”,⑤“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将民主扩展到社会的一切领域,而永远不取消民主。”⑥

第二,多元指导思想论。民主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多种途径,是欧洲及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思潮与产物;不赞成社会主义思潮具有单一的理论基础,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思想渊源和指导理论,但并不排斥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之一。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不应以某一固定的哲学宗教、社会思想为其理论基础,而应兼容并收任何符合其伦理主义和改良主义的思想材料。

第三,人本主义人性论原则。民主社会主义从人的本性出发,将实现不分阶级的人权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意义在于自由、公正和相助,这是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价值范畴,也是人权基本内容,它们的实现程度标志着人权的实现程度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第四,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道德伦理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社会党国际和西欧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而是一种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旨在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和人之间的超阶级团结。并在1951年的《法兰克福声明》的“序言”中明确宣称“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必然的。它要求所有信仰者做出个人的贡献。”

第五,超阶级的国家观。民主社会主义反对由阶级及其政党来统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认为应当通过民主和法制使国家成为全体人民自由的国家,国家应当是超阶级的公平、正义的(强制)力量。拉萨尔认为“国家是个人在一个道德整体中统一,”“国家的宗旨就是使人的本质能够积极地发展和不断地完善。”⑦

第六,议会道路论。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走民主和平的及议会的道路改造社会与国家,推动社会与国家的进步。因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认为在任何时候社会主义的目标都只有妥协的手段才能实现。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提出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在于“民主”,而不是“专制”,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而不是靠“暴力革命”进入社会主义,他们主张议会道路、阶级合作和政治妥协。但同时,他们又认为,如果专制、极权、独裁的国家机器阻挠和破坏社会与国家的进步,可以诉诸于人民支持的暴力来反抗这一国家机器。他们强调,通过短暂的暴力革命去实现社会主义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它只造成社会政权的更迭,不利于社会深层结构的改造,反而显得粗暴和不道德。

第七,多党制理论。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多党制是民主制的基础与保障,坚决反对一党制和无产阶级专政,并以诬蔑性的言词来攻击共产党和无产阶级专政。并强调“民主制要求不止一个政党有存在的权利和当反对派的权利。”⑧

第八,全民性政党理论。民主社会主义否认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更否认以一个阶级的政党去领导和实现社会主义;主张扩大社会党的阶级基础,组成全民性的群众性的人民党。他们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认为实行民主集中制势必导致极权;主张党实行“权力扩散原则”,即党员个人及党的基层组织应享有充分的权力,以发扬民主、反对专制。1921年多数派社会民主党的格利茨纲领写道:“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城乡劳动人民的政党。它的目的是使依靠自己劳动成果为生的体力和非体力劳动者联合起来支持共同的原则和目标,以便共同为民主和社会主义而斗争。“⑨

第九,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经理阶层的兴起,社会福利的增加,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以及股票持有者的增加等等原因,已经使得私有制与经济、政治权力的掌握不相一致。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社会劳动阶级的“白领化”日趋增强,中产阶级兴起。这一切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及其他劳动阶级已不具备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那种革命意识,而代之以追求社会进步与和平发展的改良意识。因此,伴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进一步革命,通过民主途径实行社会主义因素的渗透与发展,必将和平地实现民主社会主义。

第十,“第三条道路”理论。民主社会主义既反对传统的资本主义,认为通过对资本的私人垄断实现了个人对社会的垄断与控制;也反对列宁主义式的社会主义,并将传统苏联模式等同于社会主义,指责其集权专制,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民主。因此,他们自称民主社会主义是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和“苏东”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他们主张通过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来实现社会主义。在1989年社会党国际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原则声明》中强调“不应把经济权利看成是对缺乏主动和无所作为的个人给予施舍,而应看成是确保全体公民积极参加社会服务的项目的必要基础。这里涉及的问题并不是资助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而是为一体化创造条件,使人人都享有社会福利。”⑩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现实危害性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各种思潮涌入国内,特别是苏东剧变以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们党内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因而,我们必须在我国政治思想领域,尤其是在党内,必须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因为如果不对这股思潮进行严厉的批判,与之作坚决的斗争,而听任其蔓延和泛滥,就有可能重蹈苏联东欧的覆辙,进而葬送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超阶级的国家观,主张阶级调和、阶级妥协。然而,纵观阶级社会的发展史,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伟大动力,因而阶级斗争理论是了解和把握阶级社会发展的钥匙。所以,“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11我国当前虽然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可是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激化。尤其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然则阶级矛盾已经不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具有其本质特征:政治上,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然而民主社会主义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却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实行资产阶级的多党制;赞成议会民主制;反对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要求实行私有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思想地位,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因而,如果不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就会使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划不清界限,导致人们思想混乱,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就会遭到破坏,甚至葬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要求人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联邦德国]托马斯·迈尔 等著《论民主社会主义(译文集)》.东方出版社1987.2

[2]刘成,马约成.《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缘起与演进》 重庆出版社.2006.1

[3]殷叙彝 著.《民主社会主义论》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9月

[4]《列宁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1995

[5]徐崇温.《当代外国主要思潮流派的社会主义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7

[6]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月

* 作者简介:郝利,女,蒙古族,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改良危害
平衡车的潜在危害
网络的危害(三)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