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工科学生英语写作用词特点透视

2009-04-26刘向红王家义夏艳萍

外语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实词

刘向红 王家义 夏艳萍 杨 源

提 要:基于67名工科学生的作文语料,我们统计分析其中实词的使用、基本常用动词结构的掌握和虚化动词现象。结果表明,学生写作中能使用的产出性实词非常有限,实词词汇的覆盖面小;学生对常用动词结构掌握较好,能正确使用相应表达式,但受母语影响较大;学生使用虚化动词的频率较低。因此,我们在加强词汇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常用动词深层含义和词块学习,将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

关键词:工科学生;实词;常用动词;虚化动词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2-0121-3

Study on Lex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 A Case Study Based on Engineering Students Writing Corpus

Liu Xiang-hong Wang Jia-yi Xia Yan-ping Yang Yuan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104, China)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composition corpus, the application of notional words, the patterns of common verbs and the phenomenon of delexicalized verb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productive notional words are limited; the patterns of common verbs are well mastered, but their usag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mother tongue; delexicalized verbs are less used in students writing. Hence,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ereas the detailed study of common verbs and lexical chunk teaching cannot be ignored, 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transfer the students negative words into positive words.

Key words:engineering student; notional word; common verb; delexicalized verb

1 引言

外语界从未停止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众多学者和外语教师针对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潘绍嶂 1992)、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王育祥 1997)、导致英语写作教学相对滞后的原因、中英文语篇特征(王墨希 李津 1993)、英语写作教学法(王初明 2000)、英语写作整体教学模式(朴爱华 2007)等方面展开多维度研究。尽管这些研究促进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但英语写作仍然是中国学生的一个难点。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和视角。

2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力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学生在写作中实词的使用情况如何;(2)对常用动词结构的掌握是否准确;(3)虚化动词的使用是否过度。相应语料来自笔者任教的电气工程和材料成型两个专业,共67名学生的作文样本。在完成《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Virtual World” 的学习后,布置学生就Internet这一主题写一篇120-150 词的短文,一周后交上来。将学生的短文输入电脑,对文本进行相应处理,用AntConc软件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将上述学生的习作作为语料,我们利用软件AntConc统计和分析这些语料。结果是:该语料的形符数(tokens)为9,772个,即学生文本从头到尾所含词形的总数;类符数(types)为1,186个,即学生在就Internet这一主题写作时共使用了1,186个不同的词形(word forms)。其中,有些词是同一词的屈折变化或大小写不同;平均词长4.47;平均句长13.67。本文采用标准型/次比(standardized type/token ratio),即将文本按1000词进行分割,依次计算第一个1000词,第二个1000词,直到文本的结尾所剩余词的型/次比,然后求取它们的平均值。统计结果显示:该语料库的标准型/次比为36%。这与濮建忠统计的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的4级子语料库的标准化型/次比为62%,Brown语料库为71.49%有很大差距(杨慧中 桂诗春 杨达复2005: )。

3.1 学生使用实词情况分析

实词作为文章中最能表达具体意义的词,它的使用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生动性和得体性休戚相关。本文所涉及的实词主要是指称谓“事物”、“性质”、“状态”或“行为”等具体意义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通过AntConc软件的统计,67名学生在Internet主题写作中共使用1,186个不同的词,即学生在写作中使用的产出性词汇为1,186个。频数在4次或超过4次的词有354个,而词频数在3次及3次以下的词(绝大部分为实词)有832个。在词频数相对较高的354个词中,有167个词(包括屈折变化词)是实词,其中名词58个,动词64个,形容词或副词45个。这些实词基本上都是最常用词。从统计数据看,学生使用的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word)数量小,用词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大多重复使用高频词。虽然大学英语强调词汇量的增加,但学生仅仅注重词汇的理解,忽视词汇的应用,即学生未将消极的词汇(理解性词汇)转化成积极词汇(产出性词汇)。而词频数相对较低的924个词表明:少部分语言功底较好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意义具体、明确的实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2 常用动词使用情况分析

常用动词看似简单易学、易记忆,但在实际运用中并非完全如此。很多学生对常用动词的用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造成错误。下面,通过统计出来的索引行,分析学生对make, get, do, bring, find 5个动词的使用和掌握情况。

1)make及其屈折形式在该语料中一共出现68次。观察索引的搭配情况发现,“make + n./pron. + adj./v.” 结构达到38次;“make + (adj.) + use of” 这一固定搭配达到17次;“make + n.”结构有13次。学生对make...use of这一固定结构的掌握非常好,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无任何错误。“make + n./pron. + adj./v.”结构出现的频率最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一结构掌握就很好。观察索引行,我们发现在学生句子中有很多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make our life more quickly,make our computer refuse,make its development in the,等等。学生之所以频繁运用这一结构,是因为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忽视英语对词形、词性及搭配的要求。在“make + n.”结构中,与make搭配的名词friend,contribution和trouble是典型搭配,而与loss, shopping, entertainment, communication等词的搭配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未出现一例,因此这种搭配应该视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get在该语料中共出现63次:“get + adj.”;“get + n.”和get 的固定用法分别出现11次、43次和9次。在“get +adj.”结构中,get作为系动词使用。对此,学生用词具体准确,能充分表达句子意思,如get more beautiful, get familiar with, get addicted into, get hooked on等。而对“get + n.”,学生选择最多的搭配词是information, news, data, mail等,但也有少量搭配词不地道或者属于中式英语,如get answer, get feelings, get the entertainment等。可见,凡是表达“得到、获取”之义时,学生都用get,视为“万能动词”,即认为该动词“适合各种语境,能实现各种功能”(邓耀臣2005: 231)。这说明学生词汇量有限,不能借助别的词表达同一概念或意思。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get一词的内涵缺乏深入了解。至于get的固定搭配,高频率出现的是get rid of,get into the cyber trap,get the best use of,get away from,getcontact with,getting on. 总的来说,学生对get一词的掌握不够深入和全面,表现为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3)do 在语料库中出现29次。其中,“do + n./pron.”出现19次,do作为助动词出现5次,与do 的固定搭配出现5次。从do动词出现的频率看,学生对do动词的掌握还基本停留在“做”的概念意义上,即把它作实义动词来使用,但与其搭配的词基本都是:many(good) things, anything, everything, something, all things等,句义表达非常笼统、模糊,实际上句义被虚化了,没有达到清楚表达思想的目的。此外,在do的词义虚化的例子(do harm to,do ones best, do writing, do bad to )中,do writing, do bad to仿照其它固定搭配建构而成。

