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2009-04-26赖建岩

中国医药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诊断

赖建岩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3-0029-0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分为两种类型。①ST段抬高型ACS,即急性心梗(STEMI)。②非ST段抬高型ACS,包括非Q波型心梗 (NSTEM),CK-MB增高,大于正常上限2倍;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CK-MB不增高,或增高程度小于正常上限2倍。冠脉造影证明“罪犯”血管,STEMI梗死区相关血管多为完全闭塞,而NSTEMI和UA存在不同程度、不规则狭窄病变,但血管相对开放。临床试验证明,溶栓治疗可使STEMI患者明确获益,而对NSTEMI和UA患者并无益处,这就是区分ACS 2种类型,指导治疗学发展的首要目的。

1 急性冠脉综和征(ACS)的产生机制

①血管堵塞到一定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触发血小板激活,凝血酶形成,就会形成白血栓和红血栓,阻塞管腔,导致心肌血流灌注锐减。②冠状动脉一段局灶性强烈痉挛(血管平滑肌过度收缩,或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冠脉狭窄,心肌缺血。③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无血栓形成、无痉挛),见于冠脉硬化进展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PCI)再狭窄。④动脉炎症:斑块边缘活化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可增加酶(如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最终导致斑块外膜变薄破裂。⑤继发性UA。a.发热、心动过速、甲亢等,使心肌耗O2量增加;b.严重低血压使冠脉血流减少;c.心肌O2释放减少:如贫血、低氧血症。

2 ACS的诊断要点

2.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诊断 ①主要3种临床表现:静息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时,持续时间>20min以上;初发心绞痛,加拿人心血管学会(CCS)分级在Ⅱ级以上:恶化心绞痛,较平素心绞痛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痛阈降低,CCS分级Ⅲ以上。②理化检查:无具体阳性体征,心电图大于3个导联ST段压低/ST段压低≥0.2mv,或T波明显对称倒置,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心肌酶、肌钙蛋白(CTn、CTnT)变化正常。

2.2 无ST段抬高心梗(NSTEMI)的诊断 ①主要临床表现同UAP。②理化检查:无阳性体征,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时,肺部出现湿性啰音,第3音奔马律,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电图改变同UAP,但ST段改变和T波改变可持续存在,肌钙蛋白(CTn、CTnT)2~4 h后升高,心肌酶CK~MB 3~6 h后升高达正常上限2倍以上。

2.3 ST段抬高心梗(STEMA)的诊断 ①主要临床表现,疼痛: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性,伴窒息、频死感,时间>30 min以上,并伴焦虑、多汗,疼痛部分可位于背部、颈部、上腹部,含硝酸甘油片无效;全身症状--发热T38℃左右,持续1周,乏力、头晕;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频繁性、多源性、或成对室早、短阵室速、RonT室早,下壁梗多伴房室传导阻滞,前壁梗多为室内阻滞;低血压及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表现急性左心衰,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肺水肿、右心衰(右室梗)。②理化检查,心脏听诊:心率加快,少数心率减慢,心尖部S1减弱(心肌收缩力下降、I°AVB):心尖部出现新的收缩期杂音(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尖部闻及S3或S4奔马律(左心衰):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室间隔破裂);心尖区闻及粗糙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嚓音(二尖瓣乳头肌断裂或功能失调)。心电图显示:T波消火,ST段弓背向上抬高,病理Q波:心肌酶示:CK-MB(4~6 h)↑,AST(6~12 h)↑,LDH(8~10h)↑,白细胞总数↑,肌钙蛋白(2~4 h)↑。

3 ACS危险分层

根据2002.美国心脏学院(ACC)/美国心脏学会(AHA)的危险分:级。

3.1 低危 新发生心绞痛或2周内心绞痛加重(CCS分级Ⅲ-Ⅳ),高度冠心病可能,心电图正常或无变化,TnT正常。

3.2 中危 休息时心绞痛发生超过20 min,服用硝酸酯类可缓解,高度CAD,年龄>70岁,既往有新梗、卒中、或冠脉搭桥(CABG),曾用过阿司匹林,心电图示T波倒置>0.2mm,和病理Q波,肌钙蛋白轻度升高(TnT>0.01 ug/mL,<0.1ug/mL)。

3.3 高危 静息心绞痛>20 min,呈进行性加重,48 h内症状加重伴肺水肿、肺部啰音、心脏杂音、心律失常、(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低血压(SBP≤90 mmHg),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m),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m),年龄>75岁,心电图改变:ST段压低>0.05mv,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TnT>0.1 ug/mL,合并糖尿病。高危组具有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导致死亡的高度危险性。

4 ACS的药物治疗

ACS的治疗从过去的重视局部-易损斑块、易损血管、易损心肌,转化为重视整体易损病人。这是一种进步,治疗的目的主要有即刻缓解缺血症状,预防严重不良后果,改变生物学特点,达到生物学治愈,2002.ACC/AHA指南,制定如下治疗方法。

