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个性化的好校长

2009-04-26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4期
关键词:番禺区课题中华

龙建刚

蔡中华,一位从江西那片红色热土上走来的教育赤子,一个用心灵解读教育真谛的小学校长。他在广州市番禺区,因其独树一帜的办学思想和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被誉为“科研型校长”。

他用思想引领学校

1988年,27岁的蔡中华出任江西省南康市实验小学校长,成为南康市最年轻的小学校长。随后的几年,蔡中华在南康实验小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然而,就在大家对其发展普遍看好的时候,1996年,蔡中华毅然辞去校长职务,离开南康,来到广州应聘成为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城小学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凭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出类拔萃的专业水平以及勇于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不到两年的时间,蔡中华就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番禺区南阳里小学校长。

1998年的南阳里小学正处在一个非常的时期。改革开放的东风推动市桥城市发展中心迅速东移,原来处于城市发展中心位置的南阳里小学“一夜之间”由“皇城根”学校沦为了老城区的薄弱学校。学校设施陈旧,学生人数锐减,骨干教师流失,加上学校管理滞后,使得南阳里小学陷入困境。如何才能使学校的发展走出困境?从学校制度建设入手,尝试构建“规范加自主”管理模式,这是蔡中华经过反复思考后确定的治校策略。于是,在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并严格过程管理,不断调整完善各项规范。很快,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明显高涨,学校的办学成绩也日渐突出。但是,这样的管理很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部分教师觉得压力过大,教师的工作变成了一种应付式的劳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面对这种情况,蔡中华经过反复思考,积极应对,与广东教育学院教科所合作开展了以“绿色成长计划”为总课题的科学研究,从“自我成长型教师发展”“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自主发展型学生群体建设”和“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实验,学校很快就解决了过去管理中的一些矛盾,学校的局面也呈现出优质发展的良好势头。

随着办学思想的日渐成熟,蔡中华提出了“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方案”,并用这个方案来统筹学校已经进行的四个方面的改革,着手建立以对话沟通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实施教师学习行动计划,构建能促进教师进步与合作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对逐渐繁杂的课题研究进行整合,并特别关注拓展教师的自由空间,展示教师个体生命的价值。自此,南阳里小学迅速迈上了优质发展的快车道,由老城区薄弱学校一跃成为了广东省一级学校。

他用创新成就学校

2004年8月,蔡中华由南阳里小学调任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校长。实验小学是当时番禺区新建的一所小区配套的“国有民办”体制改革实验学校,开办初期仅招收学生200多人。为了实现区政府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验目标,蔡中华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实验小学的具体实际,借鉴在南阳里小学的管理经验,迅速开展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在学校管理上,建立了“目标导向、内部激励、质量监控、信息沟通、全员培训”五大机制;实施“规范加自主”式人本化管理;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内驱力。不断整合学校的“规范空间”,拓展“自由空间”,改传统“坐班制”为“弹性”考勤制。为了实现“造就科研型教师”的发展目标,采取了专家引领,典型开路,分类要求,分层培养,师德领先,课程推动,师徒结对,共同成长的培养策略,分类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培养创造型学生”方面,通过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短短的两年里,实验小学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由当初的200多猛增到1200多,学校一跃成为了广州市一级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

2006年,蔡中华调任市桥富都小学校长。此时的富都小学正笼罩在事故(一名三年级男生在富都校园里不幸丧生于一位女教师的车轮之下)的阴影之中,学校的社会形象在一片狂啸的舆论中轰然坍塌,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瞬间降至冰点。受命于危难之时,但蔡中华没有退缩,他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分析学校的现状、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危机。借助科学的思维方法,很快就理清了工作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谋求学校科学发展”的治校策略与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蔡中华从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入手,改变校风学风,重塑学校良好形象,随后举办“家长大讲堂”,更新家教理念,创建“学习型家庭”,和谐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同时,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启动“教师读书行动计划”,督促教师通过学习“强身健体”,提高专业素养。为促进“培养创造型学生”的育人目标达成,构建“一本四生”(“一本”指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本,“四生”指开展以生命、生活、生存、生态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活动德育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少先队连续两年获番禺区红旗大队称号并成为广州市红旗大队,学校也因此成为番禺区红领巾示范学校。此外,学校先后成为广州市一级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中国象棋”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

他用科研提升学校

2007年3月,在广东教育学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作为论坛指定的中心发言人,就“校长专业化与学校优质发展”这个论坛主题,蔡中华回顾自己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深有感触地陈述自己的感受:“校长的专业化与学校的优质发展密切相关,而这两点都离不开科研的引领。坚持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是一个现代学校校长谋求学校优质发展的必由之路。”

的确,无论是个人办学思想的形成,还是学校优质发展办学业绩的获得,都是蔡中华在科研中求索的结果。当初在南阳里小学,蔡中华能够带领师生走出学校发展的瓶颈,靠的就是科研兴校。当时蔡中华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绿色成长计划”课题并成为广东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这是一个以尊重个性、尊重规律、兼顾各方、着眼未来、以人为本为原则,探究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成长过程的行动方案。课题采取行动研究与叙事研究结合,点面结合,总课题指导与教师个人的创造性结合“三结合”策略,着重研究自我成长型教师发展计划,着力解决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研究自主参与型学生群体建设,着力探究“培养创造型学生”的策略;研究学习型学校组织构建,培养一种规范有序的工作关系和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校的运转营造一个好的校园工作环境。通过“绿色成长计划”的实施,调动儿童发展的主动性,解放教师的思想活力,促进学校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达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长的学校优质发展目标。

来到富都小学后,蔡中华依然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根据富都小学教育科研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提出了“明礼、懂法、起步”科研兴校“三步走”的行动策略。从抓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入手,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育科研的通识培训,请专家为教师指点校本研究的技能技法,从研究解决常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努力将科研与教师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整合,让科研为教学服务,并逐步拓展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两年里,富都小学从没有一个政府立项课题到现在先后立项或结题7个政府课题,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由学科研究课题到部门工作研究课题、学校发展研究课题直至“番禺区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试验研究”这样的政府部门软科学研究课题。富都小学也因此成为番禺区小学领域的科研强校。

猜你喜欢

番禺区课题中华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作品集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