4)bring在语料库中出现35次,其中“bring + o.+ o.c.”结构出现22次,“bring + o.”结构12次, 固定短语bring about只出现一次。从索引情况看,学生对bring的掌握,尤其是带双宾语的结构掌握较好,错误不多,因为这一结构与汉语相应表达式非常一致。也因此,bring后带宾语存在中式英语或语言错误的现象,学生采用逐字翻译的方法将汉语译为英语,从而产生不自然、不地道的搭配。而bring 的固定短语仅有一例,可能与所限制的主题写作有关。

5)find在语料库中以三种结构的形式一共出现16次: “find + o.”(13次),“find + o.+ o.c”(2次),find的固定搭配(1次):find out. 学生对“find + o.”的结构掌握较好,后面所带的宾语搭配(information, books, friends, romance, website, data, job等)基本正确,这种结构与汉语的表达非常一致。而“find + o.+ o.c.”虽然只用两次,但用得恰到好处(find yourself in a trap,find yourself shier)。只有find out 这一短语用得不妥(We can find out information),学生对这一短语的内涵缺乏了解,把它当作“找到”的意思来理解和使用。

分析可见,学生对上述5个最基本的常用动词还不能完全正确使用,存在搭配不当、表达不够灵活的缺点。

3.3 虚化动词使用情况分析

虚化动词(delexicalized verb word)指一组语义较弱的高频动词,主要包括do, have, get, give, make和take.这些动词本身在句中没有具体意义,其意义通常通过与其搭配使用的词表现出来(邓耀臣2005)。在本语料库中,这6个虚化动词所呈现的频数各自不同。

1)have/has 一共出现125次。其中,79例作为实义动词“有”的意义使用,41例作为助动词使用,而作为虚化动词使用的仅有5例:has an influence on,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have access to, have difficulty in, have a chat.

2)make在语料库中出现68次,词义虚化有14例,与其搭配的词有use (of), friend, loss, shopping, entertainment, communication, contribution, trouble等。

3)get一共出现63次,学生主要将它作为“得到、获取” 之义或系动词来使用,而作为虚化词义有9例,主要是以固定搭配的形式出现:get rid of, get into,get the best use of,get away from,get to contact with.

4)do在语料库中一共出现29次,出现词义虚化的有5例:do harm to,do ones best, do writing, do bad to. do bad to仿照do harm to而来,因过度概括产生搭配错误。

5)take出现9次,以take advantage of, take mea-sures, take negative effect和 take in的固定形式出现。只有一例与computer 搭配,其义是“拿、带上”,该搭配是学生理解错误造成的。

6)give在语料库中仅出现5次,学生都理解为“给”,忽视词语搭配限制,因此,后面的搭配词(email, better life, advantage)显然不符合英语习惯。

从总体情况看,学生作文中的动词虚化并未出现超用现象。这说明,一方面,学生对这些词的掌握还只停留在对这些词表层意义的理解上,对其深层含义和正确搭配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功底薄弱,对这些高频词的使用缺乏灵活性,没有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此外,学生明显受到汉语的干扰,想当然地按汉语习惯组配词语,造成虚化动词搭配错误。学生之所以少用虚化动词,也许囿于作文题目的限制,造成虚化动词搭配类型偏少。

4 结语与教学启示

统计和分析显示,学生写作中能够使用的产出性实词非常有限,实词词汇的覆盖面小,大部分学生只会使用最基本的实词,而且是词义“虚化”的词。学生对常用动词结构掌握较好,能正确使用其表达式,但在使用过程中受母语影响较大,出现搭配不符合英语习惯的情况。与一般研究者的结论不同,本研究未发现中国学生过度使用虚化动词的现象。

上述统计和分析说明,虽然大学英语一直强调学生词汇的扩大和丰富,但仅仅满足消极词汇的增加,对积极词汇的正确使用和全面掌握不够深入,没有有意识地促使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此外,学生受母语影响,动词搭配中常出现中式搭配现象,而词块(lexical chunks)教学为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启示,通过词块学习,学生不仅掌握动词结构,也能学会正确搭配。虽然虚化动词意义不够明确具体,但它是高频词,对其开展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灵活地使用它们,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参考文献

桂诗春 杨惠中.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何安平. 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刘向红.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学刊, 2008(2).

潘绍嶂.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 1992(1).

朴爱华. 语篇五步整体教学模式及其实证研究[J]. 外语学刊, 2007(6).

王初明. 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3).

王墨希 李 津. 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4).

王育祥. 影响写作能力的超语言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 1997(1).

杨惠中. 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杨惠中桂诗春 杨达复. 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杨淑娴. 英语写作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J].外语界, 2002(3).

收稿日期:2008-07-10

【责任编辑 王松鹤】

猜你喜欢

实词
加大中学语文文言文内容探索的必要性
高三学生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归纳与分析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试论《论语》中实词翻译的代表性问题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信息密度的对比分析
文言文教学新论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