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震龙:澹泊名利 大家风骨

2009-04-23唐微微程书香

华人经济 2009年3期
关键词:风骨中华文化

唐微微 程书香

历史总以沉沉的足音敲击出艺术化的节奏,音声相和扩充于不同的时空之中,无论是近是远,顿足之后其文明的音波涟漪出层层光环,环环相扣,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心脉。中华艺术历史,是一段灵魂与精神交融的文化性产物。而当代中华艺术的创新,毫无疑问是精神库存的量变与质变的结果,同时伴随着精神图式的节选与提炼过程。中华艺术的发扬光大,需要我们用心灵触摸历史的脉搏,于深厚文化底蕴中,旁观侧引出多元文化的理念。

一如谢震龙先生,寄情于中华深厚历史中,集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格,于创新中担负起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志者,走近他心中那一亩纯净神圣的“艺术田园”。

在深厚历史中寻找艺术人生

生命长短不在乎,蓝天白云伴君行;绿水青山多诗意,洁心静赏乐无穷。

——谢震龙

谢震龙先生是一个境界深远的人。在他心中,始终有一片园子,那是一个“时有微风吹拂,竹影婆娑围绕着青砖瓦墙,伴有几声鸟叫蝉鸣的世界”,那是他的“理想家园”。如若落在纸面上,则是一幅幅情与景的交融,墨与色的交汇,洋溢着浓郁的唯美主义情调的画面。在这一片怡静清秀明丽冶艳、洋溢着性灵和才气的净土上,不难看出,岭南亘古以来的那种热烈的悸动,脉脉其间;潮汕贤士的文风雅调,自然流露。

原籍潮汕的谢震龙先生,亦是自小就对中华深厚文化产生了浓烈兴趣,用他的话说,就是“文化之根”植得很深。后于十几年前来到香港,一直从事文化事业至今,历任国家文化部外文局驻香港机构古籍书画部主管、中国电子进出口广东驻港机构总经理等职。后创办《香港文艺报》,并相继主编出版了七部辞典。他言:“在弘扬中华文艺的事业中,我要求自己尽力而为,发挥一点影响力,希望能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我们从不会去想要得到什么,始终在思索的是要付出什么,能做到什么。”

2002年,谢震龙先生与一批文艺界的志同道合之士创办《香港文艺报》,并组织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作为出版机构,使报纸的对象提升至全世界的华人读者群,担负起交流沟通的重任。报纸内容以报道文坛动态及支持原创文学为主,三个月出一期,每年发行量达八万份,发行对象广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巴西等世界各地华人侨团等,国家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及香港政府均有订购,并被各大学图书馆作为研究资料保存,在华人文艺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谢震龙先生对于文艺界的另一大贡献则集中在编纂辞典上。正如他所指出的:中华文化底蕴深厚,适逢民族处于太平盛世,所谓“盛世修典”,在此文化丰茂期,更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民族文化事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事情。

从2005年开始,由谢震龙先生相继主编的辞典有《中华文艺家大辞典》一、二卷,《中华作家大辞典》,《中华艺术家志》,《中华文学家大典》,《中华艺术家国学大典》,《迎奥运中华艺术家手迹大典》等。七部辞典总字数近七百万,字里行间凝聚的是编纂者一点一滴的心血。谈及下一步计划,谢震龙先生坦言,现在正在研究编纂专业全书辞典,今后会将编书工作向系列方向发展,于中华深厚文化中采集出众家精华之处,以使各方受益。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与理想情操的文化人!

于丹青风骨中彰显民族情怀

六十甲子转一圈,共和建国立众邦;改革开放三十载,消耗能源发了财;土地江河皆污染,炎黄后代继何堪;但愿宗庙调鼎手,力挽狂浪扭乾坤。

—— 谢震龙

感于建国六十载,谢震龙先生写下了如上诗行,诗中流露的,是一位爱国者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正如文学家范仲淹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于入世与出世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文化人雄浑豪迈的民族风骨。

谢震龙先生工于书法,尤擅行草。他说:“从审美角度来讲,我最锺意的是苏东坡的碑帖,因其笔法肉丰骨劲,笔墨更为老健,结字自然奔放,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丹青风骨,体现的更是写作者的人格与人品。挥毫泼墨中,寄寓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风骨。”正如他常说,无论是贫是富,我们时刻都应坚定自己的民族骨气,在不卑不亢中彰显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至高道德与高风亮节。