4.1 ACS抗缺血治疗

4.1.1 硝酸酯类 静脉硝酸甘油泵入给药,开始剂量为10 ug/mim,持续泵入,每3~5mim增加量5ug/mim,直到出现用药后症状:如头痛,血压下降及缺血症状和缺血体征减轻时,则增加剂量幅度减小,间隙时间延长。若缺血症状及体征无减轻,则应继续增加剂量,直到血压反应,若血压反应,但症状体征未减轻,可酌情加大硝酸甘油用量,并同步泵入多巴胺。硝酸甘油连续用药72 h后可产生耐药性,应停用12 h后再使用。硝酸甘油可缓解缺血症状,尚无资料证明可降低病死率,防止心梗发生。

4.1.2 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策略 ACS应遵循迅速、全面、持续的应用β受体阻滞原则,尽早使用静脉加口服给药的β受体阻滞原则,可降低死亡率。高危患者以及进行性静息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如美多心安5 mg加生理盐水40 mL静脉注射,然后改口服治疗。中危、低危者予口服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心梗最初4~6 h内,停药指征为心率<50次/mim,或收缩压<90 mmHg。禁忌证:有明显I°AVB,任何行式Ⅱ°或Ⅲ°AVB而没有起搏器保护,有哮喘史,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均不宜急诊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期间应当心电监护,并听诊检查有无肺部啰音和支气管痉挛。

4.1.3 ACEI的用药策略 ACEI的应用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功能。主要得益于第1周用药,应尽早在24 h内开始使用。不能耐受ACEI者(如咳嗽),可用ABR替代,注意急性心梗后使用ACEI可能增加低血压、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4.1.4 钙拮抗剂应用 钙拮抗剂可以减少钙离子通过细胞膜内流,因而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在ACS获益,是由于后负荷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和心率减慢,导致的心肌需氧量减少,以及冠状动脉和小动脉扩张致使心肌血流量增加的综合结果。在2002ACC/ACS的ACS指南指出,证实快速释放的短效二氢吡啶具有用药危险性。因此在ACS没有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快速释放的短效二氢吡啶(硝苯地平),应该使用长效制刑,通常和β受体阻滞剂利用。要强调的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不主张用于治疗ACS,但可以用来缓解缺血症状,控制高血压。主要不良反应: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肺水肿或严重左心功能不全,避免使用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

4.2 ACS的抗血栓治疗 抗血栓治疗包括2个方面:抗凝(抗红血栓)和抗血小板(抗白血栓)。这两个概念通常被混淆。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而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是抗凝血酶显示抗凝作用的药物。

4.2.1 抗血小板治疗 应当迅速开始,首先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和过敏者(哮喘),活动性出血,血友病,严重未经治疗高血压,可选用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

4.2.2 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主要通过抑制凝血瀑布中的X因子和凝血酶(Ⅱ因子)的生成而达到抗凝、抑制血栓的形成。FRIC临床研究,有结果证明,主张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非ST段抬高ACS在预防死亡、心梗、再发生心绞痛方面优于普通肝素,相对危险性下降,且使用方便无需监测凝血时间。

4.2.3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

在血小板表明有大量GPⅡb/Ⅲa受体,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占据该受体,从而阻止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结合,防止血小板聚集。目前临床有3种剂型:阿昔单抗、依替非巴肽、替罗非斑。2002ACC/AHA指出,未计划接受PCT治疗者,应使用阿昔单抗。

5 稳定动脉粥样斑块

主要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这是6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大突破。过去治疗观点认为是要降低血酯,而现在治疗观点认为,血脂高点无所谓,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修复内皮损伤,抗炎作用,来发挥疗效,而不通过抗血脂作用为目标,临床研究发现血脂并非越低越好,目前血脂标准看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基础水平线,单纯血脂高应降低到120 mg/dl,冠心病应降至100 mg/dl,糖尿病应降至70 mg/dl以下为标准。

6 ACS的介入治疗

6.1 非ST段抬高ACS早期介入治疗是否有益 临床争论不休。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认为,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时,还是可以早期介入手术治疗,但如果无明显冠脉狭窄(<50%),不推荐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直接经皮冠脉(PCT)介入治疗。对1~2支病变无LAD近端显著狭窄者,或有轻微不肯定的缺血症状,或无创检查无明显缺血依据者,不推荐接受CABG或PCT治疗。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心功能不好,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应进行介入治疗。

6.2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在PCT中的应用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主要适应证应用肝素如诱发血小板减少症(HIT)时,替代肝素,并非首选。3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伐卢定、水蛭素、阿加曲班。目前ACUITY研究认为,对于早期介入治疗的中高危ACS患者,多肽类制剂比伐卢定可以替代普通肝素或依诺肝素,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显著降低出血风险,给介入治疗中抗凝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诊断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