谢震龙先生习摹书法时,还非常注重融入自己的感情,书写内容一般是自己原创的诗词或对联。如在为母校中山大学校庆84周年筹办庆典时,他撰书嵌名联——中藏华夏五千年文化栽培桃李日壮大;山聚乾坤亿万载正气作育英才扬国学——作为礼物献与母校,得到大家的一致推崇,于“形”与“意”的完美结合中,体现其大家风骨。

谈及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谢震龙先生说,从民族发展来讲,只要做到了讲诚信、讲道德、讲修养、讲正义这四点,和谐社会的建设自然是水到渠成。对于民族大业,他怀的是悲天悯人之心。

融田园山水中寄托高尚情操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五》

我们早已离开了农业经济模式,田园式、牧歌式的生活环境早已成了梦里追寻,偶尔的浏览也已成了客居情怀,晨钟暮鼓的故国情调也因万里长空的电讯业而流露出快捷的直觉情感,悠悠岁月送走了多少灵念的闪光精神,滔滔江流百转东流,梳理着时间和空间的社会化、艺术化的诸多有序与无常。而当代中国文化人心灵的依托“根”应当在华夏文明精神之中,将那“至大、至刚、至中、至正”的民族精神延绵不断是这代人理当承载的使命。在传承与发扬中,谢震龙先生一直在默默地付出着,于喧闹与浮躁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他一直在呼吁,加强道德修养,以道德观念冲淡无穷物欲,以理智共同医好这个病态的社会,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共享天伦、共享阳光的健康生活。

谢震龙先生特意将家安在了香港沙田,其实这是有着文化韵味的。他说:”文化人终归有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情结,而沙田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空气清新,名字中亦含有田园味道。选择沙田,也算是自己心灵上的一种归隐吧。况且这里背靠祖国神州大陆,面向的是整个世界,附近又有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等方便阅读与查询。” 另外,生活中的谢震龙先生还与很多著名艺术家交往甚好,特别是与国宝级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更是交情甚厚。现今启功先生虽已过世,但在他的手机电话簿中仍保留着老先生的电话,老先生那一张旧得发黄的名片更是记录着过去的历史。借物言志,都说谢震龙先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时刻怀着的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深远理想。

对于年轻一代的教育成长,谢震龙先生亦是满怀责任。他说:子女就如公园中的树木花卉,而父母就像园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懂得修剪、培育及启导,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与独立思维能力,父业不一定要传给子女,有时更应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对于自己从事的文化事业,谢震龙先生表示家人与亲朋好友都是非常支持,常言“一个家族要出个富人容易,但要培养出一位真正的文化人却需要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坚强品格的锤炼。”谢氏有此杰,实乃家族之幸。

生活中的谢震龙先生澹泊豁达,虽生活在繁嚣的市场经济中,却是思想清淡,对物质各方面都要求不高,只是一心皆凝聚在文化事业中。平时闲暇常到郊野远足,亲近山川自然,灵感所至时,挥笔写就山水诗词。至今已创作上百篇,他亦表示时机成熟时将会结集出版。

谢震龙先生爱好丹青墨宝,他不仅是藏家,更是鉴赏家,他言画作并不是“看”,而是“读”,于品读中领略画家的意蕴与思想。所谓志趣表思想,谢震龙先生的这一高雅爱好亦体现其高雅情操。

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谢震龙先生亦是思考深刻,他说:“无论是诗词、书法,还是绘画,有些古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对于今人,应学会另辟蹊径,创造一派,也只有在此种传承与创新中,中华文化才会得到延续与发展。” 千钧责任居心头,这是一位在艺术风骨中融入坦诚生命的文化人,他无愧于这个时代!(唐微微 程书香)

【人物简介】

谢震龙先生,工商管理硕士,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香港文艺报》社长、中山大学香港校友联合会副秘书长等。负责主编有《中华文艺家大辞典》一、二卷,《中华作家大辞典》,《中华艺术家志》,《中华文学家大典》,《中华艺术家国学大典》,《迎奥运中华艺术家手迹大典》等。

猜你喜欢

风骨中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风骨
风骨
荷花
词人的风骨